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4-29 浏览次数:19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图中N天体的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液态水含量超过地球。M、N围绕木星旋转,N天体的自转周期为7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M天体是(   )
      A . 恒星 B . 星云 C . 行星 D . 卫星
    2. (2) 与木星结构特征最相似的天体是(   )
      A . 天王星 B . 土星 C . 金星 D . 火星
    3. (3) 关于N天体的推断,合理的是(   )
      A . 表层平均温度低,主要原因是没有大气层 B . 冰盖下面有海洋,主要原因是自转周期适中 C . 存在液态水,为生命的进化提供有利条件 D . 围绕木星旋转,木星是其能量的主要来源
  • 2. 在地质史的几十亿年中,全球至少出现过三次大冰期,公认的有前寒武纪晚期大冰期、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地质时期的气候以冰期与间冰期(间冰期是大冰期中相对温暖的时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相比较而言,新生代的气候(   )
      A . 温暖湿润 B . 寒冷干燥 C . 温暖干燥 D . 寒冷湿润
    2. (2) 不属于三次大冰期的地质时代是(   )
      A . 元古代末期 B . 古生代末期 C . 中生代末期 D . 新生代末期
  • 3. 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能完全被吸收,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宇宙空间,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大小取决于地面性质。下图为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地面性质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是(   )
      A . 地面越光滑反射率越大 B . 湿度越大反射率越大 C . 颜色越浅,反射率越大 D . 陆地反射率低于海洋反射率
    2. (2) 下列现象与反射率有关的是(   )
      A . 南海水温比黄海水温高 B . 城市气温比郊区气温高 C . 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热 D . 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热
  • 4. 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

      ①该时段为夜间  ②该时段为白天  ③该时段吹谷风  ④该时段吹山风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   )
      A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 .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5. (2019高一上·昌平月考) 如图为“人类活动与水循环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图中a、b、c、d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 .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B .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C .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D . 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下渗
    2. (2) 影响水循环的人类活动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是(   )
      A . 提高入海污水量的比例 B . 增加农业灌溉用水 C . 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D . 加强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 6. 我国西北的风沙地貌比较典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地貌属于风沙地貌的是(   )
      A . 象鼻崖 B . 新月沙丘 C . 海蚀崖 D . 桂林山水
    2. (2) 西北地区的风沙地貌典型的原因,不包括(   )
      A . 地表物理风化强烈 B . 有大量松散的沉积物 C . 大风时数多,风力强劲 D . 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小
  • 7. 我国北方地区的黄土主要是由沙漠地区搬来的,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局部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海水堆积作用 B . 风力堆积作用 C . 流水堆积作用 D . 冰川堆积作用
    2. (2) 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来源于我国下列哪个地区(  )
      A . 西南地区 B . 东南地区 C . 西北地区 D . 东北地区
  • 8. 巧克力山是菲律宾保和岛中部,深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植被茂密。但是,岛上1268个高度介于40到120米之间的石灰岩小山丘却只长草不长树,它们在雨季是绿色的,每到旱季,这些小山丘都会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的巧克力排放在大地上。下图为巧克力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推测巧克力山所在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   )
      A . 热带草原 B . 常绿阔叶林 C . 热带雨林 D . 落叶阔叶林
    2. (2) 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自然原因(   )
      A . 气温高,蒸发旺盛,大树干枯 B . 多大风天气,大树易被折断 C . 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D . 地表土层薄,大树难以生长
  • 9. 近年来我国东北平原商品粮基地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 B . 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 C . 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 D . 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
    2. (2) 下列关于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土壤的分布规律 B . 湿热地区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C . 冷湿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多 D . 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比干冷地区快
  • 10.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主要措施是(   )
      A . 做好逃生路线的规划 B . 修筑防洪大堤 C . 政府发放救援物资 D . 关注天气预报
  • 11.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最小的地点(  )
      A . B . C . D .
    2. (2) 若丙地发生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包括(  )
      A . 冲毁铁路 B . 阻塞河道 C . 冲毁城镇 D . 损坏林木
  • 12. 在台风灾害袭击时,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完成监测评估任务,并将信息迅速通过卫星传送给防洪减灾决策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在台风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直接(  )
      A . 统计受灾人数 B . 监测台风运动路线 C . 分析台风造成的财产损失数额 D . 分析台风成因
    2. (2) 在下列自然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无法做到的是(  )
      A . 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 B . 监测病虫害的扩散情况 C . 收集洪水受灾的面积 D . 监测沙尘暴的动态趋势
二、综合题
  • 13. 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主要成分是对流层的
    2. (2) 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为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指出大气保温作用与天气变化的联系。
    3. (3)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相对而言,辐射波长较短的是
    4. (4) 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秸秆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 14. 读南美洲附近海域海洋表面盐度分布图(单位:‰),完成下列问题。

    1. (1) b海区盐度比a海区盐度,主要原因是
    2. (2) b海区盐度比C海区盐度低,主要是因为
    3. (3) 简述目前人类对海水利用的情况
  •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岩溶天窗是指地下河通往地面的窗口。广西的地苏地下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地下河,天窗、溶洞、峰丛等各类岩溶地貌集中分布,形成了“一河、百窗、千山”的地貌形态。下图示意地苏地下河流域天窗的分布及该地区喀斯特地貌。

    1. (1) 地苏地下河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 (2) “岩石裂隙→溶洞→天窗”是天窗的形成机制之一,阐述其形成的具体过程。
    3. (3) 为该地开发利用地下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下图所示区域中,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1. (1) 分析当地树木长不大的环境条件。
    2. (2) 分析在年降水量少(<400mm)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 (3) 说明该地出现树木生长不良,长不大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