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1年浙江选考生物优质试题汇编专题22 生物技术实践

更新时间:2021-01-18 浏览次数:171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0·浙江选考)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及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利用尿素固体培养基可迅速杀死其他微生物,而保留利用尿素的微生物 B . 配制培养基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调整培养基的pH C . 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糯米淀粉发酵得到糯米酒 D . 适宜浓度的酒精可使醋化醋杆菌活化
  • 2. (2020·浙江选考) 细菌内某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戊代表生长必需的不同物质,①~⑤代表不同的酶。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突变型细菌缺乏酶①、②、③ B . 酶④与乙结合后不会改变酶④的形状 C . 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也能催化丙转变为丁 D . 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
  • 3. (2020·浙江选考) 下列关于淀粉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能产生淀粉酶 B . 固相淀粉酶比水溶液中的淀粉酶稳定性更高 C . 枯草杆菌 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比唾液淀粉酶的高 D . 淀粉被淀粉酶水解形成的糊精遇碘-碘化钾溶液不显色
  • 4. (2020·浙江模拟)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制作果醋时,通气的直角玻璃管内塞有脱脂棉球,用以过滤空气 B . 振荡培养能增大微生物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C . 测定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时,将水放入比色杯中,直接测其 OD 值,作为空白对照 D . 亚硝酸盐可在碱性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产物再与 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
  • 5. (2020·浙江模拟) 下列关于无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制作棉塞的棉花可以选择用脱脂棉 B . 配制培养基时,需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 C . G6玻璃砂漏斗使用后需用1mol/L的HCl浸泡 D . 利用高压蒸气灭菌法对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灭菌时,需将压强调整为500g/cm2 , 其他条件不变
  • 6. (2020·浙江模拟) 在果胶酶催化水解实验结果中,最浑浊的一组是(    )
    A . 沸水浴+果胶酶 B . 不加热+果胶酶 C . 沸水浴+清水 D . 不加热+清水
  • 7. (2020·浙江模拟) 有关果胶酶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果胶酶是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之一 B . 果胶酶是一类复合酶,至少包括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 C . 以果胶酶单位时间内催化产生的主要产物半乳糖醛酸的量计算酶的活力 D . 利用葡萄进行酒精发酵过程中,加入果胶酶不能增加甜度和酒精含量
  • 8. (2020·浙江模拟) 如图为某同学取1 mL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在血球计数板中的分布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6×105个/mL B . 选择图示乙规格的计数室,含25个中方格、400个小方格 C . 一个血细胞计数板中央仅含有一个计数室 D . 取样时滴管从静置的培养液底部吸取,会导致数据偏大
  • 9. (2020高三上·浙江开学考) 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醋化醋杆菌的菌种需在液体培养基中用振荡培养来扩大培养 B . 果醋发酵中丙瓶内发酵液的醋酸浓度可达13%,成分与市售白醋相同 C . 制作果酒时,果汁中加入适量蔗糖可以提高果酒的甜度和酒精度 D . 果酒发酵瓶中液体不能装满,否则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将发生外溢
  • 10. (2020·浙江模拟)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分离的操作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G6玻璃砂漏斗用完后用0.1mol/LHCl浸泡,并抽滤去酸 B . 在将培养基转移到三角瓶和试管时使用取样器 C . 在超净台操作时需打开紫外灯和过滤风 D . 玻璃刮刀在涂布前后都要进行灼烧处理
  • 11. (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泡菜是人们比较喜欢的食品,但里面的亚硝酸盐会影响人的健康,食用前最好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用的是波长为550nm的光,是因为亚硝酸盐对该波长的光有最大的吸收率 B . 为了使发酵更快些,可将蔬菜用开水和白酒浸泡1min C .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是先增多后减少 D . 在亚硝酸盐定量的实验中,制作标准曲线时用的比色杯的光程比待测样品的比色杯光程大,则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偏低
  • 12. (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下图表示细菌细胞中的一个反应程序。在这个程序中,一种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产生另一种的氨基酸,1~6代表不同的氨基酸,V~Z代表不同的酶所有氨基酸对生命活动都是必需的。原始种的细菌只要培养基中有氨基酸1就能生长,而细菌的变异种只有在培养基中有氨基酸1、2、5时才能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菌的变异种缺乏的酶有X、W、Z B . 图示各种酶的形成可能会用到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加工 C . 若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酶,细菌也可以生存 D . 吸收的氨基酸用于合成多肽时,其场所核糖体可以与DNA直接接触
  • 13. (2019高三上·浙江期中) 通过传统发酵工艺制作的果酒深受人们喜爱,如图为某同学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菌 B . 乙醇和 CO2 是在酵母菌的细胞溶胶中产生的 C . 若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定期拧松瓶盖 D . 甲装置中,A 液体是发酵液,要留有大约 1/3 的空间不是为了提供氧气,因为制作果酒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
  • 14. (2019高三上·浙江期中) 某研究小组发现,水稻萌发种子的胚可以产生赤霉素(GA),GA 与种子细胞中 α-淀粉酶基因表达有关,具体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枯草杆菌也可以产生α-淀粉酶,且该酶耐热性很强 B . 工业生产中,因酶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可用吸附法将α-淀粉酶固定在石英砂上。 C . 赤霉素除了存在于胚中,还可存在于顶芽和根的分生组织中。据图可推测 GA 可诱导种子产生α-淀粉酶。 D . 若 GARE 序列的几个碱基改变使得 GAMYB 转录因子无法与其结合,则该序列改变的杂合种子萌发时不能产生α-淀粉酶。
  • 15. (2020高二下·南昌期末) 燕窝是中国人的传统保健品,近年来被传为珍稀滋补品的“血燕”更是价格高昂。但浙江曾在某次抽査时发现,主要产自马来西亚的3万余盏血燕亚硝酸盐最高超标350 多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血燕”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主要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 B . “血燕”中的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 C . 检测“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需将“血燕”制成样品处理液 D . 一次误食亚硝酸盐0.3—0.5g就会引起中毒,但不会导致死亡
二、综合题
  • 16. (2020·浙江选考) 回答下列(1)、(2)小题:
    1. (1) 回答与柑橘加工与再利用有关的问题:

