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

更新时间:2021-06-07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在香港新界东北部的黄竹角咀一带岩层,受到地质构造运动的褶皱和错动影响,致使原本横积的岩层压至垂直,图a是香港最古老的岩石之一“鬼手岩”,图b为岩石圈中三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形成鬼手岩的岩石属于(   )
      A . B . C . D .
    2. (2) 试推测“鬼手岩”形成的地质过程(   )
      A . 风化、侵蚀-沉积-褶皱、断层-地壳抬升 B . 沉积-地壳抬升-褶皱、断层-风化、侵蚀 C . 风化、侵蚀-沉积-地壳抬升-褶皱、断层 D . 沉积-褶皱、断层-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 2. 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一系列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的影响,灌木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养分含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下图为“沃岛效应”现象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干旱、半干旱区“沃岛效应”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是(   )
      A . 土壤 B . 气候 C . 水分 D . 植被
    2. (2) “沃岛效应”现象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A . 保持水土 B . 防风固沙 C . 调节气候 D . 涵养水源
  • 3. 读“我国10月某南方山间谷地某晴朗夜晚等温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比较A、B两点温差大小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 A地温差大,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B . A地温差大,海拔高,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 C . B地温差大,谷地地形盛行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 D . B地温差大,谷地地形空气不易流通,白天不易散热,晚上冷空容易堆积
    2. (2) 该地夜间时山间谷地垂直上空气温变化为(   )
      A . B . C . D .
  • 4. 美国的区域发展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同时拥有发达的农业。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甲、乙、丙、丁农业带主要的农作物正确的是(   )
      A . 棉花、玉米、水果、牧草 B . 玉米、小麦、棉花、牧草 C . 玉米、棉花、牧草、小麦 D . 棉花、小麦、水果、牧草
    2. (2) 下列不属于美国区域发展特征的是(   )
      A . 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 B . 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C . 高科技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D . 整个区域处于平衡的发展状态
  • 5. 下图为阿尔卑斯山脉某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甲处的自然带是(   )
      A . 热带雨林带 B . 常绿硬叶林带 C . 常绿阔叶林带 D . 落叶阔叶林带
    2. (2) 导致图中南、北坡雪线海拔高度差异明显的原因是(   )
      A . 南坡处于阴坡和迎风坡,雪线低 B . 南坡处于阳坡和背风坡,雪线高 C . 北坡处于阴坡和背风坡,雪线高 D . 北坡处于阳坡和迎风坡,雪线低
  • 6. 露点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读东亚局部地区等压线及露点气温分布图。有关图示时刻天气判断正确的是(   )

    A . M处有连续性降水天气 B . 东北平原空气中水汽最接近饱和状态 C . 内蒙古空气中水汽最接近饱和状态 D . Q处暖湿气团被迫抬升
  • 7. 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 . 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 B . 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C . 劳动人口比例较小 D . 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 (2) 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 . 人均消费剧增 B . 劳动力供给充足 C . 人均收入剧降 D . 老龄化进程加速
  • 8. (2019高三上·鄂尔多斯月考) 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 . 10-15千米 B . 15-20千米 C . 20-25千米 D . 25-30千米
    2. (2) 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云南元阳位于橫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 (1) 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
      A . 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 B . 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 C .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D . 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2. (2) 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
      A . 甲类村地形较平坦 B . 乙类村位置较偏僻 C . 丙类村坐落于山顶 D . 当地商品粮以水田作物为主
  • 10. 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右图中弧线ABC表示某时刻地球上的昏线,A、B为其两端点,其中恩克斯堡岛正好位于B点,且此时太阳位于B点的正南方。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当恩克斯堡岛太阳于正南方刚刚升起时,北京时间约为(   )
      A . 3时 B . 9时 C . 15时 D . 21时
    2. (2) 图示日期出现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 . 长江入海口处盐度较高 B . 南极中山站(69°22′S)出现极昼现象 C .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D . 南极大陆冰盖雪被面积达一年中最大
  • 11. 下图示意某手机导航地图能实时提供前方道路拥堵情况,优化导航路线。该功能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 . RS和GIS B . RS和GPS C . GPS和GIS D . GPS和IT
  • 12. 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该图体现(   )

    A . 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 B . 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 C . 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 D . 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
  • 13. (2019高二上·廉江月考)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
      A . 提高附加值 B . 降低人工成本 C . 缩小规模 D . 加强合作
    2. (2) 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
      A . 产品款式多样 B . 扩大生产规模 C . 打造自主品牌 D . 增强国际影响
  • 14. 读澳大利亚甲、乙、丙、丁四地的降水资料(单位:mm)。完成下面小题。

    1. (1) 降水资料与乙地匹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 (2) 关于丙地降水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降水稀少 B . 夏季地处西北季风向岸风,降水丰富 C . 冬季赤道低气压带南移,降水丰富 D . 冬季地处东北信风背风坡,降水稀少
二、综合题
  • 15.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下图为哈萨克斯坦略图。

    材料二:哈萨克斯坦一向被称作“自然资源仓库”,面对着新能源发展的如火如荼,占尽了地理优势的哈萨克斯坦也决心开始向风要电。

    1. (1) R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河,是形成该河春汛的主要水源补给类型。
    2. (2) 分析该国成为世界主要原油输出国的原因。
    3. (3) 近几十年来,L湖水位急剧下降。试分析其水位下降的原因及其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 16.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黄河下游地区历史上曾26次改道。

    材料二:2016年北京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是:0.5%,19.2%,80.3%。

    材料三: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略图。

    1. (1) 甲山脉是我国三大自然区中东部季风区与区分界线,造成该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2. (2) 乙地区人口容量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南水北调工程对乙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3. (3) 简析北京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
    4. (4) 简析黄河入海口多次改道的自然原因。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图3为该区域某地景观图。

    材料二:图3为图2高山上常见的一种自然奇观(冰钉),由凹凸不平的冰盖发展而来,高度从几厘米到几米都有。

    材料三:门多萨产区(图示阴影区,门多萨市地理坐标为32°53′S,68°50′W)是阿根廷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葡萄酒产区,该产区位于安第斯山脉的“雨影区”,为葡萄生长特别是成熟期糖分积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门多萨西依安第斯山支脉帕拉米约斯山,建在由门多萨河冲积出的河谷之上。

    1. (1) 依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述“冰钉”的形成过程。
    2. (2) 结合材料,分析门多萨葡萄种植的区位优势。
    3. (3) 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门多萨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为河南省地形图。图2为河南省人口密度图。

    材料二: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为了发展区域经济,2017年国家确定郑州市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图3为2005年至2017年郑州市和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

    材料三:下表为河南省东部近50年的降水数据(单位:mm)。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全年降水量

    705.6

    1246.0

    322.7

    汛期降水量(6月~9月)

    528.4

    914.9

    169.4

    非汛期降水量(10月~5月)

    177.2

    425.4

    72.4

    1. (1) 从社会经济角度,简述郑州的城市化进程对区域发展的主要作用。
    2. (2) 结合材料一地形、人口分布图,说明河南省东部村落形态、规模及分布的主要特征。
    3. (3) 从降水特征角度,分析气候对河南省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