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29 浏览次数:12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40 小题,每小题2分)
  • 1. 公元前 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
    A . 7世纪前期 B . 8世纪前期 C . 8世纪后期 D . 7世纪后期
  • 2. 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边兼并土地的同时,也进行了文化渗透。这表明周代分封制(    )
    A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 . 促进了华夏文明的认同 C . 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D . 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 3. 现在的山东省又被称为"齐鲁大地",这一称呼源于古代的哪种制度(    )
    A . 郡县制 B . 三公九卿制 C . 分封制 D . 行省制
  • 4. 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最适应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
    A . 孔子提出"贵贱有序" B . 韩非子坚持集权观 C . 老子坚持"小国寡民" D . 墨子提出兼爱非攻
  • 5. 《汉书·主父偃传》中提到秦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此"功"指的是秦始皇(    )
    A . 行郡县制 B . 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C . 修筑长城 D . 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 6. 下列表述属于西汉时期历史元素的是(    )
    A . 刺史察举制五铢钱丝绸 B . 皇帝郡县制车同轨长城 C . 诸侯井田制甲骨文青铜 D . 内阁军机处青花瓷商帮
  • 7.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对两汉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
    A . 《史记》记载上起皇帝下至汉高祖三千年历史 B .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采集北方民歌修改而成 C .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应用数学的经典著作 D .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的专著
  • 8.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 改革顺应民族交融趋势 B . 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C . 孝文帝的改革决心坚定 D . 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 9. "一试奔驰天下士,三年冷暖世间情",此诗句抒发了宋朝诗人王柏对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的感慨(    )
    A . 世卿世禄制 B . 科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察举制
  • 10. 赋税是维持封建政府的主要来源,征税标准开始从人丁为主转为财产为主的标志是(    )
    A . 编户制度 B . 租庸调制 C . 一条鞭法 D . 两税法
  • 11.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    )
    A .   促使在吐蕃设置安西都护府 B . 推动了汉藏友好关系和交流 C . 使唐蕃之间停止了一切纷争 D . 促使吐蕃出兵平定安史之乱
  • 12. 下图为某一朝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由图信息判断,该朝代是(    )

    A . 秦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明朝
  • 13. 王安石变法既有宋神宗的大力支持,但也引起了司马光等官僚地主的强烈反对。下列最令官僚集团等守旧势力不满的措施是(    )
    A . 改革科举制度 B . 按土地多少征税 C . 实行"将兵法" D . 向农民提供贷款
  • 14.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与这一主流价值观最符合的是(    )
    A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B . 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 C . 北宋儒学复兴运动 D . 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
  • 15.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形势图。根据形势图判断这一朝代是(    )

    A . 秦朝 B . 唐朝 C . 元朝 D . 清朝
  • 16. 宋元时期,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其中郭守敬的重大贡献是(    )
    A . 发明了泥质材料活字印刷术 B . 设计了多种天文观测的仪器 C . 用人工磁化方法造出指南针 D . 对农业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
  • 17. 西藏作为清朝的一个单独大行政区,未设行省。中央政府设置驻藏大臣的同时,又册封达赖和班禅,管理西藏地区宗教和行政事务。这体现了清朝边疆治理的政策为(    )
    A . 订立盟约 B . 因地制宜 C . 武力征服 D . 和亲联姻
  • 18.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然而,明朝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却将都城迁到了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有利于(    )
    A . 推动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B . 抵御蒙古族侵扰 C . 稳定明成祖的统治地位 D . 强化对北方管理
  • 19. 林则徐给英国女王的信中写到∶"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导致上述观念的根本原因是(    )
    A . 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 B . 闭关锁国政策实施 C . 传统文化长期领先世界 D . 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 20.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及《南京条约》附件,英国获得诸多特权,其中英国可以通过其他列强同中国签订的条约中获利的特权是(    )
    A . 五口通商 B .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 协定关税 D . 通商口岸传教权
  • 21. 下图企业的性质是(    )

    A .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 B .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C . 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 D . 外国资本家创办的企业
  • 22. 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购买外洋器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据此理解洋务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
    A . 推动工业发展 B . 镇压农民起义 C . 变革政治制度 D . 维护清朝统治
  • 23.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据右图指出,图中的"熊"代表(    )

