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1-03-29 浏览次数:10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各自对应的层次(   )

    ①池塘中的一个衣藻    ②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③池塘中的所有衣藻    ④池塘

    A .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 . 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 . 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 . 分子、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 2. 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

    A . 变大、变少、变暗 B . 变大、变多、变亮 C . 变小、变多、变暗 D . 变小、变多、变亮
  • 3. 组成DNA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

    ①核糖 ②脱氧核糖 ③磷酸 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⑤胸腺嘧啶 ⑥尿嘧啶

    A . ①③④⑤ B . ①②④⑥ C . ②③④⑤ D . ②③④⑥
  • 4. 小明由于游泳时间过长,结果出现了抽搐的现象,这是由于缺少下列哪种离子的缘故(   )
    A . K+ B . Na+ C . Ca2+ D . Mg2+
  • 5. 下列有关人体内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水在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形式存在 B . 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伴随着水的产生 C . 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D . 冬季,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相对增高,以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
  • 6. 某蛋白质由4条肽链组成,共含有109个肽键,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游离羧基数和氨基酸数分别为(   )
    A . 105、105、105 B . 110、110、110 C . 4、4、113 D . 1、1、113
  • 7. 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图主要表示了细胞膜的何种功能   (   )

    A .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B .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 . 促进物质的运输
  • 8.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内质网是合成性激素的场所 B . 线粒体是所有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 . 核糖体是流感病毒、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D . 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 9. 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 B . 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 . 细胞膜的流动性与②无关 D . 细胞识别与①有关
  • 10.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原核细胞具有染色质,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 B .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生物膜系统 C .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保护、润滑、识别作用 D . 核孔能够实现细胞间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 11. 如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则E表示(   )

    A . 酶催化反应释放的能量 B . 酶催化反应需要的能量 C . 酶增加的活化能 D . 酶降低的活化能
  • 12. 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B . 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 . 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 . 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用于ATP的生成
  • 13. 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此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通过,向a侧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向b侧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初始状态如图,则刚开始时和最终时的液面高低分别为(  )

    A . a高于b,a高于b B . a高于b,a低于b C . a低于b,a高于b D . a低于b,a低于b
  • 14. 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甲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B .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离不开丙 C . 制备细胞膜可选用老鼠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 D . a~e五种方式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
  • 15.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步骤有:①研磨②过滤③加乙醇④加二氧化硅和碳酸钙⑤将绿叶放入研钵。正确的步骤是(   )
    A . ⑤→②→③→④→① B . ③→②→①→⑤→④ C . ④→⑤→③→②→① D . ⑤→④→③→①→②
  • 16. 下列对有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模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高 B . 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色 C . 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不同 D . 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 17. (2017高一上·南充期末) 下列有关“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②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的解离液

    ③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分散开来

    ④应选取长方形的细胞进行观察

    ⑤可以持续观察一个细胞,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A . ①②③ B . ③④⑤ C . ①④⑤ D . ②③④
  • 18. 如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A . 甲和丙都可表示DNA的含量变化 B . 丙和丁都表示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C . 乙中的I→J、丙中的N→O及丁中的R→S变化的原因相同 D . 乙可以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G→H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 19. (2017高一下·湖北期中)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细胞分化与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 B .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C . 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期,其他时期没有细胞分化 D . 分化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 20. (2019高一下·广州期中) 如图表示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过程细胞中的核膜、核仁始终存在 B . ②过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 . ③过程中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下降 D . 原癌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过程④的发生
二、填空题
  • 21. (2020高三上·饶平月考) 生物体中某些有机物及元素组成如下图。其中x、y代表化学元素,a、b、c、d代表不同的有机小分子,A、B、C、D、E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

    1. (1) 若A为动物特有的储能物质,则A表示的物质是;若A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则A表示的物质是
    2. (2) 多个b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B,则x为,连接两个b的化学键的结构简式是
    3. (3)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用图中字母回答),它的细胞器由B和组成(用图中字母回答),其体内单体c有种。
    4. (4) 在真核生物体内,A,B,D,E中可能具有催化作用的是
    5. (5) 若d为胆固醇,其跨膜方式为;其作用是,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三、综合题
  • 22. 如图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 (1) 上图属于真核细胞的是,属于原核细胞的是,作出该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2. (2) 将上图三种细胞分别置于清水中,三种细胞的形态变化最大的是。若将甲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甲细胞中会发生[] 与[]  分离的现象。
    3. (3) 如果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注射一定量的用于合成物质⑦的用3H标记的亮氨酸,则被标记的亮氨酸在该细胞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②→(填序号)。该物质合成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提供。
    4. (4) 若丙图中①表示某种细胞器,则乙图中表示该细胞器的序号是
  • 23. 生物兴趣小组在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了24小时的检测,结果如图1.图2是表示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关系的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所测气体为。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有机物? (填“是”或“否”)。
    2. (2) 与它们各自的前一阶段相比,EC段和DB段叶肉细胞内的C3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是
    3. (3) 对应图1中的B点时,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而对应图1中的DB段,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以上均用图中字母表示)。
    4. (4) 如图2所示,在氧气不足条件下,线粒体内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速率将会。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暗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该植物细胞把暗反应产物转变成丙酮酸的场所是
    5. (5) 大棚蔬菜一天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是在图1中的点(用图中字母表示),若要进一步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夜间
四、实验题
  • 24. 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贮藏根中提取出一种化学物质,有人认为是一种能促使葡萄糖分解的酶,有人认为是一种能促使蔗糖分解的酶。对此,研究人员设计并做了一些相关实验。

    1. (1) 要鉴定此物质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还是RNA,可分别选用试剂和染液。
    2. (2) 要确定此物质是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还是催化蔗糖分解的酶,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可能的实验结果。在水浴加热后,若两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若两支试管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
    3. (3) 若以上实验完成后,已经确定其为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需要确定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再参照图中甲试管的处理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再选择其中砖红色沉淀的两支试管所对应的温度,设置,重复进行实验。
    4. (4) 若通过研究确认该提取物还含有淀粉酶,某同学欲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6支试管并编号为A、A1、B、B1、C、C1.在试管A、B、C中都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在试管A1、B1、C1中都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②将试管A、A1放入60℃水中,将试管B、B1放入100C水中,将试管C、C1放入冰水中,维持5min。③分别将等量的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在相应温度下维持5min。④取出试管,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请指出该同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正方案。

      存在问题是

      修正方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