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1年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27 浏览次数:125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石灰石可用作燃煤的脱硫剂 B . 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作医用消毒剂 C . 碳酸钡可用作胃肠X射线透视的造影剂 D . 硫化钠可用作去除废水中Pb2+的沉淀剂
  • 2.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2.24L四氯化碳含共价键总数为0.4NA B . 由H218O与D216O组成的4.0g混合物含中子数为2NA C . 由NO2与N2O4组成的4.6g混合气体含氮原子数为0.5NA D . 标准状况下,溶有6.72LSO2的水中HSO 与SO 的微粒数目之和为0.3NA
  • 3. 我国科学家在研究“催化还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时,将甲酸(HCOOH)在纳米级磁性Fe3O4-Pd(钯)表面分解为活性氢气和二氧化碳后,再经a、b两个反应过程实现了NO3-的催化还原(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过程a、b中完全还原1molNO 消耗2molH2 B . Fe3O4催化完成后,可利用Fe3O4的磁性与水体分离 C . HCOOH分解产生CO2可调节反应体系pH,保证催化还原的效果 D . b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H2+2NO +2H+ N2+4H2O
  • 4. 锌电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强、可循环使用等优点。一种新型锌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凝胶中允许离子生成或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充电过程中,a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 . 充电过程中,b电极反应为:Zn2++2e-=Zn C . 放电过程中,SO 向a极迁移 D . 放电过程中,转移0.4mole-时,a电极消耗0.8molH+
  • 5.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

    在少量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H2O2溶液

    溶液紫红色逐渐褪去且产生大量气泡

    氧化性:KMnO4>H2O2

    C

    镀锌铁出现刮痕后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滴入几滴K3[Fe(CN)6]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将少量铁粉、5mL苯和1mL液溴混合,产生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

    混合时液体剧烈沸腾,AgNO3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

    苯和液溴发生反应生了HBr

    A . A   B . B   C . C   D . D
  • 6. 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X、Y、Z、Q、T、W为原子序数在20以内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主族元素,Z、Q属于同一主族,W+与Q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溶液中,W2YZ3与XTZ反应生成YZ2 B . 该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 C . Y、Q、T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T>Q>Y D . Y、Z、Q、T分别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Z的化合物沸点最高
  • 7. 已知:常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1.8×10-5 , 常温下,在三元弱酸H3R的水溶液中H3R、H2R-、HR2-、R3-的分布分数δ(含R元素微粒占全部含R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Na2HR溶液呈酸性 B . 常温下,HR2-的电离常数数量级为10-11 C . 常温下,0.1mol/LCH3COOH溶液的pH比0.1mol/LH3R溶液的pH大 D . 用H3R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制取NaH2R,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二、综合题
  • 8. 高纯碘化钠晶体是核医学、大型安防设备、暗物质探测等领域的核心材料。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制备高纯NaI的简化流程如图:

    已知:①I2(s)+I-(aq) I (aq)。

    ②水合肼(N2H4•H2O)具有强还原性,可将各种价态的碘还原为I , 氧化产物为N2

    ③NaI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加不大。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Ⅰ中要加少量NaI固体,且反应的适宜温度为40~70℃。

      ①采用的加热方式为

      ②I2与Na2CO3溶液同时发生两个反应,生成物除NaI外,还分别生成NaIO和NaIO3 , 一个反应为:I2+Na2CO3=NaI+NaIO+CO2↑,另一个反应为:

      ③I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很慢,加入NaI固体能使开始反应时的速率明显加快,原因是

    2. (2) 步骤Ⅱ中,水合肼与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步骤Ⅱ得到的溶液pH为6.5~7.若溶液中 超过标准,步骤Ⅲ中的多步操作为:

      ①向步骤Ⅱ得到的溶液中加入稍过量Ba(OH)2溶液,过滤,得到溶液A;

      ②在溶液A中加入过量试剂X,过滤,得溶液B;

      ③在溶液B中加入试剂Y,将溶液的pH调整至6.5~7,得粗NaI溶液。

      则:试剂X的化学式为,试剂Y的化学式为

    4. (4) 在实验室中完成步骤Ⅳ需要一系列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的是(填字母)。

    5. (5) 将制备的NaI•2H2O粗品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进行重结晶。请给出合理的操作排序:加热乙醇→→纯品(选填序号)。

