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海淀区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1-04-08 浏览次数:6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缺铁可能会引起贫血,补铁剂中的“铁”是指(   )
    A . 铁单质 B . 铁原子 C . 铁元素 D . 铁离子
  • 2. 常温下,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
    A . 洁厕灵(1~2) B . 鸡蛋清(7~8) C . 肥皂水(8~9) D . 油污净(12~13)
  • 3. (2019九上·西城期中)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 氢氧化铜Cu(OH)2    B . 氯化铁FeCl3 C . 二氧化碳CO2    D . 硫酸铝AlSO4
  • 4. 下列物质与俗称对应错误的是(   )
    A . NaOH(烧碱) B . Na2CO3(纯碱) C . NaHCO3(苏打) D . Ca(OH)2(熟石灰)
  • 5. 能一次区分稀硫酸、NaOH溶液、NaCl溶液的试剂是(   )
    A . 酚酞溶液 B . 石蕊溶液 C . 澄清石灰水 D . 稀盐酸
  • 6. 下列实验安全规范或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将未用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B . 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C . 将pH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体中 D . 加热液体时,试管口远离自己或他人
  • 7. 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
    A . 2O B . O2- C . O2 D . 2O2
  • 8. 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 B . C . D .
  • 9.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红磷燃烧只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B . 反应时若止水夹未关闭,集气瓶中气体会逸出 C . 集气瓶和烧杯中的水,在本实验中作用有所不同 D . 反应结束后,集气瓶中水占瓶体积的 1/5,说明实验成功
  • 10. 下列关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若不使用酚酞,HCl就无法和NaOH反应 B . 酚酞由红色变无色,说明发生了中和反应 C . 滴加酚酞前溶液为无色,加入稀盐酸后溶液仍无色,说明没有发生反应 D . 若将酚酞换成石蕊,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二、选择题组
  • 11. 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 (1) 向下列4只盛有100g不同温度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下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D .
    2. (2) 上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 . B . C . D . ③和④
三、填空题
  • 12. 某无色碳酸饮料的配料表如图所示。

    配料:水、果葡糖浆、白砂糖、二氧化碳、柠檬酸等

    贮存方法:禁止加热,避免阳光直晒及高温

    1. (1) 配料中属于糖类的成分是(写出一种即可)。
    2. (2) 碳酸饮料加热产生大量气泡,会导致瓶内压强过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 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有点燃木星的情节。

    1. (1) 地球表面的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2. (2) 木星大气中氢气含量约为90%。下列关于影片中点燃木星情节的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木星大气中缺乏可燃物,所以该情节不合理 B . 当地表大气被木星引力吸引后,带来的氧气能支持氢气燃烧,所以该情节合理 C . 若要点燃木星,需要设法使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或超过氢气的着火点
四、科普阅读题
  • 14.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科普阅读理解]

    柠檬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柠檬、复盆子、葡萄等。因最初从柠檬果的汁中提出,故取名柠檬酸。19世纪末以来,主要用发酵法制取柠檬酸。我国以薯干等为原料,采用的深层发酵技术具有独创性,发酵指数居世界前列。

    柠檬酸的化学式为 C6H8O7 , 又名枸橼酸,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很强的酸味,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0℃时,在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33g。加热至175 ℃时它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剩余一些白色晶体;与碱、甘油等发生反应。

    柠檬酸在食品及卫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

    柠檬酸粉

    用于杀菌除垢

    柠檬酸能与碳酸盐反应,因而能够快速分解附着在热胆内壁、饮水机、发热管、电水壶、蒸蛋器、茶壶等上的水垢。此外,柠檬酸还能杀灭细菌芽孢,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某种含柠檬酸的除垢剂配方如图所示。

    图1某除垢剂成分的质量分数

    用于食品工业

    柠檬酸有温和爽快的酸味,主要用作清凉饮料、果汁、果酱、水果糖和罐头等的酸性调味剂。同时可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增强食欲和促进体内含磷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某种含柠檬酸的果冻的配料表如下(按100g计):