      Ⅰ.柑橘果实经挤压获得果汁后,需用果胶酶处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果汁的。为确定果胶酶的处理效果,对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果胶酶的果汁样品,可采用3种方法进行实验:①取各处理样品,添加相同体积的,沉淀生成量较少的处理效果好。②对不同处理进行离心,用比色计对上清液进行测定,OD值的处理效果好。③对不同处理进行,记录相同体积果汁通过的时间,时间较短的处理效果好。

      Ⅱ.加工后的柑橘残渣含有抑菌作用的香精油及较多的果胶等。为筛选生长不被香精油抑制且能高效利用果胶的细菌,从腐烂残渣中分离得到若干菌株,分别用无菌水配制成,再均匀涂布在LB固体培养基上。配制适宜浓度的香精油,浸润大小适宜并已的圆形滤纸片若干,再贴在上述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滤纸片周围抑制菌体生长形成的透明圈的直径大小。从直径的菌株中取菌接种到含有适量果胶的液体培养基试管中培养,若有果胶酶产生,摇晃试管并观察,与接种前相比,液体培养基的下降。

    2. (2) 回答与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关的问题:

      Ⅰ.天然农杆菌的Ti质粒上存在着一段DNA片段(T-DNA),该片段可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为便于转基因植物在组织培养阶段的筛选,设计重组Ti质粒时,应考虑T-DNA中要有可表达的目的基因,还需要有可表达的

      Ⅱ.结合植物克隆技术进行转基因实验,为获得转基因植株,农杆菌侵染的宿主一般要选用具有优良性状、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及易被农杆菌侵染等特点的植物材料。若植物材料对农杆菌不敏感,则可用的转基因方法。

      Ⅲ.利用带侧芽的茎段获得丛状苗的过程与利用茎段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再获得丛状苗的过程相比,前者总培养时间,且不经历过程,因而其遗传性状稳定,是大多数植物快速繁殖的常用方法。

      Ⅳ.与发芽培养基相比,配制转基因丛状苗生根培养基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促进丛状苗基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形成,最终形成根。还可通过改变MS培养基促进生根,如(A.提高蔗糖浓度B.降低培养基浓度C.提高大量元素浓度D.不添加琼脂)。

  • 17. (2020·浙江选考) 回答下列(1)、(2)小题:
    1. (1) 回答与泡菜制作有关的问题:

      Ⅰ.用萝卜等根菜类蔬菜制作泡菜,用热水短时处理,可抑制某些微生物产生,从而使成品泡菜口感较脆。同时,该处理也会使泡菜发酵时间缩短,其原因是

      Ⅱ.泡菜发酵初期,由于泡菜罐加盖并水封,会使菌被逐渐抑制。发酵中期,乳酸菌大量繁殖,会使菌受到抑制。发酵后期,乳酸生产过多,会使乳酸菌受到抑制。

      Ⅲ.从泡菜汁中可分离制作酸奶的乳酸菌,首先对经多次发酵的泡菜汁进行过滤,然后取滤液进行,再用的方法在某种含牛乳的专用的培养基中进行初步筛选。该培养基必须含有,以便于观察是否产酸。

      Ⅳ.自然界中醋杆菌常与乳酸菌共同生长。若要筛选出醋杆菌,则其专用的培养基中应添加

    2. (2) 回答与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关的问题:

      Ⅰ.为了获取某植物叶片无菌的原生质体,先将叶片经表面消毒并去除下表皮,再将其置于经处理的较高渗透压的混合酶液中。酶解后,经多次离心获得原生质体。然后测定该原生质体的活性,可采用的方法有(答出2点即可)。

      Ⅱ.若要获得已知序列的抗病基因,可采用或PCR的方法。为了提高目的基因和质粒重组的成功率,选择使用,对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进行处理,使其两端形成不同的粘性末端,对质粒也进行相同的处理,然后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通过在大肠杆菌中,以获得大量的重组质粒,最终将其导入原生质体中。

