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10-25 浏览次数:10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成语的背后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有些也涉及物质的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绳锯木断 B . 百炼成钢 C . 凿壁偷光 D . 滴水成冰
  • 2. 下列物质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
    A . NH4NO3 B . NH4H2PO4 C . Ca3(PO4)2 D . K2SO4
  • 3. 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是(   )
    A . 多食用含汞、铅元素的食品可补充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B . 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疾病 C . 用甲醛的水溶液制作标本 D . 食品包装袋里充入氮气防止食品变质
  • 4. 高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4)是烟花中常用的氧化剂,可增加烟花的亮度。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7 B . -1 C . +5 D . +7
  • 5. (2017·惠安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
    A . 引燃酒精灯   B . 滴加试剂   C . 加热液体   D . 量取液体
  • 6. (2018·河南) 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 )
    A . 分子的体积变大 B . 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 C . 分子的间隔变大 D . 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 7.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
    A . 硫化锌:ZnS B . 钙离子:Ca2+ C . 氯化亚铁:FeCl2 D . 2个氢原子:H2
  • 8. 从地沟油中提炼生物柴油是垃圾资源化的方法之一、生物柴油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甲酯(C19H38O2),下列有关硬脂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9∶38∶2 B . 一个硬脂酸甲酯分子含一个氧分子 C . 硬脂酸甲酯属于氧化物 D . 硬脂酸甲酯由三种元素组成
  • 9.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

    B

    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

    加水溶解观察溶液温度变化

    C

    鉴别羊毛和涤纶

    取样点燃,闻燃烧产物的气味

    D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Fe分别加入Cu (NO3)2和AgNO3溶液中

    A . A   B . C . C   D . D
  • 10. (2020·石家庄模拟) 如图所示,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滴管中有液体甲,广口瓶中有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当把甲滴加到乙中,过一会儿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右侧气球胀大。根据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一定分别是稀盐酸和碳酸钙 B . 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氢氧化钠 C . 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D . 当把甲滴加到乙中广口瓶内的气压降低
二、填空题
  • 11.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 (1) 舌尖上的化学

      ①鸡蛋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其富含的营养素是

      ②青少年应均衡饮食,补充微量元素。若缺乏铁元素会引起

    2. (2) 环境中的化学

      城市居民小区内,应将生活垃圾按图示分三类科学处置。废旧干电池不能随意丢弃,应将其放入垃圾箱。

       

    3. (3) 医疗中的化学

      钙片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服用钙片后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 社会发展离不开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 (1) 我国商用5G已经开始启用。5G通信芯片用氮化镓材料制成,如图1是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镓(G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氮元素是(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②X=,氮化镓的化学式是

    2. (2) 化学促进能源发展。中科院与福州大学合作发明了一种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过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该转化过程中,(填“原子”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②该反应过程实现了将太阳能转化为

      ③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13.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 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其主体部分由铝合金反射镜面与支撑它的角钢(含有锰(Mn))塔架组成。
    1. (1) 角钢是铁的一种合金,它属于(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 (2) 角钢塔架可能会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与接触。
    3. (3) 为探究 Fe、Cu、M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写出②中的反应方程式。若实验③中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通过以上实验,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实验①~④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填序号)。

  • 14. KNO3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 (1) 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霜”指KNO3 , 这里涉及到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以水淋汁”是指溶解,“煎炼而成”是指
    2. (2) 《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 是指硝酸钾的性质不稳定,受到撞击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一种可助燃的气体单质是
    3. (3) 如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a、b在溶解度曲线上。

      ①a点对应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a点对应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只列计算式)。

      ③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 ℃,其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

三、推断题
  • 15. 游园活动中有一个“化学幸运大转盘”游戏。转盘外圈的五种物质分别是Fe、HCl、Ca(OH)2、Na2CO3和CuSO4中的一种,相邻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其中C是单质,D和E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G的物质类别不同于外圈的五种物质,当G的指针转到的物质能与其发生反应时即中幸运大奖。

    1. (1) A是(填化学式),E的俗称是
    2. (2) C与D溶液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G物质可能是。某同学转动G中了幸运大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四、实验题
  • 16.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下表中两个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1

    实验2

    I.将盛有足量锌粒的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II.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稀盐酸,至浸没锌粒

    III.当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时,关闭K

    I.将盛有白磷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塞紧瓶塞

    II.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约80℃的热水,至浸没白磷

    III.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使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关闭K

    1. (1) 写出装置中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
    2. (2) 实验1和2均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方法为
    3. (3) 实验1中,瓶内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步骤Ⅲ中,关闭K后的现象是
    4. (4) 实验2中,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仅对比步骤Ⅱ和Ⅲ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五、科学探究题
  • 1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

    (问题提出)怎样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可从三个方面设计实验证明:

    一是设计实验证明反应物的消失;

    二是设计实验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三是设计实验证明化学反应有能量变化。

    (实验探究)

    1. (1) 方案一:在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后再滴加盐酸,当观察到时,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中和反应方程式为。但有同学认为颜色变化可能是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也可能是盐酸和酚酞反应了,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2. (2) 方案二:往NaOH溶液滴加盐酸的过程中,用pH计不断测量溶液的酸碱度,当pH<7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测得其图像如图1。

      a点表示溶液中的溶质是(写名称),将该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固体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 (3) 滴加盐酸的过程中,强调“pH<7时”而不是“pH减小”作为判断二者发生化学反应的理由是
    4. (4) 方案三: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放热,若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将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注:所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很小,密度均相等),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表中x约为

    5. (5) 某同学在没有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图2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烧瓶内装氢氧化钠溶液,分液漏斗装盐酸,U形管装红墨水)。则该同学根据U形管装红墨水液面左低右高的现象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但有同学认为单凭此现象不足以说明该反应放热,其理由是
    6. (6) 如图3对上述过程采用微观模型加以认识,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六、计算题
  • 18.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某品牌氢能源汽车加 5kg 氢气可行驶 650 km,工业上可用甲醇(CH3OH)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氢气(化学方程式如下:CH3OH+ H2O CO2↑+3H2↑)。若要制取 3kg 氢气,需甲醇质量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