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华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走近科学 /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华师大七上 走近科学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更新时间:2021-08-02 浏览次数:13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0七上·金华月考) 下表王任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则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A . 文字描述法 B . 表格记录法 C . 图形记录法 D . 以上都不上
  • 2. (2020七上·杭州月考) 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像伽利略等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
    A .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B . 收集资料,发现规律 C . 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 . 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 3. (2020七上·杭州月考) 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行,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人

    实验方案

    小敏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晒伤程度。

    小英

    第一天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两天被晒伤的程度。

    小玲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的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和同学手背被晒伤的程度。

    小红

    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晒伤的程度。

    你认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A . 小玲 B . 小敏 C . 小英 D . 小红
  • 4. 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
    A . 20次 B . 40次 C . 70次 D . 140次
  • 5. 在做探究蚯蚓实验时,为更仔细地观察它,应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
    A . B . C . D .
  • 6. 小科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于是他们一起去调查并记录了发现潮虫的各处环境和潮虫的数量(如表所示)。

    地点

    潮虫数量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8

    干草地中

    2

    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 . 阴暗潮湿 B . 阳光充足 C . 空气新鲜 D . 高温干燥
  • 7. 在阿根廷中部发现了身长超过40米的泰坦巨龙类恐龙化石,这种巨型恐龙比以前发现的霸王龙、剑龙等都要大,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重也是最长的恐龙物种。得出这一结论需要用到下列哪些科学方法或依据( )

    ①模拟实验  ②化石研究

    ③进行比较  ④科学推测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8. (2020七上·仙居月考) 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该种植物种子置于22 ℃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记录7天后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种子含水量/%

    20

    30

    40

    50

    60

    70

    80

    种子萌发率/%

    8

    16

    33

    56

    73

    86

    81

    据表中的数据所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 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2 ℃ B . 在环境温度为22 ℃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约为70%时萌发率最高 C . 在环境温度为22 ℃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高,萌发率越高 D . 该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含水量无关
  • 9. 在观察校园生物时,下列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 甲同学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 . 乙同学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C . 丙同学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也把它记录下来 D . 丁同学的观察记录中有蜈蚣,其他同学都没有,她决定把它删掉
  • 10. 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某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边滴边震荡,直到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并记录所滴的汁液滴数。实验结果如下表: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

    14滴

    8滴

    15滴

    11滴

    据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 。

    A . 黄瓜 B . 青椒 C . 芹菜 D . 白菜
  • 11. 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 . 能用眼仔细观察 B . 能用脑进行深入思考 C . 能用耳听取别人的意见 D . 能带着问题细心观察、深人思考
  • 12.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感觉器官进行直接观察,但有时也需要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间接观察。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A .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 B . 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C . 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 D . 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
  • 13. 甲、乙两同学分别购买了两种不同的橡胶球,甲同学说:“我的球弹性比你的好。”乙同学说:“我希望你能证明你的说法。”下列验证方案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
    A . 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B . 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C . 将两球向墙扔去,比较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D . 将两球于离地等高处由静止状态释放,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 14. (2020七上·金华月考) 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 . 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 . 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致 C . 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D . 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 15. 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为什么把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

    表面

    2cm深处

    4cm深处

    6cm

    深处

    干细沙的温度(℃)

    26

    24

    22

    20

    湿泥土的温度(℃)

    24

    23

    22

    21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 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B . 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泥土快 C . 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 D . 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
  • 16. 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 . 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 . 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 . 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 . 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二、填空题
  • 17. 观察可分为两种: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量观察。那么用放大镜观察指纹属于用米尺测量课桌高度属于
  • 18. (2018七上·杭州月考) 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1. (1) 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2. (2) 属于间接观察的是。(均填序号)
  • 19. (2018七上·鄞州月考)    和 是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 20. 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属于间接观察的有,属于定性观察的有,属于定量观察的有。(填序号)

