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7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3.7.1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同步练...

更新时间:2021-06-08 浏览次数:6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19七上·廉江期末) 人类等动物的食物最终来自于(     )
    A . 肉类 B . 绿色植物 C . 无机物 D . 太阳光
  • 2. (2019七上·门头沟期末) 在我们生活的生物圈中,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是(   )
    A . 土壤 B . 动物 C . D . 绿色植物
  • 3.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 ( )
    A . 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B . 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C . 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D . 以上都不是
  • 4. 生物圈中最主要的生产者是 ( )
    A . B . 动物 C . 绿色植物 D . 生活在大气圈中的生物
  • 5. (2017七上·金堂月考)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    )。
    A . 光能 B . 热能 C . 化学能 D . 电能
  • 6. (2021七上·虎林期末) 被称为“生命之母”的是(   )
    A . 细菌 B . 病毒 C . 绿色植物 D . 微生物
  • 7. (2020七下·淄博期末) 生物圈的绿色植物共同的特征是(   )
    A . 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B . 用种子繁殖后代 C . 一般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 能形成果实和种子
  • 8. (2018七上·柘城月考) 能为所有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是(  )
    A . 人类 B . 动物 C . 绿色植物 D . 森林
  • 9. (2017·云南) 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产生淀粉)”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 . 同一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可形成对照 C . 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变为黄白色 D . 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 10. (2017·玉林)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   )

    A . 淀粉 B . 蛋白质 C . 脂肪 D . 无机盐
  • 11. (2017九上·仁寿期中) 下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叶片不遮光部分组成对照实验的实验组 B . 将实验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使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运走耗尽 C . 将实验用的叶片光照后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D . 该实验的结论是:光照和叶绿体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 12. (2017七下·东城期末)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 . B . C . D . 果实
  • 13. (2017·上杭模拟)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消耗叶片内的淀粉等有机物 B . 叶片的遮光部分与暴露部分可以形成对照 C . 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脱去叶绿素 D . 叶片的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 14. (2017八下·烟台期中)

    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是导管可运输水 B . ②③具有保护作用 C . ④中能进行光合作用 D . ⑤可以张开或闭合
  • 15. (2017八下·重庆期中) 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 . 不让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B . 加强植物的呼吸作用 C . 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D . 使植物的生命活动减弱
  • 16. (2017八下·蒙阴期中)

    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5]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B . 图中[6]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C . 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 D . 气孔的开闭由[7]保卫细胞控制
  • 17. (2017八下·宜兴期中) 如图哪组装置能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

    A . B . C . D .
  • 18. (2017八下·启东期中) 下列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黑色纸片把叶片的上面遮盖 B . 把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C .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D . 该实验证明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 19. (2017八下·海安期中) 春天正是踏青的好时节.踏春归来,浅色的衣服上总是容易出现一些植物的绿渍,欲除去这些绿渍,最好选用(  )

    A . 洗衣液 B . 热水 C . 碘酒 D . 酒精
  • 20. (2017七上·鄂州期末) 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依次应该是(将以下步骤排序)(  )

    ①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加碘液后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②实验植物在暗处置一昼夜  

    ③观察叶片遮光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

    ④把遮光处理后的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⑤把叶片的一部分作遮光处理再移到光下.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⑤④① C . ③④⑤①② D . ②⑤④①③
  • 21. (2017七上·高阳期末)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该实验的结论是(  )

    ①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产生氧气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22. (2016·杭州) 小金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1毫升.

    ②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的蒸馏水.

    ③同时将两试管恒温37℃,水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滴加1滴碘液.

    ④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让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 B . 该实验结果可用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记录 C .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D . 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
  • 23. (2017·东营模拟)

    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 B . b点表示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 . 当光照强度大于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 . 当光照强度大于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 24. (2017·东营模拟)

    如图是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水 B . 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泡菜坛要密封,目的是防止其他杂菌进入 C . 实验中的三种生物,小球藻是真核生物,酵母菌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 D . 两个装置放在同样的温度和光照下,B,C两个瓶中重量会增加的是B
  • 25. (2017·武城模拟)

    如图所示,将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至光下后,CO2的吸取量发生改变,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 . 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 . 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 . 在B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 D . 整段曲线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二、判断题
三、实验探究题
  • 36. (2017·绥化) 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

    1. (1) 步骤如下: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 处一昼夜.

      ②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④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⑤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⑥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2. (2) 上面是此实验的探究过程,实验步骤②至⑥已打乱,选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       . (选填字母序号)

      A . ①③⑥②⑤④ B . ①③④⑤⑥② C . ①⑤⑥④③② D . ①④⑤⑥②③
    3. (3)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目的是形成

    4. (4)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说明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5. (5) 此实验说明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四、综合题
  • 37. (2017·益阳)

    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一)).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 (1) 以下哪一项可以作为该实验探究的问题       

      A . 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B . 油滴对植物吸水有影响吗? C . 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D . 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2. (2) 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3. (3) 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连接).

    4. (4) 实验结论:

    5. (5) 图(二)是观察该植物叶横切面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图中标注的部位(填数字)散失的.

  • 38. (2017八下·大理期中)

    如图表示将叶片制成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片结构的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中,切下的薄片先放入清水中,再用毛笔醮出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观察.

    2. (2) ①是叶片中的,具有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光合作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中进行.叶肉分为栅栏层和[]

    3. (3) ③是,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它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④,内含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4. (4) 叶片叶肉细胞具有,而人体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  ).(填字母)

      A . 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质 B . 细胞壁、线粒体和细胞核 C . 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D . 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
  • 39. (2016七上·铜山期中)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照强度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如图是棉花叶片光合作用中的变化,夏季中午光照最强;但这时植物的大部分气孔由于保护性反应而关闭.根据该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 (2) 中午12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反而较低(对应于C点左右),原因是叶片的气孔关闭,影响了

    3. (3) 曲线的DE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原因是D点以后

    4. (4)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冬季在塑料大棚里进行蔬菜生产,为了增加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②

  • 40. (2016七上·寿光期中)

    七年级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用银边天竺葵作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作了进一步探究.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根据图示,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用箭头和序号表示).

    2. (2) 上述图②操作有误,请改正 . 原因是

    3. (3) 步骤①中,A玻璃罩上的水珠来自于 . A,B两装置形成了相互对肌对照,其变量是

    4. (4) 进行步骤④和⑤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 . 滴加碘液后,A叶片变为色.

    5. (5) 步骤⑥中,a与b相互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是

    6. (6) 步骤⑦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

    7. (7) 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请答出两条).

  • 41. (2016·烟台)

    小麦是我国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今年5月,烟台市农科院培育的“烟农5158”小麦新品种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第一名吗,达尔文社团的同学也对小麦进行了相关研究.

    1. (1) 播种前,要从种子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发芽率的检测,以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反映总体情况,这种科学方法是,度过休眠期的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

    2. (2) 出苗后,有的麦苗会出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现象,应该施加肥并及时灌溉.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麦叶片横切面,推测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会沿着图中的[]运输到叶,一部分水分被[]细胞用于光合作用,绝大部分通过[1]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

    3. (3) 开花时,同学们观察小麦花,其主要结构是,推测将来发育成[7]的应该是[]

    4. (4) 收获的麦粒要及时晒干,并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储藏,依据的原理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