      ①减压蒸发结晶②真空干燥③NaI•2H2O粗品溶解④趁热过滤

  • 9. 氢氧化镍[Ni(OH)2]常用于制备金属镍及镍的重要化合物。一种用铁镍合金废料(还含有少量铜、钙、镁、硅的氧化物)制备纯度较高氢氧化镍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H2S的电离常数K1=1.3×10-7 , K2=7.1×10-15;Ksp[CuS]=6.0×10-36;Ksp[Ni(OH)2]=1.0×10-15.6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合金中的镍难溶于稀硫酸,“酸溶”时除了加入稀硫酸,还要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稀硝酸,还原产物为N2 , 金属镍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酸溶”时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为
    2. (2) “除铁”加入Na2CO3时,生成黄钠铁矾(NaFe3(SO4)2(OH)6)的离子方程式是;“除铁”时,将“铁”转化成颗粒较大的黄钠铁矾沉淀对后续操作较为有利,原因是
    3. (3) “除铜”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Cu2+=CuS↓+2H+ , 该反应平衡常数K=
    4. (4) “除钙镁”过程在陶瓷容器中进行,NaF的实际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1倍,用量不宜过大的原因是
    5. (5) “沉镍”前c(Ni2+)=1.0mol/L,加入少量浓NaOH溶液,若忽略加入浓NaOH溶液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则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
    6. (6) 用含镍21%的100kg铁镍合金废料经上述工艺制得31kgNi(OH)2固体,镍的回收率为
  • 10. CO2制甲醇是极具前景的资源化研究领域。CO2制甲醇有多种方法,其中CO2催化加氢的主要反应是:

    Ⅰ.CO2(g)+3H2(g) CH3OH(g)+H2O(g) △H1=-49.4kJ/mol

    Ⅱ.CO2(g)+H2(g) CO(g)+H2O(g) △H2=+41.2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 (1) CO(g)+2H2(g) CH3OH(g)   △H3=kJ/mol。
    2. (2) 已知反应Ⅰ的速率方程为v=k•x(CO2)·[x(H2)]3v=k•x(CH3OH)•x(H2O),k、k均为速率常数且只与温度有关,x为物质的量分数。其物质的量分数平衡常数Kx=(以k、k表示)
    3. (3) 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3时,温度对CO2平衡转化率及甲醇和CO的产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温度升高,CO产率上升的原因是

      ②在250℃以上,升高温度CO2的转化率增大,但甲醇的产率降低,原因是

    4. (4) 300℃,在固定容积为1.0L的容器中初始投料2.0molCO2和3.2molH2 , 反应I达到平衡状态时,CO2的转化率为50%,甲醇的选择性为60%(参与反应的CO2中转化为甲醇的百分比)。则300℃时反应I的平衡常数K=
    5. (5) 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甲醇是新的研究热点。

      ①研究人员曾经用覆盖过渡金属的石墨为阴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在阴极通入CO2制得甲醇。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研究人员用表面附着ZnO薄膜的Cu2O为电极,以电催化还原CO2制甲醇获得突破。附着ZnO薄膜的Cu2O电极的制作方法是:在一定条件下,Cu2O为阴极,电解Zn(NO3)2溶液,在阴极表面沉积ZnO,电极反应式为(请补充完整):Zn2++ +2e-=

      ③研究发现:其他条件相同时,电解不同浓度的Zn(NO3)2溶液所得电极用于电催化制备甲醇产量的关系如图,其中最适宜制作电极的Zn(NO3)2溶液浓度是mol/L。

  • 11. 深入认识物质的结构有助于进一步开发物质的用途。
    1. (1) 钾或钾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紫色。下列对其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较高的激发态 B . 电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 C . 焰色反应的光谱属于吸收光谱 D . 焰色反应的光谱属于发射光谱
    2. (2) 镓(Ga)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与Ga元素同周期,且基态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过渡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3. (3) 的空间构型为,中心原子S的杂化方式为。[Ag(S2O3)2]3-中不存在的化学键是(填字母序号)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配位键

    4. (4) 近年来,人们发现了双氢键,双氢键是指带正电的H原子与带负电的H原子之间的一种弱电性相互作用。下列不可能形成双氢键的是___________。
      A . Be—H……H—O B . O—H……H—N C . Si—H……H—Al D . B—H……H—N
    5. (5) 从结构的角度解释:MgCO3热分解温度低于CaCO3热分解温度的原因是
    6. (6) 镍合金储氢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

      ①图甲是一种镍基合金储氢后的晶胞结构示意图。该合金储氢后,含1molLa(镧)的合金可吸附H2的质量为g。

      ②Mg2NiH4是一种贮氢的金属氢化物。在Mg2NiH4晶胞中,Ni原子占据如图乙的顶点和面心,Mg处于乙图八个小立方体的体心。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 ,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则Mg原子与Ni原子的最短距离为cm。(用含ρ、NA的代数式表示)

三、有机推断题
  • 12. 有机物G( )是一种新型美白剂,一种合成G的路线如下:

    已知: + +H2O(R1、R2、R3均为烃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C的名称是。①的反应类型是
    2. (2) 下列有关B物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 . B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B .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 能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D . 在FeBr3催化作用下,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3. (3) F的结构简式是
    4. (4) D→E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M是D的同分异构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M的结构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含有碳碳三键,无碳碳双键的链状结构②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6. (6) 设计以丙烯为起始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如图:

      其中X、Y、Z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