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名校联盟优质校2021届高三地理2月大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4-22 浏览次数:191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榆林市地处陕西省的最北部,降水较少,但9~10月多出现秋季连阴雨。下图示意榆林市秋季连阴雨出现频次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秋季连阴雨出现频次最多的是(   )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2. (2) 影响榆林市秋季连阴雨出现频次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位置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起伏  ④距海远近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北美某区域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并有零星灌木分布,土质较疏松。该区域中,甲、乙两地植被类型和覆盖率差异明显。甲地土壤表层少有砾石;乙地表面被粗砂砾、鹅卵石覆盖超过70%。研究表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砾石层能截获风吹来的沙尘,导致砾石层缝隙变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甲地相比,乙地(   )
      A . 土壤含盐量较低 B . 地表径流较少 C . 气温日较差较小 D . 土壤蒸发较少
    2. (2) 与乙地相比,甲地植被(   )
      A . 覆盖率较高,灌木比例较高 B . 覆盖率较高,灌木比例较低 C . 覆盖率较低,灌木比例较高 D . 覆盖率较低,灌木比例较低
  • 3. 西成客运专线(下左图)是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小明乘坐D1917(右图)于2021年1月6日由西安前往成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自西安至广元段,D1917的平均时速约为(   )
      A . 120千米/时 B . 200千米/时 C . 250千米/时 D . 300千米/时
    2. (2) 与江油至成都段相比,西安至江油段设计时速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势起伏较大 B . 地质灾害较多 C . 经停站点较少 D . 客运需求较少
  • 4. 斯匹茨卑尔根岛(下图)季节性冻土层(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岩土层)发育。岛上居民不选择以常规方式将管道埋藏在地下,而将管道架离地面,以保障供水和排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斯匹次卑尔根岛管道不埋藏在地下的原因主要是为了(   )
      A . 降低铺设成本 B . 便于管道维护 C . 防止生态破坏 D . 避免管道破裂
    2. (2) 管道架离地面可使其下方的土地(   )
      A . 温度变化与两侧一致 B . 受太阳照射时间减少 C . 减少冰雪覆盖的影响 D . 避免冻胀导致的坍塌
  • 5. 英国伦敦都市区由内到外可分为核心区、内伦敦和外伦敦(卫星城镇)3部分,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早的区域之一,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下图示意19世纪至21世纪初内伦敦和外伦敦的年代人口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伦敦都市区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分别开始于(   )
      A . 19世纪50年代;20世纪10年代 B . 19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 C . 19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D . 19世纪30年代;20世纪10年代
    2.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其他都市区仍处于逆城市化阶段,而伦敦都市区已进入再城市化阶段。下列现象中,可能导致伦敦都市区进入再城市化进程的是(   )
      A . 外伦敦建设城市"绿带" B . 英国区域经济差异缩小 C . 国际年轻人口的大量迁入 D . 交通和通讯条件的改善
  • 6. 河池市地处广西边陲,种桑养蚕历史悠久,但一直未成规模。21世纪初,河池市把握国家实施"东桑西移"的机遇,承接了东部省区的蚕茧产业转移。目前,该市桑蚕规模居全国首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制约河池市桑蚕产业规模扩大的因素主要是(   )
      A . 气候条件 B . 养蚕技术 C . 地形地势 D . 市场距离
    2. (2) "东桑西移"过程中,河池市成为主要转入地的主要优势是(   )
      A . 廉价劳力丰富 B . 对外交通便利 C . 产业基础较好 D . 国家政策支持
    3. (3) 河池市引进并改良江苏的桑蚕品种,改良的目的是使新品种能够(   )
      A . 抗高温高湿 B . 抗高温低湿 C . 耐低温低湿 D . 耐低温高湿
  • 7. 巴塔哥尼亚山脉(下图)的山体特征与末次冰期冰川运动密切相关。与南部相比,该山脉北部山体表面较破碎、山峰海拔较低。研究表明,极寒天气会使冰川冰冻结于岩床上,保护岩床免遭冰川侵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造成巴塔哥尼亚山脉山体特征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末次冰期南部冰川(   )
      A . 分布范围较广 B . 表面反射率较低 C . 底部温度较低 D . 下滑的速度较快
    2. (2) 巴塔哥尼亚山脉南部山体宽直而其西侧海岸线却破碎曲折。巴塔哥尼亚山脉南部西侧海岸线破碎曲折的原因主要是(   )