    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

  • 21. (2020七上·江北期中)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最近 4 年来,在南美的亚马孙热带雨林里,发现了 441 个新物种,其中有很多有趣的物种,比如吃素的食肉鱼、身上有耀眼色斑的蜥蜴,只有大拇指指甲大小的青蛙等。

    材料二: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在昆士兰州发现了一个“失落的世界”,在这片与世隔绝了数百万年的雨林中找到了 3 个新物种,分别是叶尾壁虎、金色石龙子(一种蜥蜴)和一种居住在巨石堆中的蛙类。

    1. (1) 拇指大小的青蛙个子小,而每到夏天宁波农田里也会出现不少青蛙,这些青蛙却是比较大的,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2. (2) 根据已有知识,新物种的产生是由于       。(选填字母代号)
      A . 地理隔离 B . 出现天敌 C . 食物变化
    3. (3) 数百万年来昆士兰州的热带雨林始终得以生生不息的最主要原因是(选择生物基本特征的其中一个填写)。
  • 22. (2020七上·仙居月考) 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属于间接观察的有,属于定性观察的有,属于定量观察的有.(均填序号)

    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

    ②班长清点早上迟到的人数

    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

    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 23. (2018九上·浙江期中) 脱脂头发具有在空气潮湿时伸长,干燥时缩短的特性。如图,将金属指针固定在木框上A点(可自由转动),脱脂头发在木框上的B点和指针上的C点,并将轻弹簧分别固定在C、D两点,再配上刻度盘,就构成了一只简易湿度计。

    1. (1) 若发现指针从图示位置向右偏转,则该地区空气的湿度变(填“大“或“小“);
    2. (2) 要提高湿度计的灵敏度(即空气湿度变化较小时,指针也能发生较明显偏转),安装时需将C点距离A点(选填“近”或“远”)一些。
  • 24. 用塑料尺以不同的速度在木梳的齿上划过。
    1. (1) 每次你听到的声音都一样吗?
    2. (2) 描述一下你发现的规律:
三、解答题
  • 25. (2020七上·余姚期中) 某汽车公司组织了一次新车型节油大赛,比赛分两组:第一组使用A型车(排量1.6升)。第二组使用B型车(排量2.0升)。A, B型车外观和体积相同,属于同一产品系列。
    1. (1) 你认为下列哪些评价方式可以作为比赛评价标准?(填序号)

      ①消耗相同体积的汽油,比谁行驶的路程长;

      ②行驶相同的路程,比谁消耗的汽油体积少;

      ③行驶相同的路程,比谁用的时间短;

      ④用“ ”的比值大小作比较。

    2. (2) 下表是三位车手的比赛成绩,第一组比赛中最节油的选手是

      组别

      选手

      驾驶车型

      消耗汽油(升)

      行驶时间(分钟)

      行驶路程(千米)

      第一组

      马健

      A型

      1

      23.2

      20.23

      董杰

      A型

      1

      28.6

      22.59

      陈超

      A型

      1

      27.5

      22.80

      第二组

      马健

      B型

      1

      15.3

      17.68

      董杰

      B型

      1

      18.2

      19.10

      陈超

      B型

      1

      17.3

      18.25

    3. (3) 从本次比赛数据看,型车比较节油。
    4. (4) 近年来,政府鼓励小排量、限制大排量汽车有什么意义?
  • 26. (2020七上·下城期中) 七年级(2)班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两种猜想:A,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B.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对4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米跑步后,分别测定他们在1分钟内的脉搏次救,测得数据如右上表。

    姓名

    安静状态

    跳绳后

    100米跑步后

    小媚

    82

    123

    138

    小亚

    80

    127

    142

    小文

    77

    124

    136

    小亭

    78

    121

    134

    1. (1) 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支持哪一种猜想?(填“A”或“B”)
    2. (2) 通过实验,若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合时,则应该(     )
      A . 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B . 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C . 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四、实验探究题
  • 27. (2021八下·鄞州期中)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下班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 (1) 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2. (2)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2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受到橡胶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种研究方法叫

    3. (3)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