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上饶市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一模试卷(文)

更新时间:2021-04-29 浏览次数:151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中国测量登山队员于2020年5月27日凌晨2点开始攻顶,11点03分成功登顶珠峰并完成测量任务。2020年12月8日,中尼双方共同宣布了珠峰的“新身高”(雪面高度)-8848.86米!珠峰最新高程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标志着中尼积极推进珠穆朗玛峰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合作达到新高度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有关三次珠峰测量高程波动上升的可能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地壳运动 B . 雪面高度 C . 风化侵蚀 D . 测绘技术
    2. (2) 登山队员为什么多选择五月登顶完成测量任务(   )
      A . 白昼长 B . 光照强 C . 气温高 D . 风雪小
    3. (3) 下列关于测量珠峰身高的地理意义不包括(   )
      A . 防灾价值 B . 科研价值 C . 经济价值 D . 精神价值
  • 2. 农地边际化是指农田按照耕作难易程度被逐渐挤出农业生产的过程。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让很多农民放弃边际化农地。某研究机构2011年在石柱县(地处渝鄂交界的武陵山区)的32个乡(镇),229个村进行农地边际化调查。请根据下列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影响因素

    指标分级

    2011年实际耕地面积km2

    2011年承包耕地面积km2

    边际化耕地面积km2

    边际化率

    海拔(m)

    <450

    7232.07

    7969.27

    737.20

    9.25

    450-750

    11931.37

    13449.52

    1518.15

    11.29

    750-1000

    16188.83

    18462.42

    2273.59

    12.31

    1000-1500

    22374.32

    27411.36

    5037.04

    18.38

    ≥1500

    2229.49

    4239.38

    2009.89

    47.411

    坡度(°)

    <2

    18243.78

    21508.12

    3264.4

    15.18

    2-6

    9277.01

    11052.81

    1775.8

    16.07

    6-15

    18782.45

    22071.69

    3289.24

    14.9

    15-25

    10314.96

    12590.94

    2275.98

    18.08

    ≥25

    3337.88

    4308.39

    970.51

    22.53

    1. (1) 关于表格数据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海拔>1500m的耕地边际化率大的原因是该地区的耕地面积规模小 B . 坡度越大边际化率越高 C . 边际化率是边际化耕地面积与实际耕地面积的比值 D . 地势高低与边际化率大致呈正相关
    2. (2)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下列会导致武陵山区边际化率降低的是(   )
      A . 农村老人、妇女的比例升高 B . 提高农民把握农产品市场的能力 C . 小农经营的方式 D . 大型农机设备使用
    3. (3) 针对武陵山区的边际化耕地,最适宜的处理方式是(   )
      A . 生态恢复 B . 修建别墅区 C . 调整农业结构 D . 梯田化耕作
  • 3.     2016年11月24日陕西省政府宣布汉中(秦巴山区)发现世界级天坑群,成为中国天坑地貌分布新北界。下图为天坑形成示意图,形成天坑群的地区分布着厚而广的石灰岩地层,地层底部和顶部具有隔水层,局部岩层裂隙、节理构造相对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形成天坑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 地壳抬升 B . 地壳下降 C . 流水堆积 D . 流水侵蚀
    2. (2) 裂隙在天坑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 使地下溶洞扩大 B . 使洞顶坍塌 C . 促进土壤发育 D . 使地下河道变宽
    3. (3) 与汉中天坑群形成直接相关的条件是(   )
      A . 地质条件不稳定 B . 暖湿的气候 C . 岩性坚硬 D . 植被覆盖率
  • 4.    1866年初,12名淘金华工来到新西兰南岛奥塔戈区(如下图),开启了持续数十年的新西兰华工淘金热。截至1869年底,已有3 200多名华工从中国广东的番禺等地,乘坐帆船历时3个多月辗转踏上这片传说中的“新金山”土地。其时欧洲开矿者已经相继离开,淘金华工的到来使几近废弃的克卢萨河流域等地的金矿再度风光一时。到1896年,这股淘金热才走向终结,淘金华工或是重返故土,或是转向达尼丁、克赖斯特彻奇(基督城)、惠灵顿和奥克兰等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华工的到来对克卢萨河流域等地的影响是(   )
      A . 增加当地人就业压力 B . 降低环境承载力 C . 加剧当地人口老龄化 D . 导致性别比失衡
    2. (2) 淘金华工转向达尼丁、克赖斯特彻奇(基督城)、惠灵顿和奥克兰等地,主要从事的产业最可能是(   )
      A . 邮政等服务业 B . 果蔬种植、洗衣、杂货等行业 C . 远洋航运业 D . 宗教文化产业
二、综合题
  • 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瘟疫的流行与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瘟疫高发期与气候、灾害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科学地认识瘟疫。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农耕区,也是古代瘟疫的多发区。资料显示,从公元1世纪到1980年的近2000年间,黄河中游地区发生过上百次瘟疫。

    材料二 图一、图二、图三分别为从公元1世纪到1980年的近2000年间黄河中游瘟疫发生频率统计、我国东部冬半年平均温度距平、陕西北部和关中地区旱涝灾害频率。

    1. (1) 根据图二,指出从公元1世纪到1980年 的近2000年间我国东部地区冬半年气候的变化特征并推测可能原因。
    2. (2) 简要分析黄河中游瘟疫、旱涝灾害与我国东部冬半年气候变化的关系。
    3. (3) 说明气候冷暖变化对瘟疫的发生与流行的影响。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咖啡树是热带、亚热带的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其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大部分高品质咖啡集中分布在1500-2000m之间。下图为埃塞俄比亚简图,甲城市以咖啡贸易著称,被称为“咖啡城”。

    1. (1) 简述咖啡原产地的气候优势条件。
    2. (2) 指出该国咖啡种植业的生产特点。
    3. (3) 分析甲城市成为“咖啡城”优势条件。
    4. (4) 针对甲城市未来发展,有人认为应该扩大咖啡的生产规模。请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 7. (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保存了大量的清官旧藏。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建立了文物医院;设置了影像馆、陶艺馆等体验馆;建立了数字博物馆,开展了全球虚拟游览。开放面积也逐步从30%扩大到76%,并在非开放区域举办书画器物、宫廷御医药等专项展览。还相继推出了《绘真妙笔千山》游戏、故宫口红等8700余种文创产品。上述举措让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了。

    说出让“文物活起来了”对故宫旅游活动的有利影响。

  • 8. (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其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红树林是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被称为”海上森林”。中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海岸、河口湾等滩涂浅滩地,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的根系大致分为气根和地下根两类,气根由主干或较低的分枝长出,悬垂向下生长,进入土壤后形成很多支持根。红树林可用作建筑材料、薪柴、食物和饲料、药物等。近年来,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面积不断减少。下图为红树林景观图。

    说明红树林面积减少带来的危害及为保护我国沿海的红树林生物群落提出有效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