      ①河流侵蚀作用强②沿岸风浪强劲

      ③地壳运动较活跃④沿岸浮冰较多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二、综合题
  • 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海岸(36°N)有一处海蚀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期盼女儿回家,人称“石老人”。每当旭日东升,金色的阳光洒满海面,“石老人”掩映在朝霞中,异常美丽。2020年12月14日,小明前往该海岸,观赏并手绘了日出景象(下图)。退潮后,小明走进发现,“石老人”身上有石块掉落,正在逐渐“变老”。

    1. (1) 7天后,小张在小明观赏日出的同一地点、同一时刻也手绘了日出景象。在下图中补绘小张观赏日出时太阳的大致位置,并说明绘制依据。

    2. (2) 针对“石老人变老”的现状,人们存在"人工修复"和"自然逝去"两种不同观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双孢菇属草腐菌,能很好地利用多种草本植物秸秆和蔬菜叶子中的营养素。双孢菇幼菇生长期温度不可超过18℃,适宜生长温度20~25℃;刚采摘的鲜菇在湿润环境易腐烂变色。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福建优质双孢菇的上市期,5~10月则无法出菇,而宁夏5~10月则可生产双孢菇。2000年以来,宁夏以福建对口帮扶为契机,与福建企业合作,在闽宁镇(下左图)建设菌(菇)草技术扶贫示范培训基地。两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贯穿一年四季的双孢菇产业。2014年起,闽宁镇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成立光伏产业园,并采用"阴阳棚",发展"光伏—双孢菇—蔬菜"生产模式(下右图),收效喜人。

    1. (1) 与福建相比,分析宁夏5~10月可生产优质双孢菇的气候条件。
    2. (2) 说明闽宁镇发展双孢菇产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 (3) 从光伏、蔬菜大棚和双孢菇棚中,任选其二,简述其在"光伏—双孢菇—蔬菜"生产模式中发挥的互补作用。
  • 1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为大兴安岭西坡的低洼盆地,地表覆盖着透水性强的粉砂。该地湖泊面积长期稳定。1982年,为开釆煤矿,B湖泊群被抽排疏干,图示区域生态环境随之改变。近年来,当地开展环境整治,逐渐形成“满目苍翠,草绿花香,碧湖环绕”的景观。

    1. (1) 推测C湖湖水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并说明推测理由。
    2. (2) 分析图示区域煤炭开采对C湖带来的影响。
    3. (3) 分析图示区域煤炭开采过程中易导致土地退化的原因,并简述相应的整治措施。
  • 1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地质专家指导下,对黄河源头的“双生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下图)进行为期一周的研学考察活动。他们在鄂陵湖出水口附近见到修建于2001年的M水电站;行至“双生湖”附近,发现湖边有多处古湖堤遗迹。地质专家介绍说,这些古湖堤记录了湖泊“萎缩的足迹”。后来,他们查阅资料获悉:“双生湖”形成于距今1亿多年前,因青藏高原抬升导致的湖区气候变化,而逐渐演变至如今的状态。

    1. (1) 研学期间,“双生湖”湖区天气多变。简述该研学小组在“双生湖”湖区考察期间,可能对安全构成威胁的气象条件。
    2. (2) 研学小组通过测量古湖堤高度,发现最高古湖堤位置明显超过现在湖泊水位。说明“双生湖”周边古湖堤遗迹的成因。
    3. (3) 研学小组据M水电站建设后10多年的水文观测资料进一步发现,鄂陵湖面积的变化趋势与扎陵湖不同。分析M水电站建设对鄂陵湖面积变化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