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04-22 浏览次数:14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是(   )

    A . B . C . D .
  • 2. 地理课上,在绘制夏至日日照图时,(老师的要求是准确标出赤道、太阳光线、晨昏线、南北极点连线4条线及其位置关系。)同学们画出的图形不尽相同,请判断下列四位同学的绘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为春分 B . 乙为夏至 C . 丙为冬至 D . 丁为秋分
    2. (2)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是(   )
      A . 小暑→立秋 B . 雨水→清明 C . 寒露→大雪 D . 小寒→立春
  • 4. 下图为某地区太阳能集热板,其与地面的夹角ɑ是可调节的。为使集热板效率达到最高,ɑ调整最大的季节是(   )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 5.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创孔海百合化石,产于我国贵州省的泥质灰岩中,该组地层是2亿年前海水侵入陆地时沉积形成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含有创孔海百合化石的泥质灰岩的类型及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 . 岩浆岩、重熔再生 B . 沉积岩、外力作用 C . 变质岩、变质作用 D . 侵入岩、冷却凝固
    2. (2) 根据化石推断,创孔海百合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
      A . 火山频发的高原山地 B . 温暖湿润的湖泊 C . 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 . 相对封闭的海湾
  • 6. 读某月海陆等温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导致图中等温线在Q处弯曲的原因是(   )
      A . 洋流 B . 海陆分布 C . 大气环流 D . 太阳辐射
    2. (2) 影响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太阳辐射 B . 大气环流 C . 下垫面 D . 人类活动
    3. (3) 以下各地气候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 M地全年温和湿润 B . N地冬温和多雨,夏炎热干燥 C . P地全年炎热干燥 D . P地夏高温多雨,冬寒冷干燥
  • 7. 下图为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6日2 、8时亚洲部分地区近地面天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2018年11月26日2时,①地(   )
      A . 受气旋影响 B . 受冷锋影响 C . 气流下沉 D . 阴雨天气
    2. (2) 2018年11月26日2时至8时(   )

      a. ②地风力减弱   b. ③地气压降低  c. ④地经历大风降温过程d. ⑤地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

      A . ab B . ac C . bc D . cd
  • 8. 读40°N亚欧大陆1月和7月温度变化曲线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乙地的气候类型为(   )
      A .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 温带季风气候 C . 温带大陆气候 D . 温带海洋气候
    2. (2) 关于甲、丙、丁三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 太阳辐射量不同 B . 受海洋影响不同 C . 受地形起伏影响 D . 受洋流影响不同
  • 9.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每年春季博斯腾湖水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形成推冰景观,其中湖区西岸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下面甲图示意推冰自然景观,乙图示意博斯腾湖区域,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博斯腾湖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白鹭洲景区推冰景观最为壮观,影响其形成的主要风向是(   )
      A .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 西北风 D . 西南风
    2. (2)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博斯腾湖成为内陆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属于外流区域 B . 纬度高,蒸发量小 C . 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D . 多地形雨,降水量大
  • 10. 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 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B . 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C . 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 . 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2. (2)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A . 加快洋流流速 B . 使海水富营养化 C . 减轻酸雨污染 D . 缓解全球变暖
  • 11. 南美洲的“瓶子树”,因其独特的体型而闻名。多雨时期,它利用发达的根系,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贮存水分;干旱季节,则通过落叶或开花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下图分别为“瓶子树”景观图和南美洲地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瓶子树”主要分布在(   )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2. (2) “瓶子树”储水的时期为(   )
      A . 4月-9月 B . 6月-9月 C . 7月-8月 D . 10月——次年3月
    3. (3) 影响“瓶子树”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 地形 B . 气候 C . 洋流 D . 海陆位置
  • 12.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地区可能位于(   )
      A . 非洲南部 B . 地中海地区 C . 欧洲西部 D . 我国南方地区
    2. (2)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上图的图名是(   )
      A . 区域整体性示意图 B .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 C . 区域差异性示意图 D .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
  • 13. 读 “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厘米,根系却在20米以上)完成下面小题。

    1. (1) 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该植物的个体形态反映出其所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 . 高寒 B . 温湿 C . 干旱 D . 炎热
    2. (2) 秋天该植物根区在四季中含水率较高,其原因是 (   )
      A . 蒸腾作用消耗少 B . 树根集水作用强 C . 树冠遮阴效果好 D . 枯枝落叶覆盖厚
二、综合题
  • 14. 结合图文资料,完成小题。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某同学去北京故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察了安放在太和殿前的日晷,并绘制了日晷计时示意图(右图) 。左图为某极点俯视图。

      

    1. (1) 读左图,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天津此时昼夜长短状况是。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为
    2. (2) 根据右图可以判断,该同学观测日晷的时刻为。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的规律是
    3. (3) 左图所示节气过后,请推测故宫日晷正午时晷针影长开始
    4. (4) 说出影响北京故宫日晷计时效果的自然因素。
  • 15. 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1. (1) 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图中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是③处的地貌类型是,此地貌类型的成因体现出的水循环地理意义是
    2. (2) 从地质构造看,丁处属于,该处能否修建水库?。(能/否)若丙处的地质构造形成时发生在海洋上,则海洋可能出现 灾害。
    3. (3) 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

      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是,原因是

    4. (4) 图中①、②两处森林的分布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这反映了从山麓到山顶的状况差异很大。由于人口增长,两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一回答),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所体现出的地理环境基本特征是 。
  • 16. 读世界某些要素分布图,完成问题。            

    1. (1) 图例ab所示的植被类型是,其中影响a种植被分布在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由于此要素的差异,而导致其周边地区自然景观呈现出的地域分异规律。
    2. (2) 图中①洋流的性质是。②处为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利用你所学知识,解释在此处形成渔场的原因主要是
    3. (3)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指的是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异常增暖和变冷的现象。由于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而影响到大气环流的变化。                                                                                                                         

      南赤道附近的盛行风是。若该风势力减弱,则会发生上图所示的海—气交换异常现象。此现象被称为。请在图中字母A、B处添加箭头,表示气流可能的垂直运动状况,并说明受其影响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将如何变化。

    4. (4) 受此种异常现象影响,②处渔业生产将受何影响?并说明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