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岳麓版 /八年级上册(2017)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5单元检测卷

更新时间:2017-11-03 浏览次数:703 类型:单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九一八小调》最早传唱这首民间小调的地区最有可能是在(  )
    A . 东北三省 B . 山东半岛 C . 华北地区 D . 华东地区
  • 2. 1936年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其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华北事变
  • 3.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 . 争夺地盘和泄私愤 B . 夺取国民党政权 C .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 . 投靠中国共产党
  • 4.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 .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 . 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 . 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 5. 1937年7月17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 “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
    A . 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B . 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C . 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D . 要组建南京国民政府
  • 6. “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古老民族的觉醒。”这段发言最适宜存放在(  )
    A . 北伐战争纪念馆 B .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C . 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D . 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
  • 7. 下列历史材料反映的军队称号,出现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有(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8. “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该战役的指挥者是(  )
    A . 佟麟阁 B . 李宗仁 C . 彭德怀 D . 林彪
  • 9. 续范亭先生对某次战斗高度评价到:“……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这场著名的战斗是 (  )
    A . 平型关大捷 B . 台儿庄战役 C . 百团大战 D . 淞沪会战
  • 10. 在抗日战争的一个战役中,当时参战官兵与群众提出了:“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座水塔,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电线杆,彻底破坏路基”的战斗口号,就此推测该战役是(  )
    A . 台儿庄战役 B . 百团大战 C . 柳条湖事件 D . 卢沟桥事变
  • 11. 下图为中华民国三十二年晋寨冀边区银行印制的货币,该货币有助于研究——时期的 政治、经济形势?(  )

    A . 北伐战争时期 B . 红军长征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拉争时期
  • 12. (2016·新泰模拟) 这是一次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

    A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遵义会议 C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13. 如表汇总了我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行的纪念邮票。该组邮票意在强调(  )

    纪念周年

    枚数

    内容

    70

    13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上海淞沪抗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台儿庄大战、延安革命、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等纪念馆

    A .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B .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C . 国家统一,民族独立 D .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 14. 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
    A . 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 . 洗刷了民族耻辱 C .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 . 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 15.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文中有如下文字:“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在电文中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理由是(  )
    A . 避免内战,共商大计 B . 继续合作,惩罚日本 C . 巨头聚首,发展友谊 D . 明辨是非,打击共党
  • 16. 《大公报》记载:10月8日晚,张治中在欢送毛泽东的晚宴上致辞时说:“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统一、团结,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这次晚宴的背景是(  )
    A .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 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协定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形成
  • 17. 下面是一部电视剧中的台词,其中邓小平所说的“大转折”具体是指(  )

    某电视剧台词:

    刘伯承:“渡过黄河,目标大别山!”

    邓小平:“这是大转折啊!革命要胜利了!”

    A .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 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 C .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 . 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开始了
  • 18. 下列历史影片中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  )
    A . 《大决战》 B . 《千里挺进大别山》 C . 《血战台儿庄》 D . 《长征》
  • 19. 如图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珍藏的战争纪念章。虽已锈迹斑斑,但辉煌的过去仍能勾起他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回忆。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位老战士参加的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20. 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 国共关系的变化 C . 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二、<b >判断题</b>
三、<b >综合题</b>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1. (1) 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强邻”是指哪一个国家?
    2. (2)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 (3) 中国共产党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4. (4) 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二:

    图一重庆谈判的老照片     图二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中的老照片,指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谁?后来国民党撕毁达成的协定,发动内战,图二中的A、B、C分别是哪场战役?
    3. (3) 图二中B战役人民解放军采取了什么战术? A战役的最关键的一战是攻克哪座城市?C战役胜利有何重大意义?
  • 33.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就“国共两党的发展史”专题进行探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事件是什么?
    2. (2) 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次战争中取得了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 (3) 说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4. (4) 对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你有什么感悟?
  • 34.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揭穿谎言】材料一:日本右翼势力宣称:“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材料二:日本右翼势力胡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誓死抗争】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伟大胜利】材料四:1945年8月2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

    1. (1) 结合有关史实,批驳材料一、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
    2. (2) “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列举中国民众万众一心抗战的事例。
    3. (3) 《新华日报》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表这篇社论的?
    4. (4)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制造钓鱼岛争端、参

      拜靖国神社等失去良知的事情,你想对日本当局说些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