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12月适应...

更新时间:2021-04-12 浏览次数:17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用显微镜观察写有“北斗”的图片时,视野中看到“北斗”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 2. 下列四种生物体内的物质和材料与其它三种组成元素差异最大的是(   )
    A . 甘油 B . 淀粉 C . 胡萝卜素 D .
  • 3.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酶通过提供能量和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B . 糖蛋白、载体蛋白、受体蛋白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物质 C . 光合作用的场所都在叶绿体,含有 D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 . 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 4. 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a 和 b 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中 a 可表示神经细胞吸收葡萄糖 B .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③ C . 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物质是① D .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
  • 5.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脂肪、糖原和淀粉都是储能物质 B . 胰岛素与血红蛋白功能不同只是由于氨基酸排序不同 C . 无机盐与神经元产生兴奋有关,与兴奋传导无关 D . 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
  • 6. 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厌氧呼吸。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1 分子葡萄糖所含的能量大于 2 分子丙酮酸中的能量 B .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中有大量[H]生成 C . 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 ATP 的合成 D . 第二阶段是对丙酮酸进一步氧化生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 7. 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人们利用离体的叶绿体进行实验,逐渐探明了水的光解和 NADpH的产生过程,如图所示(e-为电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完成过程①需要叶绿体中色素发挥作用 B . 过程②发生在类囊体膜上并存在能量的转换 C . NADpH 进入叶绿体基质并参与 3-磷酸甘油酸的合成 D . 自养生物细胞的①②过程可以不发生在叶绿体中
  • 8.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衰老会发生多种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体积变大等现象 B . 胰岛B细胞中只有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 C . 细胞的增殖过程既受细胞核的控制,也受温度等条件的影响 D . 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都受基因控制
  • 9. 下列关于酶和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TP 由 1 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含 2 个磷酸键 B . 细胞内酶的合成都需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 C . 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 ATP D .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 ATP 合成相联系
  • 10. 下图为用含32P 的 T2噬菌体侵染不含32P 的大肠杆菌实验,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 C 中含 32P 噬菌体的占少数 B . ①过程培养时间长短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 . ②过程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 DNA 与蛋白质分开 D . 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的子代噬菌体可以在 B 中增殖
  • 11.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淋巴和组织液 B .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构成动态平衡 C . 氨基酸、尿素、胰岛素、血浆蛋白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D . 新陈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血浆中
  • 12. 用 3H 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 DNA 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 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B . 通过对不含染色单体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可推测 DNA 复制的次数 C . 细胞中 DNA 第二次完成复制时,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均有放射性标记 D . 通过检测 DNA 链上 3H 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 DNA 的复制方式
  • 13. 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外有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新型冠状病毒(COVD-19)是一种单股正链 RNA 病毒,以 ss(+)RNA 表示。ss(+)RNA 可直接作为 mRNA 翻译成蛋白质,下图是病毒的增殖过程示意图。有关病毒增殖说法错误的是(   )

    A . COVID-19 的(+)RNA 中含有多个多种基因 B . (+)RNA 的嘧啶碱基数与(-)RNA 的嘧啶碱基数相等 C . COVID-19 疫苗难研发是因为其遗传物质容易发生突变 D . COVID-19 进入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 14. 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能转运氨基酸

    ③能与核糖体结合                   ④能与 RNA 聚合酶结合

    ⑤每三个相邻的核糖核苷酸组成一个反密码子     ⑥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⑦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 片段             ⑧基因的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或者核糖核苷酸

