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19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

更新时间:2021-05-15 浏览次数:82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广东) 下列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的是(   )
    A . 温室效应 B . 酸雨 C . 土壤沙化 D . 恐龙灭绝
  • 2. (2020七下·新蔡期末) 大气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升高能引起“温室效应”,这种物质是(   )
    A . 二氧化硫 B . 二氧化氮 C . 二氧化碳 D . 一氧化碳
  • 3. (2021·黄冈模拟) 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 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 B .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C .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任意改变自然环境 D . 人类必须遵守客观规律利用和改变自然环境为人类服务
  • 4. (2020七上·河源月考) 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

    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

    A . ①③⑤ B . ③⑤ C . ①②④⑥ D . ②④⑤⑥
  • 5. (2020八上·虎林月考) 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酸雨影响植物的生长 B . 酸雨不能威胁人们的健康 C . 酸雨腐蚀建筑物 D . 酸雨和工厂排放的烟雾有关
  • 6. (2020·株洲) “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郭沫若深情的诗句,启迪我们对人和地球关系的思考,有关人和生物圈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 酸雨是工厂排放烟雾造成的,与汽车尾气无关 B . 人类活动既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 C .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 .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也会影响人类自身健康
  • 7. (2020·济宁) 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践行“关爱自然,绿色环保”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的是(  )
    A .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 B . 电视机不用时经常处于待机状态 C .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D . 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 8. (2020·东营)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命运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源于自然 B . 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 C . 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多引进外来物种 D . 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 9. (2020·兰州) 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下列人类活动中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①绿化造林;②围湖造田;③滥捕野生动物;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⑤随意排放工业污水;⑥提倡“免赠贺卡”、“少用一次性木筷”。

    A . ①②⑥ B . ①⑤⑥ C . ①③⑥ D . ①④⑥
  • 10. (2020七下·嘉陵期末)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破坏不包括(   )
    A . 盲目引进外来生物 B . 建立自然保护区 C . 环境污染 D . 在草原上大量放养羊群
  • 11. (2020七下·桐城期末)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下列做法与导致结果不相符的是(   )
    A . 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灭绝 B . 大量砍伐森林导致土地沙漠化 C . 使用含氟制剂导致臭氧层破坏 D . 大量使用农药导致酸雨
  • 12. (2019七下·长春期末)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 . 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B . 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 C . 人口急剧增长,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D . 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 13. (2019七下·潮阳期末) 沙尘暴形成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
    A . 森林植被的大量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 B . 树木种植过多 C . 近几年来,风力过猛 D . 离沙漠近
  • 14. 最近几年我国频繁发生地质灾害,导致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有( )
    ①植被的破坏 ②森林的锐减 ③过度的开垦 ④物种的灭绝 ⑤人口的膨胀.


    A . ①②③ B . 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⑤
  • 15. 由于干旱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许多草地严重退化,其具体表现和原因是( )
    ①牧草稀疏低矮②杂草和毒草增多③过度放牧,超载严重④大量开荒种田⑤肉食性动物大量减少⑥空气清新,光照过强⑦大量采挖中草药
    A .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 ①③④⑦ C . ①②③④⑤⑦ D . ①②③④⑦
二、实验探究题
  • 16. (2019·鞍山) 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培养皿

    种子所处环境

    萌发数

    A组

    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洒清水,置于25℃翻柜中

    90粒

    B组

    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洒pH=5.5的模拟酸雨,置于25℃橱柜中

    75粒

    C组

    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酒pH=4的模拟酸雨,置于25℃橱柜中

    0粒

    1. (1) 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若探究“酸雨”的酸性强弱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可选择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2. (2) 根据A、B、C三组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3. (3) 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4. (4) A组有10粒小麦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
三、综合题
  • 17. (2020·宛城模拟)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了采样,统计结果如下: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上班时段

    中午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少)

    (车流量大)

    (车流量小)

    (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1. (1) 该同学选择对不同车流量的时段进行采样统计,目的是
    2. (2) 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分别求出不同时段PM2.5浓度的值。
    3. (3)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4. (4) 根据图写出PM2.5“入肺”的途径(用箭头和序号表示)

    5. (5) 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请你再举出一个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
  • 18. (2019九下·玉林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村料一:玉林市于2018年9月19日印发了《玉林市禁止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各县市也陆续出台了禁止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场所、区域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违反者将会受到500元至1000元的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将面临治安拘留、追究刑事责任处罚。

    材料二:据研究发现,烟花爆竹在燃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污染范围广,而且严重危及人体健康,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同时,燃放烟花爆竹极易引发火灾,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我们喜庆的节日蒙上阴影。

    1. (1) 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危害人体的系统。
    2. (2) 烟花爆竹中含有硫磺,燃烧过程会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3. (3) 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粘液,可以阻挡烟花爆竹燃放产生的粉尘颗粒,对吸入的空气起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
    4. (4) 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是非常重要的。下列行为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的是_____。
      A . 秸秆就地焚烧,降低运输成本 B . 利用廉价煤炭,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 .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D . 提倡开私家车,减少公交车的乘坐
    5. (5) 有人说禁止烟花爆竹燃放违背传统习俗,节日气氛变淡,对此,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矛盾?(请举一例即可)
  • 19. (2016·衡阳)

    材料一: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的水和无机盐的量是不同的.如表是对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

    小麦各发育期的天数和需水量

    发育期

    天数

    需水总量(米3/公顷)

    返青期

    29

    645

    拔节期

    23

    886

    抽穗期

    20

    966

    灌浆期

    31

    1202

    材料二:由于滥砍乱伐,过度放牧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肆虐;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严重干旱,洪湖水面原有50多万亩,现在只剩下6万余亩;湘江枯水期有时会造成船舶搁浅现象.