    A .   英国 B . 美国 C . 俄国 D . 日本
  • 24. 中国近代有某一历史人物,结合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立宪主义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此人是(    )
    A . 洪仁玕 B . 曾国藩 C . 章炳麟 D . 康有为
  • 25. 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经慎重考虑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其选择的城市是(    )
    A .   檀香山 B . 东京 C . 上海 D . 广州
  • 26.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表明辛亥革命的果落到袁世凯手中。但辛亥革命却被认为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其主要依据是(    )
    A .   推翻封建制度 B . 推翻君主专制 C . 实现国家富强 D . 实现民族独立
  • 27.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是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首白话诗,该诗歌在一百多年前具有革命性意义。其主要理由是(    )
    A . 推动文学革命 B . 提出家庭革命 C . 反对专制统治 D . 提倡民主科学
  • 28.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进行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此次运动中孕育出伟大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A . 爱国 B . 进步 C . 民主 D . 科学
  • 29. 孙中山晚年曾指出∶"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这一言论的社会背景是(    )
    A . 个人主义倾向增强 B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 . 尊孔复古思想盛行
  • 30.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这一原则(    )
    A . 有利于革命的成功 B . 首次提出于八七会议 C . 符合共产国际精神 D . 正式确立于中共七大
  • 31. 全面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
    A . 缓和与国民党矛盾 B . 团结地主阶级抗日 C . 得到国际社会援助 D . 联合资产阶级抗日
  • 32. 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

    ①有助于理解日本侵华本质和危害

    ②有助于了解中国人民抗战全过程

    ③有助于认识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④有助于重点强调国民党在抗战中领导地位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33.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大会上指出∶"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 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 . 掀起各国与中国建交热潮 B . 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奠定了基础 C .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巩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
  • 34. 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 . 一边倒 B . 另起炉灶 C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35.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这一措施认识正确的是(    )
    A . 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B . 确立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C . 遏制了物价的飞速上涨 D . 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 36. 20世纪 60年代前期,党中央、毛泽东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进行"三线建设"。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B . 在国际关系缓和的背景下 C . 对于提高国防能力起到一定作用 D . 推动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 37.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按下图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④②①③ B . ②④①③ C . ②①④③ D . ④③①②
  • 38. 首次在宪法中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会议是(    )
    A . 八届十一中全会 B .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 39. 改革开放 40 多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下列流行语出现在八十年代的是(    )
    A . 统购统销 B . 互联网 C . 企业改制 D . 万元户
  • 40. 针对台湾问题,下列选项中成为"两岸关系之锚"、"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是(    )
    A . "九二共识" B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 . 《开罗宣言》 D . 《反分裂国家法》
二、 非选择题(本卷两小题,41题10分,42题10分,共20分)
  •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某个历史时期 A B
    重要文化成就 1.贾思勰《齐民要术》
    2.顾恺之《洛神赋图》
    3.洛阳龙门石窟
    4.范缜《神灭论》
    5.民歌《木兰诗》
    6.陶渊明《桃花源记》
    ……
    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曹雪芹《红楼梦》
    3.徐光启《农政全书》
    4.李时珍《本草纲目》
    5.利玛窦《坤舆外国全图》
    6.京剧形成
    ……
    1. (1) 根据材料,指出A、B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两个历史时期,并说明A时期的阶段特征。
    2. (2) 根据材料试举三例,分别说明B时期文化方面的时代特征。
  •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发展大事件

    1915 年,荣宗敬、荣德生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无限厂,并获得较大发展。

    1921年,合组成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荣宗敬为总经理。

    1931 年,该公司扩展为9 家厂。

    1933 年,申新上海各厂存纱达7 万件,产品大量积压。

    1936 年,申新转亏为盈。

    1938年起,日军用"委托经营"方式对上海沦陷区申新各厂实行"军管理"。唯有二厂、九厂在公共租界内,不仅得以继续经营,而且因需求扩大,获得很大发展。

    1946 年底,上海申新各厂账面盈利达 152.05 万元。解放前期,上海各厂已濒临瘫痪。

    1951 年,成立上海申新纺织厂管理委员会。

    1954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 ,设立上海申新棉纺织印染厂股份有限公司。

    1955年,上海申新棉纺织印染厂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公私合营。

    据此回答∶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申新纺织厂获得较大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上海申新棉纺织印染厂股份有限公司公私合营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