    A . ①④⑥⑦ B . ①③⑤⑥ C . ①②⑥⑦ D . ①④⑥⑧
  • 15.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活动中,老师准备了①~④四种类型的小桶若干个,在每个小桶中放入 12 个小球,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模拟实验中,取出的小球可以不放回桶内 B . 若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1雌性个体产生配子的过程,可选择②③ C . 若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F1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则选择①③ D . 若选③④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雌性个体,则其产生 AB 的概率为 1/2
  • 16. 下列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 . 研究细胞器结构和种类,采用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 B .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研磨过滤法和纸层析法 C . 探究 DNA 复制方式,采用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超速离心 D .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采用活体染色法和显微观察法
  • 17. 人体内可通过多种调节方式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体进入寒冷环境后散热量增大 B . 在温热环境中,人体皮肤血管会出现反射性舒张 C . 人体物理散热过程都发生在体表 D . 在寒冷环境中,参与呼吸的酶量增加,呼吸相关酶活性均增强
  • 18. 下图是某种生物变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染色体片段。下列变异实例与该变异类型相同的是(   )

    A . 辐射诱变后利用卵色选育雄蚕 B . 果蝇的棒眼 C . 猫叫综合征 D . 苯丙酮尿症
  • 19.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物的各种变异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B . 自然选择是导致种群发生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 C . 同地物种形成方式是物种形成的主要方式 D . 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种群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 20. 下图甲、乙、丙、丁为细胞某些结构的模式图,属于单层膜结构的是(   )

    A . 甲、乙 B . 乙、丙 C . 丙、丁 D . 甲、丁
  • 21. 下列关于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凡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均为遗传病 B . 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是有害基因 C . 苯丙酮尿症的产前诊断可采用羊膜腔穿刺或绒毛细胞检查 D . 选择放松会打破该致病基因的遗传平衡
  • 22. 甲、乙、丙和丁是某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依次出现的 4 幅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B . 丁细胞含有 2 套遗传信息 C . 丙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D . 乙产生的两个子细胞所含遗传信息相同
  • 23. 下图是某同学实验时拍摄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图,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 B . ①时期整个细胞的 DNA 与染色体数量之比等于 1 C . ②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细胞板上 D . ④时期细胞内两组中心粒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 24. 下图为达尔文父子的实验示意图,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苗尖端是感受光的部位 B . 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 C . 苗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并传递到了下面 D . 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尖端下面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
  • 25. 1994 年,继摩尔根发现果蝇红、白眼色(基因用 R、r 表示)的遗传规律后,瑞士科学家在果蝇杂交实验中获得了一些无眼突变体。下表是四对果蝇的杂交实验和结果。

    杂交实验

    亲本

    子一代

    组合一

    红眼♀×红眼♂

    红眼♀:红眼♂:白眼♂:无眼♀:无眼♂=6:3:3:2:2

    组合二

    白眼♀×无眼♂

    红眼♀:白眼♂:无眼♀:无眼♂=1:1:1:1

    组合三

    无眼♀×红眼♂

    红眼♀:白眼♂:无眼♀:无眼♂=1:1:1:1

    组合四

    红眼♀×无眼♂

    红眼♀:红眼♂:白眼♂:无眼♀:无眼♂=2:1:1:2:2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科学家发现无眼性状是由基因突变所致,可通过观察染色体组型确认 B . 用 E/e 表示有无眼基因,则组合二母本基因型为 EeXRXr C . 通过观察组合一、二、四,确定无眼性状和红白眼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 用组合一子代红眼雌蝇与组合四子代红眼雄蝇随机交配,F2中红眼个体占 35/48
二、综合题
  • 26. 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定向转运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其中 a~ f 表示相应的细胞结构,①~⑧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中结构 a 的名称是,组成 a 的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别有
    2. (2) 图中 mRNA 分子上的AUG代表起始密码,其中A代表。连接多肽基本单位的化学键是
    3. (3) 图中结构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有(填字母),含有 RNA 的有(填字母)。
    4. (4) 若图中合成的物质包括胰岛素,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经历的过程依次是(填数字序号)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层生物膜,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性。通过⑤⑥ 途径合成的蛋白质除图示类型外,还有中的水解酶。
  • 27. 下图 1 表示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图中 A~C 表示相关物质;图 2 是为确定光合作用碳反应阶段哪个反应间接依赖光,科学家进行实验的结果。请回答:

