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检...

更新时间:2021-08-23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总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 1. 下面是一幅政权更迭示意图,据图判断,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 . 隋灭北齐 B . 隋灭北周 C . 隋灭陈朝 D . 北朝结束
  • 2. “唐玄宗统治时期的749年,官仓储粮量共有粟米9600多万石,长安、洛阳地区的官粮仓里粮食堆积如山,甚至达到‘陈腐不可较量’的地步。”材料说明了(    )
    A . “贞观之治”时的粮食丰收 B . 武则天的横征暴敛 C . “开元盛世”时的经济繁荣 D . “安史之乱”时的官僚腐败
  • 3. 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地方割据问题,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

    ①分割相权            ②地方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

    ③文臣掌地方行政    ④控制地方财政    ⑤设通判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⑤
  • 4. 11世纪前期,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西夏政权的是哪一民族(    )
    A . 党项族 B . 契丹族 C . 女真族 D . 蒙古族
  • 5. 在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一现象说明了宋朝(    )
    A . 重点支持东南沿海开发 B .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 东南沿海的农民负担重 D . 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 6. 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关于元朝的历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行行省制度            ②满族在元朝形成

    ③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④大都是元朝都城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
  • 7. “世界千年四大奇,胶泥版印东西。何凭纸册留青史?赖有江淮隐布衣。”材料中发明“胶泥印版”的“布衣”指的是(    )
    A . 毕昇 B . 宋应星 C . 徐光启 D . 李时珍
  • 8.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我国蔓延。下列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的著作是(    )
    A .  《本草纲目》 B . 《三国演义》 C . 《天工开物》 D . 《农政全书》
  • 9. 下图这两种变化是哪一人物所为(    )

    A . 努尔哈赤 B . 皇太极 C . 康熙 D . 乾隆
  • 10. 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下列名著体现清代小说创作大放异彩的是(    )
    A . 《窦娥冤》 B . 《水浒传》 C . 《西游记》 D . 《红楼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
  • 11. 907年,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时期开始。960年,建立宋朝,他和他的后继者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割据局面。
  • 12.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宋钦宗的弟弟幸免于难,建立南宋。公元1141年,宋、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
  • 13. 宋词体式灵活,又称“长短句”,代表人物有婉约派的女词人,其作品有《蝶恋花》;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郑光祖等。
  • 14.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军将领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
  • 15. 明朝中期以后,倭患严重,先后扫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民族英雄是。明朝末期,荷兰侵占了台湾,于1662年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总计12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总计38分)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文化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古印度一再遣使唐朝;波斯、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不少人定居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受到唐政府尊重。各国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掠夺,是很不简单的。……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明朝的那些事儿》

    材料三:(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编自基辛格《论中国》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对外交往能够持续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一例唐朝时期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3. (3) 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政策的影响。
  • 18. 某校七年级二班同学以“明清时期的政治、文化”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政治篇】

    材料一: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贫苦农民出身的皇帝,最怕别人瞧不起他,……这种自卑心理始终伴随着他。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他绝不允许人们染指皇权。胡惟庸的权力增长,把亲密盟友提到了高级职位上…朱元璋杀胡惟庸,…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

    ——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二:

    【文化篇】

    材料三:八股文中只考经书,评判优劣又只根据作文的技巧,并不允许考生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个人的发挥和见解。……把读书人的智力思维刻板化。作文本来没有定法,一旦将技巧格式化,而且又杜绝了考生发挥个性的任何可能,考生只要预先在肚子里装下各种题目的八股几十篇,即使没有什么经史学问,也完全能够金榜题名。

    材料四:清朝前期编纂了一批类书、政书、字典、律例、军事方略、诗文汇集……在《四库全书》编纂期间,几是不利于清朝的,或是触犯了他们的忌讳的都要加以删除和窜改,或是大量地选行销毁,甚至连宋代的书写到抗金的,明代的书写到抗元的,也遭到同样的厄运。

    ——摘编自孔立编《中国历史小丛书》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军机处”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设立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股取士的影响。
    4. (4) 材料四反映了清朝在文化上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