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1-07-28 浏览次数:7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中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必需依靠线粒体 B . 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C . 可使用斐林试剂检测蔗糖的水解产物有果糖 D .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边界的主要成分
  • 2. 某科研人员用适当的方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细胞器丙的成分与染色体的成分一致 B . 细胞器乙可能是内质网或高尔基体 C . 细胞器甲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 . 醋酸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丙
  • 3. 某一细胞能通过细胞膜从环境中吸收某小分子物质Q。下列叙述中不能作为判断细胞吸收Q物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依据的是(   )
    A . 当细胞中Q物质浓度高于溶液中Q物质浓度时,也会发生Q物质的吸收 B . 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会发生Q物质的吸收 C . Q物质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且吸收速率存在最大值 D . 加入呼吸抑制剂后,Q物质的吸收速率明显变慢
  • 4. 用蛋白酶处理大肠杆菌核糖体,核糖体仍能催化肽键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核糖体中起催化作用的是tRNA B . 酶在生物体外不起催化作用 C . 核糖体催化的反应有水生成 D . 酶的合成都在核糖体上进行
  • 5. 用蛋清做实验材料进行蛋白质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蛋清必须经过稀释,否则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不会呈紫色 B . 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的加入顺序可以改变 C . 在蛋清稀释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A后,液体呈蓝色 D . 双缩脲试剂B加得过多,液体会呈蓝色,而紫色不明显
  • 6. 光呼吸是O2/CO2偏高时植物体内与光合作用同时发生的生理过程,是经长期进化形成的适应机制。光呼吸和暗反应关系密切,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抑制光呼吸的同时也降低了光合作用强度 B .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强于暗反应容易导致光呼吸发生 C . 光呼吸过程虽消耗有机物,但不产生ATP D . 光呼吸可保证CO2不足时,暗反应仍能进行
  • 7. 某五十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一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所示),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 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8个氧原子 B . 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C . 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则将脱去4分子H2O D . 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 8. 下图是细胞内有关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的图解,其中1、2、3分别代表相关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真核细胞中,1、2过程涉及的场所是相同的 B . 3过程表示翻译,核糖体移动方向为由左向右 C . 不同的tRNA可能转运相同的氨基酸 D . 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明显缩短每条肽链的合成时间
  • 9. (2021高三下·苏州开学考) 有一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患者会因卵子萎缩、退化而导致不育。下图为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经基因检测,I1含有致病基因,I2不含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 由图可知II3和II5都是纯合子 C . II5和III7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 . II5和II6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
  • 10. 抗核抗体(ANA)是一组针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质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ANA能识别各种细胞核组分,可特征性地出现于许多免疫异常的患者体内,其在内环境中的含量可作为疾病诊疗中的重要观察指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ANA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 B . ANA的产生与T细胞没有关系 C . ANA攻击核内组分属于自身免疫病 D . ANA并非单一种类的免疫球蛋白
  • 11. 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0cm的小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块茎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分别在浸入30min和4h时测量每一根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a组表明细胞液浓度大于该组KNO3溶液的浓度 B . b组实验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 C . d组的马铃薯块茎细胞可能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D . 该实验中,涉及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只有自由扩散
  • 12. (2018·江苏)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 . 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 .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 . 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 13. 小鼠体细胞核DNA含量为2N,细胞中mT蛋白对精子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若敲除控制合成mT蛋白的基因,检测并统计曲细精管中相关细胞DNA含量及细胞数目比率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细胞类型(DNA含量)

    正常鼠的细胞数目比率(%)

    敲除鼠的细胞数目比率(%)

    细胞A(N)

    46.4

    25.7

    细胞B(2N)

    16.7

    40.6

    细胞C(4N)