    用料

    果冻粉

    白砂糖

    牡丹花红色素

    柠檬酸

    草莓香精

    用量

    0.6 g

    17 g

    26 mg

    0.4 g

    0.17 g

    柠檬酸为可食用酸类,无论是用于食品工业还是杀菌除垢,适当剂量的柠檬酸对人体无害。但它可以促进体内钙的排泄和沉积,如长期食用含柠檬酸的食品,有可能导致低钙血症,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发酵法制取柠檬酸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 (2) 柠檬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图1所示除垢剂中,柠檬酸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4. (4) 上述500g果冻中,含柠檬酸的质量是g。
    5.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0℃时,柠檬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33g B . 只有从柠檬果中提取的柠檬酸,才能安全地食用 C . 柠檬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等领域 D . 柠檬口味清爽,食用时多多益善
五、流程题
  • 15. 海水中的资源丰富,可以制备金属镁,转化过程如下:

    1. (1) 流程图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2. (2) HCl能与Mg(OH)2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其过程的示意图如图。

    1. (1) 除H2O外,上图中涉及的氧化物还有
    2. (2) 反应室中发生了如下化学变化: 。该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3. (3) 高温煅烧室中发生的反应为 。若通过该反应释放22 t CO2 , 需要CaCO3的质量为 t。
六、实验题
  • 17. 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 (1) 甲中木炭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为:木炭剧烈燃烧,放热,
    2. (2) 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B

    ⑴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数字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溶解NaCl时,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⑴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数字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粗盐提纯时,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可供选择的实验或操作:

  • 19. 向点滴板各孔穴中滴加稀盐酸,研究酸的性质。

    1. (1) 反应后,溶液变黄色的孔穴是(填数字序号)。
    2. (2) 有气泡产生的孔穴是(填数字序号)。
  • 20. 用下图装置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60℃。

    a.开始加热时,白磷迅速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熄灭。

    b.向玻璃管中鼓入空气,发现白磷重新燃烧。重复该过程直至白磷燃烧完。

    1. (1)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步骤a中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一个条件是
    3. (3) 能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
  • 21. 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关闭止水夹K,将足量NaOH溶液挤进烧瓶,振荡,打开止水夹K,水倒吸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1. (1) CO2与NaOH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2. (2) 打开止水夹后,水倒吸入烧瓶的原因是
    3. (3) 实验结束后,取下烧瓶,打开橡胶塞,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七、科学探究题
  • 22. 兴趣小组的同学寒假期间参观故宫时对篆刻艺术产生了兴趣。他们查阅资料后尝试自行制作“化学印章”,并对印记效果进行了研究。

    (查阅资料)篆刻中,印记白底红字称“朱文”,红底白字称“白文”。

    实验1:初步实验。

    用NaOH溶液浸泡白纸并晾干。用酚酞溶液作“化学印泥”。用不与酸碱反应的印章蘸取印泥,印在碱性白纸上产生的印记效果如下:

    实验编号

    1-1

    1-2

    1-3

    NaOH溶液的浓度

    4 g/L

    6 g/L

    20 g/L

    酚酞溶液的浓度

    2 g/L

    6 g/L

    3 g/L

    印记颜色

    浅红色

    红色

    红色

    1. (1) 酚酞“印泥”能在碱性白纸上留下红色印记,原因是
    2. (2) 根据初步实验,可能影响印记颜色深浅的因素有

      实验2:深入探究。

      取4 g/L NaOH溶液浸泡白纸并晾干,用不同浓度的酚酞做“化学印泥”继续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编号

      2-1

      2-2

      2-3

      NaOH溶液的浓度

      4 g/L

      4 g/L

      4 g/L

      酚酞溶液的浓度

      1g/L

      3 g/L

      5 g/L

      印记颜色

      浅红色

      浅红色

      红色

    3. (3) 实验2的目的是
    4. (4) 实验1和2中,支持猜想“NaOH溶液浓度会影响印记颜色”的实验是 (填实验编号)。
    5. (5) 若所用印章文字是向外凸的,碱性纸上留下的印记效果是(填“朱文”或“白文”)。
    6. (6) 有同学希望印记产生“白文”效果,以下不能达到目的的做法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用文字向外凸的印章,用 NaOH 溶液作“印泥”,白纸用酚酞溶液浸泡 B . 用文字向外凸的印章,用稀盐酸做“印泥”,白纸用混有NaOH的酚酞溶液浸泡 C . 用文字向内凹的印章,印泥和白纸同实验2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