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专题12 生物进化的原因

更新时间:2021-03-30 浏览次数:77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八上·兰州期中) 就生物本身来讲,生物能发展进化的内部因素是(   )
    A . 遗传变异 B . 过度繁殖 C . 生存斗争 D . 环境变化
  • 2. (2020·黑龙江) 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哪位科学家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   )
    A . 达尔文 B . 孟德尔 C . 巴斯德 D . 袁隆平
  • 3. (2020八上·广饶月考)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B . 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C . 自然选择学说观点认为,变异是定向的 D .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 4. (2020八上·广饶月考) 农业害虫猖獗,但大量使用农药后害虫又产生了抗药性,其原因是(  )
    A . 害虫对农药进行了选择的结果 B . 害虫本身对农药具有抵抗力 C . 农药对害虫抗药性的变异进行了选择的结果 D . 遗传和变异的结果
  • 5. (2020八上·广饶月考)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唯一的证据 B .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进化 C . 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D . 生物进化遵循从水生到陆生、从高等到低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 6. (2020八上·盐城月考) 研究发现,多数新型农药应用多年后就逐渐失效,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害虫已能产生较强的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喷洒技术落后的结果 B . 害虫在争夺食物和空间时进行生存斗争,强壮的个体生存下来,产生了抗药性 C . 农药通过逐代选择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使其逐渐积累进而形成抗药性 D . 部分害虫可以对农药进行选择性逃避,通过学习行为产生了抗药性
  • 7. (2020八上·大丰月考) 如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 . 农药使害虫产生了定向的可遗传的抗药性变异 B .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C . 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D . 曲线a~c的变化说明,农药的使用使害虫个体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 8. (2020八上·金昌期中) 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虽然是同一种鸟类但它们的喙形不同,这是(   )
    A . 自然选择的结果 B . 生存竞争的结果 C . 环境进化的结果 D . 人工选择的结果
  • 9. (2020八上·大丰月考) 在寒冷的冬季里,校园中的银杏落光了树叶,而松树仍然郁郁葱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银杏树落叶是因为它不适应环境 B . 银杏树结出的“白果”有果皮包被,因此它属于被子植物 C . 不论落叶树还是常青树,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校园内形形色色的花草树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
  • 10. (2020·长沙) 一种生活在浅海的章鱼,能根据周围环境不断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和形状。关于章鱼的这种伪装能力,说法错误的是(   )
    A . 是主动变异形成的 B .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 有利于章鱼躲避敌害 D . 有利于章鱼获取食物
  • 11. (2020·开封) 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长颈鹿的长颈是为了摄食高处的树叶,长期不断伸长的结果 B . 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 C .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D . 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12. (2020·宜昌) 养牛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消灭苍蝇,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药效逐渐下降。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正确的是(  )
    A . 杀虫剂增强了苍蝇的繁殖能力 B . 杀虫剂的使用对苍蝇进行了定向选择 C . 杀虫剂增强了苍蝇的免疫力 D . 杀虫剂使苍蝇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 13. (2020七下·重庆期末) 下列有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由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为c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B . 由图2可知,具有抗药性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a点大 C . 由图3可知,若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值时活性最强 D . 由图4可知,果蔬储藏室内的氧气调整到c点时的效果比b点好
  • 14. (2020八下·郓城期末) 18、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存在着深、浅两种不同体色的桦尺蠖,表中为该地区工业化前后两种桦尺蠖数量的变化.下列对工业化前后两种桦尺蠖数量变化的科学解释是(  )

    工业化前

    工业化后

    浅色个体

    5000

    400

    深色个体

    950

    4200

    A . 工厂排出的煤烟将桦尺蠖染成深色 B . 大量深色桦尺蠖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 C . 浅色桦尺蠖适应环境变化变成了深色桦尺蠖 D . 适应环境变化的深色类型逐渐积累数量增多
  • 15. (2020八下·重庆期末) 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m、n可分别代表鼠、蛇 B . 图乙是24小时内植物释放氧气情况曲线图,b点积累的有机物比a点多 C . 图丙表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Y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D . 从图丁曲线变化可知,害虫在农药使用后产生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 16. (2020九上·达县期末) 生物学习中,常用曲线图分析生命活动过程,揭示生命活动规律。下列对曲线图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具有抵抗青霉素特性的细菌数量在C点远多于A点 B . 甲图中,曲线A→C的变化是由于使用青霉素促使细菌产生了抵抗青霉素特性的有利变异的结果 C . 乙图中,地衣和黑化蛾的数量变化,是外界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观察乙图可知,随着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减少,地衣的生存环境改变,其数量逐渐增多,黑化蛾因而更易被天敌发现,频率降低
二、判断题
三、实验探究题
  • 27. (2019·彭水模拟) 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作了模拟探究。
    1. (1) 提出问题:
    2. (2) 作出假设:
    3. (3)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 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人房间内。

