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1-08-23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材料表明“炀帝失国”的主要原因是( )
    A . 奢侈无度 B . 宦官专权 C . 农民起义 D . 藩镇割据
  • 2. “盖盛时代,中国实以东方共主之姿态出现,四夷君长群尊中国皇帝为天可汗,中国声教之远播,异族向慕之竭诚,可见斑。”材料中的“中国皇帝”是( )
    A . 隋文帝 B . 唐太宗 C . 唐高祖 D . 唐玄宗
  • 3. 有学者称唐朝是“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 玄奘西行天竺 B . 文成公主人藏 C . 诗坛气象万千 D . 宋金南北对峙
  • 4. 使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 修建长城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陈桥兵变
  • 5.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民族交融 B . 文化昌盛 C . 国家统一 D . 中外交流
  • 6. 对下列诗歌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南宋]陆游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准问意不佳。”——[南宋]杨万里 

    A . 北宋国策的重文轻武 B . 宋辽长期并立 C . 宋夏边境贸易兴盛 D . 宋金南北对峙
  • 7. 《西湖老人繁胜录》中称,临安市民“深冬冷月无社火看,却于瓦市清遭”。材料反映了宋朝(    )
    A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 戏曲创作繁荣 C . 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 . 海外贸易兴盛
  • 8. 宋朝时“蜀民以铁钱为重,难于转输”。为解决这一困境,蜀民(    )
    A . 修建都江堰 B . 发明了“交子” C . 开通大运河 D . 改进印刷术
  • 9. 王红同学为下图所示著作中的主人翁写了简评,下列说法恰当的是(    )

    A . 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革 B . 统蒙古,立政权,未灭西夏身先死 C . 统契丹,建政权,宋夏和议结和平 D . 统女真,完统一,建立金朝灭北宋
  • 10.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
    A . 实行治国安民策略 B . 回族形成 C . 台湾归属中央管辖 D . 全国统一
  • 11. “宋太祖时,由官府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场了。”下列哪人物的发明使这一状况逐渐得到改变(    )
    A . 魏征 B . 姚崇 C . 毕昇 D . 沈括
  • 12. “该书出版……立即轰动欧洲,西方人从中国医药宝库中发现了许多可借鉴利用的珍品,把本草学的研究推向新的水平。”该书的作者是(    )
    A . 贾思勰 B . 徐光启 C . 宋应星 D . 李时珍
  • 13. 清军人关之初,人口总数为6000万左右;到了康熙年间,全国人口首次突破1亿;乾隆年间又分别突破了2亿和3亿;道光年间突破4亿。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    )
    A . 推动了众多商帮的涌现 B . 阻碍了农业发展 C . 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D . 强化了中央集权
  • 14. 下图所示摘要中的“地区”是(    )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该地区建立行政机构

    “✧1684年,清政府在该地区设府

    ✧1885年,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这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该地区的管辖

    A . 云南 B . 西藏 C . 新疆 D . 台湾
  • 15. “微调在逐渐吸收了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后,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材料中的“国剧”形成于(    )
    A . 明朝中期 B . 明朝末期 C . 道光年间 D . 康熙年间
二、辨析改错(12分)
  •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 (1) 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历史,被誉为“诗史”。

      改正:

    2. (2) 生活在两宋之交的词人辛弃疾,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其后期作品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的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改正:

    3. (3)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巨 著。

      改正:

    4. (4) 明清时期的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17题13分,第18题14分,共27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世民 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 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10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世民治理国家的“高度的智慧”的表现,并指出“第二个黄金时代”出现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述“君相之争"开始于何时。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明太祖对我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怎样的“重大改组”?
    3. (3) 综上所述,从唐太宗“股勤而小心地”治理帝国到明太祖诛杀承相并大肆株连杀戮的变化,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的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清初大事年表(部分)

    1653年,顺治皇帝赐予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金册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皇帝三次亲征蒙古族准噶尔部,平定叛乱

    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西藏另一位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雍正皇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确定金瓶掣签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赢得周边各族的爱戴是因为他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这一政策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具体方式。
    3. (3) 综上所述,谈谈处理好民族关系的意义。
四、活动与探究
  • 19. 安徽省合肥市某中学历史 兴趣小组以“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为主题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伟大壮举]

    [愚蠢对策]

    面对世界范围工业革命历史性大变动、大转折,康雍乾三代君主却茫然无知,采取错误的对策,使中国逐渐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同期在地球的另一端,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改造整个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冲决中世纪神学束缚的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摘编自《落日的辉煌: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

    [历史感悟]

    1. (1) 上图中的路线反映的远洋航行是,这一航行到达的最远的地区是哪里? 有人说,这次远洋航行是一次“友谊之旅”。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认识的理解。
    2. (2) 材料中的“错误的对策”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错误的对策”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
    3. (3) 综上所述,谈谈你从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