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青岛市西海岸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1-08-13 浏览次数:10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7七上·长泰期中)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
    A . 有细胞结构 B . 能生长和繁殖 C . 体小且绿色 D . 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 2. (2019七上·三台期中) 某研究小组在通山县太平山发现一棵被誉为“植物大熊猫” 的红豆杉,为了掌握红豆杉的分布状况,研究小组继续到其他乡镇进行考察、走访。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   )
    A . 调查法 B . 观察法 C . 测量法 D . 收集和分析资料法
  • 3. (2016·海南)

    如图,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使两端液滴连通.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后,观察到草履虫纷纷从左侧培养液转移到右侧培养液.根据生物的特征分析,这一现象说明生物能(  )

    A . 进行呼吸 B . 进行运动 C . 生长和繁殖 D .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4. 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小明设计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
    A . 有光和无光 B . 有泥土和无泥土 C . 干燥和潮湿 D . 有光干燥和无光潮湿
  • 5. (2019七上·寮步镇月考)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水的动力,这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蒸腾作用又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这个实例说明(  )

    A . 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B . 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影响环境 C . 生物对环境有依赖性    D . 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
  • 6.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 .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 . 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 . 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 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关于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 . 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C . 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 D . 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
  • 8. 当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为高倍物镜后(  )
    A . 细胞数量变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 . 细胞数量变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 . 细胞数量变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D . 细胞数量变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 9. 槐蕾茶产于黄河入海之滨,汤色金黄、槐香气高,内含天然维生素C、芦丁、胆碱、菊酮等16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天然成分,这些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
    A . 细胞壁 B . 细胞质 C . 液泡 D . 细胞核
  • 10. 刘华同学发现苹果如果有了破损,就很容易腐烂,他就产生了疑问:完整的苹果皮可以防止腐烂吗?他的实验探究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表达交流   ④设计方案   ⑤实施实验   ⑥得出结论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①②④⑤⑥③ C . ①②④③⑤⑥ D . ①②④⑤③⑥
  • 11. (2019七上·临沂期中)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寄生关系 B . “蚂蚁齐筑巢”描述的是合作关系 C . “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 . “春风又绿江南岸”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 12. 下列各项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A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蝉→螳螂→黄雀” B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C .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说明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 “南橘北枳”说明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 13. (2019七上·榆次期中) 用显微镜观察写在载玻片上的英文字母“d”,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 . d B . q C . p D . b
  • 14.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下列选项中,避免产生气泡的方法是(   )
    A . 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 B . 当载玻片上水滴中的生物材料没有展平时,用盖玻片将其压平 C . 在擦拭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加稀碘液 D . 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多余的水
  • 15. 小波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 B . 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丙中的② C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D . 图甲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 16. (2018七上·武陟期末) 植物的要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又能把其它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
    A . 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 .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 . 细胞壁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 .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 17. 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需要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其中正确的染色方法是 (   )
    A . 先滴碘液,再盖盖玻片 B . 将碘液直接滴在洋葱鳞片叶表皮上 C . 先在载玻片上滴碘液,再将洋葱鳞片叶表皮展平在其中 D . 先盖盖玻片,再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
  • 18. 下图是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A、B均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B . 图中A为植物细胞,B为动物细胞 C . 图中⑤代表液泡,内含细胞液 D . 图中⑦代表叶绿体,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
  • 19. 细胞内不同结构具有不同功能,下列结构与功能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C . 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D . 细胞核——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 20.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B . 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C .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D .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 21. (2017·海淀)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原因是这样的材料(   )

    A . 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 . 不易污染物镜 C . 易于被染色 D . 能让光线透过
  • 22. 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 为了看清细胞的结构,应该将视野调得明亮一些 B .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漱→刮→涂→盖→染→吸 C .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D . 观察装片时,若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 23. (2020七上·合肥期中) 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我校生物科技小组在3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

    大棚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 . 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 . 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 . 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 24. (2018·通辽)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这体现了生物(   )
    A . 需要营养 B . 能进行呼吸 C . 能生长繁殖 D .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25. (2017·苏州) 为了解某种激素对小龙虾行为反应的影响,下列有关操作不恰当的是(   )

    A . 将小龙虾按性别分成两组,雄性组注射该激素,雌性组作为对照 B . 将小龙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两组的性别比例大致相同 C . 实验组注射适量该激素溶液,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 . 实验组与对照组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环境下饲养
二、综合题
  • 26. CCTV科教频道曾报道(深山里的秘密)——中国小鲵,是三位中学生重新发现的。经专家教授鉴定:认定她们重新发现的“狗头娃娃鱼”就是中国小鲵。它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她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因此获得了“英特尔英才奖”。三位中学生在考察中国小鲵生态习性时,绘制了如图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节肢动物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2. (2) 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则图中还缺少。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3. (3) 图中有条食物链,写出消费者中含有中国小鲵的一条食物链
    4. (4) 为了防止草原病虫害,向牧草大量喷洒化学药剂DDT,则该食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DDT积累最多。
    5. (5) 如果人类大量捕杀蛇、中国小鲵,会导致牧草的数量大量减少,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
    6. (6) 中国小鲵现已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亲爱的同学,你能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哪些合理化保护措施呢?(任提1条即可)
  • 27. 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了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看到了其中的一个细胞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乙图被观察的细胞是细胞(填植物或动物),你判断的理由是。(写一条即可)
    2. (2)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遗传物质存在于[],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能够传递遗传信息。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3. (3) 如果观察的视野较暗,可选用镜或光圈。
    4. (4) 要将显微镜视野中右上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应向什么方向移动装片或切片______。
      A . 右下方 B . 左下方 C . 右上方 D . 左下方
    5. (5) 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___。
      A . 污物 B . 细胞 C . 气泡 D . 墨水
三、实验探究题
  • 28. 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后,又作了进一步的探究:取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以横轴中线为界,左侧铺上一层干燥的土壤,右侧铺上潮湿的土壤。将10只鼠妇放入纸盒内,然后将纸盒置于一暗室内,10分钟后,用一小纸板沿着横轴中线将纸盒隔开,再取出,分别计数两侧的鼠妇个数。重复5次该实验,记录结果。
    1. (1) 他们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
    2. (2) 这个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3. (3) 如果在纸盒两侧的中央处各放一只鼠妇是否可以准确得出结论?为什么?
    4. (4) 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左侧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右侧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整理数据,求得平均值,得到左侧和右侧的鼠妇数量分别是(   )

      A . 1、9 B . 2、8 C . 0、10 D . 5、45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