      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

      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2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放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

      ④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重复③、④步实验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2、据如表,请分析回答:

      昆虫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绿色昆虫

      20

      9

      27

      13

      39

      20

      灰色昆虫

      20

      5

      15

      4

      12

      2

      a.第三代中,绿色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灰色色昆虫幸存者减少。

      b.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一致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的结果。

    4. (4) 得出结论:
    5. (5) 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对照组为
四、综合题
  • 28. (2020八上·曲阜月考) 如图表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进化历程的解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1表示的长颈鹿个体颈的长短不同,有的长,有的短,这种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这些变异是可的。
    2. (2) 在长颈鹿的进化中,颈长属于(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3. (3)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且不定向的。食物对长颈鹿颈部长短的各种变异进行了
    4. (4) 现代长颈鹿是颈都很长,主要原因是在生存竞争中,古代颈短的个体,颈长的个体 生存下来,这说明个体与环境的变化是
    5. (5) 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 29. (2020·盐城)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1. (1) 小强家的村东有一条小河,他很小的时候经常看到清澈的河水里有小鱼、小虾,可是近几年河水逐渐变得浑浊有异味,再也看不到鱼和虾了。他认为,污染的河水可能对小鱼的生活有影响并对此进行了探究。

      ①准备两只相同的鱼缸,编成甲、乙两组,甲缸中放入清水,乙缸中放入等量的,两只鱼缸中各放入10条大小(选填差不多或随机)的同种小鱼,把两只鱼缸放在同一环境中,用同一方法饲养,观察小鱼的生长情况。

      ②经过10多天后,甲组小鱼抢食、长大、游动正常∶乙组小鱼不食、变小、翻白肚。由此小强得出结论∶

    2. (2) 小强家所在的村是棉花种植专业村,村民为防治棉铃虫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最终导致棉铃虫的抗药性明显增强。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分析,这是长期的结果。
    3. (3) 近年来,村里引进了新品种——转基因抗虫棉。科技工作者将外源基因杀虫毒素基因,转入普通棉花中,使得普通棉花产生杀虫毒素,因此不需要喷施杀虫剂就能有效抗虫。这说明生物的性状由控制。
  • 30. (2020·潍坊) 家兔养殖成本低,见效快,已成为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养殖项目。家兔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斑点皮毛和纯色皮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用B、b表示)。请分析回答:
    1. (1) 与植食性特点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出现了的分化;家兔主要特征中的能够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2. (2) 斑点皮毛家兔的后代偶尔会有白色皮毛个体的出现,遗传学上把这种亲子代不同的现象叫做。野生的白毛个体在冬天的雪地里容易生存下来,但在其它季节中更容易被天敌发现,这表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条件。
    3. (3) 雄性家兔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控制毛色的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是存在的。
    4. (4) 养殖过程中发现,两只斑点皮毛的亲本生下了多只纯色皮毛的后代。由此判断亲本双方的基因组成是;理论上,后代中斑点皮毛和纯色皮毛的比例是,请用文字描述此比例出现的原因
  • 31. (2020八下·郓城期末) 请根据材料I、材料II回答问题:

    I、达尔文发现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经常刮暴风,岛上的花草树木大都生得低矮。这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翅非常发达的,一类是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的。经过比较发现无翅或者翅小的昆虫数目要远远大于翅发达的昆虫。

    II、下图是以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为依据,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

    请回答:

    1. (1) 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翅非常发达的,一类是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的.这是一种现象。(填“遗传”或“变异”)
    2. (2) 这些昆虫与海风之间相斗争的关系叫作。    
    3. (3) 在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
    4. (4) 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填图中字母),证实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在紫外线、闪电、高温等条件的作用下能形成了有机小分子物质 。
    5. (5) 请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填“需氧型”或“不需氧型”)。
    6. (6) 根据时间轴上植物类群出现的顺序,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 32. (2019·潍坊) 细菌侵入人体后,人通常会借助自身免疫反应(如下图)或通过抗生素类药物消除病原体。2018年,科研人员在一美国公民尿液中发现的超级细菌,几乎对所有的抗生素都有耐药性,科学家尝试用噬菌体遏制该超级细菌的生存。请回答:

    1. (1) 图中的细胞A是,其产生的物质B是
    2. (2) 细菌一般通过的方式繁殖后代;将感染超级细菌的病人及时隔离治疗,该预防措施属于
    3. (3) 在抗生素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细菌的被定向积累,最终形成了耐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
    4. (4) 在实验室内必须用来培养遏制超级细菌的噬菌体。请尝试写出噬菌体遏制超级细菌生存的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