    25.2

    23.8

    A . 细胞A和细胞B的类型分别是精子和精原细胞 B . 敲除鼠的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C . 相比正常鼠,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下降 D . DNA含量由2N到4N的变化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 14. 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制作的葡萄酒酸味较重,是由于发酵温度过低造成的 B . 制作果醋时,在液体培养基的表面将会形成单菌落 C . 为防止污染,制作果酒的榨汁机和发酵瓶在使用前都必须严格灭菌 D . 制作泡菜时,坛盖边缘水槽需保持有水以保证坛中无氧环境
  • 15. 下列关于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称量纸上称取药品,应将称量纸一起放入水中溶化 B .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可将琼脂熔化和灭菌同时进行 C . 调节培养基的pH必须在灭菌后进行,这样可以保证更准确 D . 培养基灭菌后,应放在37℃的培养箱中24-48 h,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二、多选题
  • 16. 细胞色素C是生物氧化的重要电子传递蛋白,其肽链有104个氨基酸。它在线粒体中与其它氧化酶排列成呼吸链,参与[H]与O2的结合。研究表明,从线粒体中泄露出的细胞色素C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数量少,不具有空间结构 B . 细胞色素C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分布较为广泛、含量较高 C . 细胞色素C的泄漏可能与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增高有关 D . 细胞色素C通过诱发相关基因突变而引发细胞凋亡
  • 17. 尿崩症分为由抗利尿激素(ADH)的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和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引起的肾性尿崩症两种,临床上常通过禁水加压(禁止饮水16h后补充ADH)实验等进行确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尿量调节由多个器官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协调完成 B . 肾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C . 禁水加压实验后,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升高 D . 禁水加压实验后,肾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升高
  • 18. 下图是高中生物实验中的相关操作或实验结果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图①的四条色素带中溶解度最大的是I,主要吸收蓝紫光 B . 经图②所示操作后,高倍显微镜下可见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变小 C . 若要看清图③中处于分生区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右下方移动 D . 图④中将物镜由甲转换成乙后,视野变暗且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 19. 图为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体细胞制作的临时装片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甲中染色体形态最稳定,数目最多 B . 细胞乙中所处的时期在细胞周期中很短 C . 细胞丙中染色体有纺锤丝连接着着丝粒 D . 细胞丁中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三、综合题
  • 20. 高温淀粉酶是工业生产上常用的酶。为了研究高温淀粉酶的特性,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获得了如图所示的曲线。曲线①表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相对酶活性(酶活性与酶80最大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是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测其残余酶活性得到的酶热稳定性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高温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其催化淀粉水解的原理是
    2. (2) 在获取图中数据时,先要测定酶的活性,酶活性可以用来表示。
    3. (3) 获得曲线①数据的实验中,各组实验的pH的控制要求是。实验结果表明,该酶催化的最适宜温度是
    4. (4) 获得曲线②的实验中,如果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时间不是足够长,对测得的数据影响不大的温度范围是。测残余酶活性时,温度应该设定为,原因是
    5. (5) 根据实验结果,工业生产上应用高温淀粉酶时,反应温度最好设定为_________。
      A . 40℃~50℃ B . 50℃~60℃ C . 60℃~ 70℃ D . 70℃~ 80℃
  • 21. 伴侣蛋白在细胞内广泛存在,能协助其它蛋白质正确折叠。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留在内质网中作为一种信号激活内质网膜上的特殊受体,进而激活一系列相关生理反应,促使细胞制造出更多内质网和伴侣蛋白,过程如图所示。当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超过内质网的转运和折叠能力时,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开始积累,进而启动细胞凋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内质网膜的主要成分是,其中作为膜的细胞质基本骨架的是
    2. (2) 伴侣蛋白能改变错误蛋白质的。从图中可知,信号分子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核,促使伴侣蛋白基因转录,与信号分子一起发挥作用的酶最可能是
    3. (3) 若长期高糖饮食,体内胰岛素的合成会超过内质网的转运和折叠能力,继而出现错误折叠。当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数量, 细胞需要合成(填“更多”或“更少”或“等量”)的胰岛素,使得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量,最终这种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胰岛素分泌量
    4. (4) 内质网中正确折叠的蛋白质通过运输到高尔基体,其中一些蛋白质被加工成膜蛋白镶嵌或附着在细胞膜上,这些膜蛋白的作用可能有

      ①离子进出通道           ②催化功能          ③作为信号分子            ④识别化学信号

  • 22. 下图是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示意图,表中是使用引物中的碱基序列。请回答下列问题:

    引物对A

    P1  AACTGAAATGTAGCTATC

    P2  TTAAGTCCATTACTCTAG

    引物对B

    S1  GTCCGACTAGTGGCTGTG

    S2  AGCTGGCGTTTAGCCTCG

    1. (1) PCR中使用的DNA聚合酶与一般生物体内的DNA聚合酶相比,特点是,其作用
    2. (2) 上图中引物为单链DNA片段,它是子链合成延伸的基础。在第四轮循环产物中不含有引物A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为,出现个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3. (3) PCR过程中退火(复性)温度必须根据引物的碱基数量和种类来设定。上表为两对引物序列,可采用较高退火温度,原因是
    4. (4) 设计引物是PCR技术关键步骤之一。某同学设计的两组引物(只标注了部分碱基序列)都不合理(如图),请分别说明理由:

      ①第1组:;②第2组:

  • 23. 普通酵母菌直接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固体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
    2. (2) 如果过程③用平板划线法分离酵母菌,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的操作失误可能是
    3. (3) 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4. (4) 为了测定工程菌分解淀粉的能力,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根据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判断工程菌利用淀粉的能力,透明圈越,利用淀粉的能力越强。
    5. (5) 某研究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活菌数,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然后,将1mL培养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种入0.1mL稀释液。需要每隔段时间统计一次,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培养液中的活菌数为
  • 24.   2020年,一场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毁坏大量草场、农田,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某地科学工作者进行了草场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影响的相关研究(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蝗虫的幼虫叫跳蝻,某草场中所有的跳蝻,(是、不是)一个种群。下列属于某区域蝗虫种群基本特征的有还(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2. (2) 研究发现,当蝗虫密度小于5只/m2时,牧草产量仍可能增加,原因是,表明蝗虫种群密度足够大时才会导致危害,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
    3. (3) 群居型蝗虫体内会产生对鸟类有毒的氢氰酸,使其被鸟类捕食的概率(填“升高”或“降低”),这一过程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功能。
    4. (4) 粉红椋鸟是蝗虫的天敌,若一只粉红椋鸟每天摄入蝗虫约180只(约含能量2870kJ),假设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0%,且粪便量忽略不计,则该鸟正常情况下每天从中获取的能量值(填“大于”或“等于”成“小于”)574kJ,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