      Ⅲ.原生质体在培养过程中,只有重新形成后,才可进行有丝分裂。多次分裂形成的小细胞团可通过或器官发生的途径再生植株。

  • 18. (2019·浙江选考) 回答下列小题:
    1. (1) 回答与果胶和果胶酶有关的问题:

      ①通常从腐烂的水果上分离产果胶酶的微生物,其原因除水果中果胶含量较高外,还因为

      ②为了获得高产果胶酶微生物的单菌落,通常对分离或诱变后的微生物悬液进行

      ③在某种果汁生产中,用果胶酶处理显著增加了产量,其主要原因是果胶酶水解果胶使。果汁生产中的残渣果皮等用于果胶生产,通常将其提取液浓缩后再加入。使之形成絮状物,然后通过离心、真空干燥等步骤获得果胶制品。

      ④常用固定化果胶酶处理含果胶的污水,其主要优点有和可连续处理等。在建立和优化固定化果胶酶处理工艺时,除考虑果胶酶的活性和用量、酶反应的温度、pH、作用时间等环境因素外,还需考虑的主要有

    2. (2) 回答与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病品种有关的问题:

      ①通过抗病性强的植株获取抗病目的基因有多种方法。现已获得纯度高的抗病蛋白(可作为抗原),可通过技术获得特异性探针,并将中所有基因进行表达,然后利用该探针,找出能与探针特异性结合的表达产物,进而获得与之对应的目的基因。

      ②将上述抗病基因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导入植物的分生组织可获得抗病性强的植株。若在试管苗期间用分子水平方法判断抗病基因是否表达,应检测(A.质粒载体  B.转录产物  C.抗性基因  D.病原微生物)。

      ③植物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可利用这一特性筛选抗致病真菌能力强的细胞。筛选时在培养基中加入,并将存活的细胞进一步培养至再生植株。若利用培养建立的细胞系用于筛选,则可快速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植株。

      ④用抗病品种与高产品种进行杂交育种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因胚发育中止而得不到可育种子的情况。若要使该胚继续发育获得植株,可采用的方法是

  • 19. (2018·浙江选考) 回答下列(1)、(2)小题:
    1. (1) 回答与果胶、淀粉等提取和利用有关的问题:

      某植物富含果胶、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成分。某小组开展了该植物综合利用的研究。

      ①果胶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先经过一段时间沸水漂洗的果胶得率(提取得到的果胶占原料质量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常温水漂洗的果胶得率,最主要原因是沸水漂洗 (A.有助于清洗杂质和去除可溶性糖  B.使植物组织变得松散  C.使有关酶失活  D.有利细胞破裂和原料粉碎制浆)。

      ②在淀粉分离生产工艺研究中,为促进淀粉絮凝沉降,添加生物絮凝剂(乳酸菌菌液),其菌株起重要作用。为了消除絮凝剂中的杂菌,通常将生产上使用的菌液,采用,进行单菌落分离,然后将其,并进行特性鉴定,筛选得到纯的菌株。

      ③在用以上提取过果胶和淀粉后的剩渣加工饮料工艺研究中,将剩渣制成的汁液经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彻底酶解处理后,发现仍存在浑浊和沉淀问题,可添加使果胶彻底分解成半乳糖醛酸,再添加,以解决汁液浑浊和沉淀问题。

      ④在建立和优化固定化酶反应器连续生产工艺研究中,通常要分析汁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和所用酶的活性,然后主要优化各固定化酶反应器中的(答出2点即可)、反应液pH和酶反应时间等因素。其中,酶反应时间可通过来调节。

    2. (2) 回答与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关的问题。

      ①将含某抗虫基因的载体和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载体pBI121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 I酶切,在切口处形成。选取含抗虫基因的DNA片段与切割后的pBI121用DNA连接酶连接。在两个片段相邻处形成,获得重组质粒。

      ②已知用CaCl2处理细菌,会改变其某些生理状态。取CaCl2处理过的农杆菌与重组质粒在离心管内进行混合等操作,使重组质粒进入农杆菌,完成实验。在离心管中加入液体培养基,置于摇床慢速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从而表达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并大量增殖。

      ③取田间不同品种水稻的幼胚,先进行,然后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幼胚发生形成愈伤组织,并进行继代培养。用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再培养愈伤组织,以便获得抗虫的转基因水稻。影响愈伤组织能否成功再生出植株的因素有:培养条件如光温、培养基配方如植物激素配比、以及(答 2点即可)。

  • 20. (2017·浙江选考) 【加试题】

    (一)回答与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有关的问题:

    1. (1)

      制作泡菜时,为缩短发酵周期,腌制前可加入乳酸菌.取少量酸奶,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再用蘸取少量的稀释液,在MRS乳酸菌专用培养基的平板上划线,以获得乳酸菌单菌落.如图所示的划线分离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2. (2) 泡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醇类和亚硝酸盐,其中醇类是由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从泡菜中提取要硝酸盐,与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 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然后用光程为1cm的,在 550nm光波下测定光密度值,与由一直浓度梯度亚硝酸钠制作的比对,计算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 (3) 已知乳酸菌中的亚硝酸还原酶能降解亚硝酸盐.在一定的腌制时间内,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是由于在厌氧和环境下亚硝酸盐被亚硝酸还原酶降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