    1. (1) 图 1 中 B 和 C 代表的物质分别为,当外界 CO2浓度升高时,短时间内 B 的含量
    2. (2) 图 2 结果显示,碳反应阶段间接依赖光照的反应是(选填CO2固定、 三碳酸还原),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3. (3) 碳反应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换是
    4. (4) 研究发现,适当遮光可以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上述发现的真实性,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5. (5) 温室生产过程中,施用有机肥比单纯施用化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试从碳素营养的角度   分析其中的原因
  • 28. 屈肘反射例如: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时迅速缩手。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 (1) 图示 b 属于反射弧中的。当兴奋到达 b 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 c 细胞膜上结合,使神经元 c 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 (2) 图中M点兴奋时,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的会形成痛觉。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 肌肉收缩(属于或不属于)反射,而在神经元b上(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3. (3) 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突触释放的GABA 在体内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 GABA 的量不正常, 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填抑制剂或激活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从而缓解病情。试分析其原因
  • 29.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性状(红花、粉红花和白花)由色素体现,而色素的合成与多对等位基因有关。这些基因只有显性基因才能编码有活性的基因产物,其中有的基因编码色素合成酶,有的基因编码色素合成酶的抑制因子(称为抑制基因,编码的抑制因子可使相应色素合成酶的活性完全丧失)。编码色素合成酶的基因依次用符号 A/a、B/b……表示,抑制基因用符号 H/h 表示。已知色素合成代谢途径为直链状结构,不存在分支,且每步反应只由一种酶催化。现有三个纯合品系,甲为红色,乙为粉红色,丙为白色,将甲和乙、甲和丙分别进行杂交得 F1 ,F1 自交产生 F2 , 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表:(注:已知红色色素的颜色可以完全覆盖粉红色色素的颜色。)

    序号

    杂交组合

    F1 表现型

    F2 表现型

    实验 1

    甲×乙

    全为粉红色

    红色:粉红色=3:13

    实验 2

    甲×丙

    全为红色

    红色:粉红色:白色=9:3:4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1. (1) 该植物的花色受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遗传符合定律。实验 2 中F2 出现 3种表现型的原因是
    2. (2) 本实验涉及的遗传机制中,基因通过控制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 (3) 据实验可推出基因型甲为、乙为、丙为
    4. (4) 将实验 1 的 F2 中红色个体与实验 2 的 F2 的红色个体随机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三、实验题
  • 30. 中医认为桑叶提取液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①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 50 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链脲佐菌素溶液 (STZ) (可破坏胰岛β细胞,诱发糖尿病)。

    1. (1) 实验一: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

      Ⅰ.随机取 40 只大鼠,禁食 12h 后,随机均分成 A、B 两组,在 A 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 STZ 65mg/kg(溶于适宜浓度和 pH 的枸橼酸盐缓冲液),在 B 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

      Ⅱ.注射 48h 后,其中的组小鼠出现糖尿病症状,选为糖尿病大鼠模型。

    2. (2) 实验二:检验桑叶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

      Ⅰ.将实验一剩余的 10 只大鼠作为甲组,将制备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乙、丙两组。

      Ⅱ.

      Ⅲ.对丙组的每只大鼠,连续灌喂 4 周;对甲组和乙组的每只大鼠每天灌喂 2mL 蒸馏水,连续灌喂 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Ⅳ.4 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但未标明组别。请根据上述步骤将组别栏补充完整(用 甲、乙、丙表示)。组别自上到下依次为。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糖本实验结论是:

      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实验结果记录表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时(mmol/L)

      给药4周后(mmol/L)

      10

      3.85±1.28

      3.94±2.20

      10

      18.62±3.08

      10.12±2.65

      10

      19.46±3.98

      19.00±2.70

      Ⅴ.正常小鼠是怎样保持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尿糖可以用检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