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11 浏览次数:19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我国航天部门在当天公布了行星探测工程图形标识一“揽星九天”,以及名为“天问一号”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升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图形标示可以用来示意(   )
      A . 银河系 B . 太阳系行星 C . 可观测宇宙 D . 河外星系
    2. (2) “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目标天体位于(   )
      A . 水星和地球轨道之间 B . 木星和天王星轨道之间 C . 地球和木星轨道之间 D . 土星和海王星轨道之间
  • 2. 从地球上看月亮,有时似一钩斜挂,有时如玉盘高悬。月亮盈亏变化而出现的各种形状,称为月相。图为某中学天文观测小组绘制的农历上半月傍晚时分的月相示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月相的变化周期(   )
      A . 与太阳活动周期保持一致 B . 与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大致相同 C . 与地球自转周期保持一致 D . 取决于观察者所处的经纬度位置
    2. (2) 北宋欧阳修的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所描述的月相为(   )
      A . 满月 B . 凸月 C . 上弦月 D . 蛾眉月
  • 3.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 地内物质相态的差异 B . 地内温度的变化 C . 地内物质密度的差异 D .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 (2) ①圈层(   )
      A . 位于莫霍界面以下 B . 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 C . 厚度比②圈层大 D . 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4. 常见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由沉积岩形成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下图为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时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 (2) 图中含煤地层形成时期,当地(   )
      A . 沉积作用为主 B . 气候炎热干燥 C . 广布大陆冰川 D . 缺乏植被覆盖
    3. (3) 若图中的含煤地层形成于侏罗纪,则地层③可能形成于(   )
      A . 寒武纪 B . 石炭纪 C . 三叠纪 D . 第四纪
  • 5. 下图为一游客在我国某世界自然遗产地拍摄的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地貌景观为(   )
      A . 冰川地貌 B . 黄土地貌 C . 海岸地貌 D . 喀斯特地貌
    2. (2) 图示地貌类型的地下部分往往发育有(   )

      ①溶洞  ②角峰  ③海蚀柱  ④地下河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6. 臭氧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浓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下图)。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臭氧层(   )
      A . 位于地球大气对流层 B . 其内的臭氧浓度随海拔上升而增大 C . 位于地球大气平流层 D . 是地球大气中存在臭氧的唯一场所
    2. (2) 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A . 分解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 B . 提高地表温度 C . 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D . 缓解温室效应
  • 7.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
      A . B . C . D .
    2. (2) 大规模火山喷发会导致当地甚至全球气温下降,主要原因是(   )
      A . ①减弱,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 B . ②增强,大气颗粒物增多 C . ③减弱,地球大气的CO2浓度降低 D . ④增强,地表反射率降低
  • 8. 下图为我国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夏季的表层海水盐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水盐度最大的是(   )
      A . B . C . D .
    2. (2) 图示区域海水盐度特征说明长江入海径流(   )
      A . 搬运泥沙堆积在河口形成三角洲 B . 使入海口附近海水盐度整体降低 C . 携带大量盐类入海提高海水盐度 D . 使入海口附近盐度高于大洋平均
  • 9. 城市雨水收集是利用城市建筑物屋顶及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经收集—输入—净水—储存等渠道积蓄,经过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推广城市雨水收集设施,主要影响城市水循环的(   )
      A . 地表径流量 B . 水汽输送量 C . 降水量 D . 蒸发量
    2. (2) 通过城市雨水收集设施收集的雨水可直接用于(   )