    材料三:如图乙是一幅漫画.


    请仔细阅读上述3个材料,分析说明相关问题:

    1. (1) 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期的关系是

    2. (2) 计算表中各个发育时期每天(日)的需水量,并以柱形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如图甲所示.请将灌浆期的柱形图绘出来.

    3. (3) 沙尘暴和大面积干旱都与人类破坏有关.

    4. (4) 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大力提倡

    5. (5) 亲爱的同学,请你写出看完资料之后的感想(任写一条即可):

  • 20. 走在大街上每隔几十米就会看到公共垃圾箱(见图),请据图回答:

    1. (1) 从垃圾箱上的标志可以判断甲中应装入的是不可回收垃圾,乙中装入的是垃圾.

    2.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越来越强,请将以下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废报纸、易拉罐、剩饭菜、苹果皮装入甲中的是 , 装入乙中的是 .

    3. (3) 用过的废旧电池不可以随意乱扔,因为它属于垃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 (4) 我国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是 、填埋和堆肥等方法.

  • 21.

    根据下列我国人口的增长曲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翻一番大约用了 年.到19世纪中期,人口增长一倍又用了 年.

    2. (2) 近半个世纪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变化? . 你能推测其中的原因是 .

    3. (3) 假设有4万对24岁的新婚夫妇,不考虑死亡问题且每代中的男女比例相等.如果每对夫妇及其子孙都生两个孩子,那么,他们都是25岁生育与都是30岁生育相比,150年后,人口会多增加 代,人口总数会多增加 万;如果每对夫妇及其子孙都是25岁生孩子,那么,他们都生两个与都生一个相比,50年后,人口总数会多增加 万.从上述推算可以依次看出, 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

  •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一)预习思考

    材料一:我国政府2010年针对节能汽车和电动车出台补贴办法,制定奖励政策.在全国推广1.5亿只节能灯,争取在几年内把全国所有的白炽灯更换为节能灯.普通老百姓购买节能灯政府给补贴50%,对单位大宗用户补贴30%,如果把全国的白炽灯全部更换下来,一年可以节电480多亿度.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指出,全体国民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加强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治理,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湖洋及河流的保护和生态治理,加大重点跨界河流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

    (二)设问解疑

    (三)简结转新

    1. (1) 绿色生活,从低碳开始.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下列哪种气体的排放,从而减轻全球变暖的趋势 (   )

      A . 氧气   B . 一氧化碳 C . 二氧化碳 D . 氮气
    2. (2) 煤燃烧和普通汽车尾气排放的 ,是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3. (3) 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污染物如果未经处理,将会造成 污染。

    4. (4)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是            

      A . 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B . 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 C . 减少开车,尽量乘坐公交车出行 D . 在跑步机上锻炼身体
    5. (5) 低碳生活是一种时尚,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碳排放的?请举两例

  • 2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科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将奴隶和俘虏扔进海里淹死,可他们却神奇地浮在海面上…”“死海不死”故事远远传扬.

    材料2:死海位于巴勒斯坦和约旦的交界处,海水里是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而被称为死海.死海地处炎热、干旱地区,有“世界的肚脐”之称,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四周河流全注入死海,却没有一个出口,四周的岩石矿物盐含量丰富.

    材料3:科学家曾对海水进行测量分析,主要情况如下:

         含盐类的质量分数

       密度(g/cm3

             水温(℃)

        毒害生物的成分

             25%~30%

          1.17~1.23

            19~37

            没明显发现

    材料4:正常生物的细胞液中无机盐的质量分数在0.9%左右,细胞液中的无机盐和水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作用.

    1. (1) 死海中海水含盐类的质量分数高达25%﹣30%,请分析其成因 (  )

      A . 四周矿物盐溶于河水并汇集入死海,增加了死海海水中的溶质 B . 液体蒸发会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死海因炎热、干旱,加快了海水的蒸发,减小了海水中的溶剂 C . 死海中的生物排出盐分的能力强,使海水中的含盐量升高 D . 水是良好的溶剂,注入死海的河水使死海中的含盐总量不断升高
    2. (2) 鱼虾、水草等生物随河水到死海后会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24. (2016·宁阳模拟)

    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A~D”表示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 (1) 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 , 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生理过程)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注[]中填图中字母代号或序号,其后填名称,以下同.)

    2. (2) 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3. (3) 文成图中B过程的生物主要是[戊]

    4. (4)

      如图能正确反映图中生物甲、乙、丙、丁四者数量关系的是

    5. (5) 如果人类长期、大范围以煤、石油等作为主要燃料,不但会导致温室效应,同时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酸雨,我国酸雨的主要成因是

    6. (6) 如果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的污染,则体内重金属的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