      ①餐具洗涤  ②景观水体  ③绿地灌溉  ④饮用水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保和岛位于菲律宾群岛中部(图a),岛上大部分地区森林茂密。但岛上有一些石灰岩小山丘上只长草不长树(图b),每年定期这些“草堆”干枯,变成褐色,酷似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故称巧克力山,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到此参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从分布位置考虑,保和岛的植被类型为(   )
      A . 针叶林 B . 季雨林 C . 常绿阔叶林 D . 常绿硬叶林
    2. (2) 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主要原因是山上(   )
      A . 降水太少 B . 气温太低 C . 积雪太厚 D . 土层太薄
  • 11. 苏扬老师在地理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防震抗震知识并进行地震应急演练培训时,为示意地震构造做如下实验:将一根木棍用力折断,然后在黑板上绘制同心圆来表示地震波的传递(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木棍断裂之处,可用以表示地震发生时的(   )
      A . 震中 B . 震中距 C . 震源 D . 震源深度
    2. (2) 听到地震应急演练警报响起,正在三楼教室上课的经纬同学较为科学的做法包括(   )
      A . 马上夺门而出 B . 护住桌上课本以防滑落 C . 直接从三楼跳下 D . 迅速藏身桌下护住头部
  • 12.     2014年5月2日,一场暴雨过后,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某村落受破坏力巨大的灾害侵袭,众多房屋被掩埋,造成2700多人死亡。下图为此次灾害发生后无人机在当地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村落遭受的自然灾害为(   )
      A . 雪崩 B . 滑坡 C . 台风 D . 沙尘暴
    2. (2) 应对上述自然灾害,可以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A . 管理灾情数据 B . 监测灾害的影响范围 C . 引导灾害救援 D . 储备并运输救灾物资
二、综合题
  •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大城市的热岛环流示意,虚线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

    1. (1) 和周围的郊区(乡村)相比,城市中心区的气温一般较高,下图为某同学整理的原因解释,其中合理的是填序号,多填、少填、不填均不得分)。

      ①城市人口、产业比转集中,排放的废热多

      ②城市的地面硬化比例高,吸收太阳辐射多

      ③城市大气中CO2浓度很高,大气保温作用强

    2. (2) 比较图中甲、乙两地和丙、丁两地气压差异。(在横线上填写“大于”或“小于”)①甲乙;②丙丁。
    3. (3) 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城市规划时,一方面尽可能把污染风险较大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的范围之(填/外);另一方面,应合理(填扩大/缩小)城市公共绿地及水域面积。
  •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山区,河谷地带往往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集中地,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河谷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图示意某山区的河谷断面。

    1. (1) 简述图中河漫滩的空间分布特征。
    2. (2) 人们常选择阶地作为耕作场所,请说明理由。
  • 15.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道库恰耶夫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成土因素学说。该学说认为,土壤的形成取决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

    1. (1) 将下列部分成土因素、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通过直线连接。

    2. (2) 请对下面提供的观点判断正误(在括号内填正确或错误)。

      观点一:形成土壤的五大因素对土壤的形成与发育单独影响,互不干扰。(

      观点二:森林生物量比草地多,所以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草地土壤。(

      观点三:土壤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一般呈黑色。(

  • 16.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欧洲鳗鲡在欧洲的河湖里生活10多年之后,将横渡大西洋,长途跋涉回到繁殖地马尾藻海域产卵,完成繁殖产卵的使命后,便长眠在自己出生的海域。长久以来,鳗鲡的洄游路径一直是个谜。2017年初,科研人员揭晓了部分谜底。图示意欧洲鳗鲡洄游路径及北大西洋洋流分布。

    1. (1) 指出图中①②③④四处表层海水密度最大的海域,并简述其原因。
    2. (2) 科研人员认为,欧洲鳗鲡洄游产卵时,并非自东向西直接前往马尾藻海域,而是绕道南方迂回到达。推测鳗鲡洄游产卵路径的合理之处。
  • 1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校作为造纸原料。图中a示意该地速生核种植前状况,b示意该地速生核种植后的不完整的变化。

    1. (1) 有人将速生桉比作植物界的“抽水机”,请说明理由。
    2. (2) 结合提供信息,在b中用虚线示意(补画)地下水位变化,同时指出种植速生桉后当地沼泽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