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1-01-13 浏览次数:18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碧绿汉江,浩荡千里,甘甜的江水哺育着两岸无数勤劳的人们。 B . 窗外樱花盛开,一位年轻的妈妈牵着幼小的孩子在树下漫步,画面十分温馨 C . 散文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在阅读中要注意区分,不能混为一谈 D . 隆中风景区成功创5A,是我市旅游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盛事。
  •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是丹麦作家,他的童话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 B .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祖逖闻鸡起舞》和《范仲淹断齑画粥》这两则故事突出体现了这一精神魅力。 C . “中国人民从来没有被困难压垮过,展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越是艰险越向前。”这句话没有语病。 D . “民法典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民法典奠定基础”。
  •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大体上只有“杀青、揉捻、烘焙、炒制”四步,但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②品茶幸福,制茶不易。

    ③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④别的不说,炒制茶叶就需用双手在锅中不断翻炒。

    ⑤而茶叶的口感、香味全靠双手的触感与经验来决定。

    A . ②③④⑤① B . ②①④⑤③ C . ①②④③⑤ D . ①⑤②③④
二、字词书写
  • 4.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

    立身不负绍华之志,奉献科学探索生崖。

  • 5. 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于一体,言简意赅()。既是我们终身学习的良师益友,也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沉淀的艺术瑰()宝。

三、句子默写
  • 6. 诗文默写
    1. (1) 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2. (2)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 (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范仲淹《岳阳楼记》)
    4. (4)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名句“”常被用来盛赞无私的奉献精神。
    5. (5)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四、综合性学习
  • 7. 古城襄阳,素以“铁打的襄阳”和“华夏第一城池”的美誉著称,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荆楚大地。近日,九(五)班组织开展了以“助力古城保护”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加入其中吧。
    1. (1) (拟写标语)活动小组长小明想根据下面画线句子内容拟一条宣传标语,请结合所学对联知识,帮他补写下联。

      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专家学士来此考察,探究它厚重的历史价值,大力赞美城池;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徜徉,留下了许多动人诗篇,倾情吟诵汉江。

      上联:专家学士探究历史赞城池

      下联:

    2. (2) (提出建议)近年来襄阳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保护襄阳古城墙和护城河活动也走进校园。为了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保护意识,班委会拟围绕“保护华夏第一城池”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让文明的种子深植学生心底,渐渐成为一种认同、一种记忆、一种情怀,请给班委会提两条活动建议。

         ②

    3. (3) (探究材料)请综合探究下面三则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襄阳古城墙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襄阳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古城墙进行修复保护,保持了襄阳古城墙古朴的原貌。

      材料二 2018年10月,襄阳设立“古城保护巡回法庭”,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在古城墙保护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还积极化解了城墙区域商户搬迁矛盾纠纷。

      材料三 2019年5月,不少襄阳市民沿着美丽的护城河漫步时发现:古城墙许多处墙体穿上了青褐色“罩衣”。原来,这是为了防止维修期间泥石滑落而铺设的网罩。另据一些文物保护专家介绍:在古城墙的保护修缮中,也开始较多地用到碳纤维材料和纳米石灰等新材料,以便更好地实现加固效果。

      探究结果:

    4. (4) (参与辩论)

      随着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地文物古建修缮的步伐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运用到古建筑保护和修缮中,班委打算以“现代技术是否救得了古代建筑”为论题组织一次辩论赛,小雯同学当选反方一辩。辩论赛进入立论环节,请用一句话把小雯发言的开头补充完整。

      小雯: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

五、名著阅读
  • 8. 阅读下列名著选文,按文后要求做题。

    初升的太阳

    照在我们头上

    照在我们的久久地低垂着

    不曾抬起过得头上

    太阳照着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照着我们的久久地住着

    屈服在不正的权力下的城市和村庄

    太阳照着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照着我们的从很久以来

    到处都蠕动着痛苦的灵魂的

    田野、河流和山峦……

    1. (1) 以上诗歌节选自《向太阳》,这首诗收录在 , 作者是,其成名作是
    2. (2) 阅读诗歌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阅读《向太阳》就要注意把握这一意象,理解诗人
六、诗歌鉴赏
  • 9. (2018·新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 .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 C .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 . 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课外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 , 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 , 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注释】①汤事葛:汤,商汤,商朝的创建人。葛,葛伯,葛国的国君。葛国是紧邻商的小国。 ②文王事昆夷:文王,周文王。昆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国名。 ③太王事獯(xūn)鬻(yù):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即古公父。獯鬻,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 ④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吴,指春秋时吴国国君夫差。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彼恶敢我哉   当:            ②太王事獯鬻  

    2. (2) 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B . 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C . 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D . 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4. (4) 从选文看,孟子认为与邻国交往的原则是:大国要“”,小国要“”。(用原文,每空填一字)
    5. (5) 从《富贵不能淫》可知,“对举”是孟子文章说理的一大特点,请以选文为例简要分析“对举”的作用。
八、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只未曾谋面的穿山甲

    ①我小的时候,有一天早晨,爷爷上山挖草药,回来时兴奋地说:“今天我一锄头下去就挖到了一只土鲤鱼。”比我大几岁的堂兄立即伸长脖子往爷爷的背篓里找,见里面没有,便问:“土鲤鱼呢?”爷爷说:“它哪能等我抓它,跑啦。”堂兄说:“下次要让我碰到,我就往它洞里灌水,它准跑不了!”爷爷叱责他:“你少作孽!”

    ②土鲤鱼是我们家乡的叫法,大名叫“穿山甲”。我知道顽劣的堂兄和村里的少年们都是掏鸟窝、放兽夹、熏黄鼠狼的高手,虽然他还没有抓过穿山甲,但我还是为这只未曾谋面的穿山甲担心起来,很怕它遭了堂兄的毒手。

    ③多少年过去了,我早已离开故乡,我的爷爷去世了,堂兄也从顽劣少年变成了爷爷,我以为我早已把那只穿山甲忘记了,然而,没有。

    ④两年前,我所在城市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负责人来找我,希望我能和他们一起呼吁人们保护穿山甲。她告诉我一件事:她曾组织专家和志愿者团队在野外寻找穿山甲,但前后搜寻了6次,一只穿山甲也没有找到!她带来的消息让我震惊,那曾经生活在我家乡山林里的穿山甲,竟然灭绝了吗?

    ⑤于是,那只未曾谋面的穿山甲又从我的记忆里跳了出来。我蓦然回首,发现小时候在故乡天空中翱翔的岩鹰、常常潜进农家后院拖鸡的豺狗、喜欢在半夜里发出喑哑叫声吓人的“哑獐”都不见了,它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消失的呢?为什么我们早没有察觉呢?

    ⑥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一小时就有3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很多物种还没有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然而,我不想让那只未曾谋面的穿山甲变成博物馆里贴上灭绝标签的一张图片。

    ⑦今年清明节,我又回到故乡的山林,给爷爷奶奶上坟。我坐在老家的场院里,在夜晚的月光下听着蛙鸣,看着剪影似的群山,我有了新的期盼。我仿佛看见一只小穿山甲闻到春天的气息,迫不及待地从地下钻出来,它的妈妈紧紧跟着它,它还有两个哥哥在保护它,它们是幸福的一家子,是那只我未曾谋面的穿山甲的后代;我看见一只黄麂轻盈地跳过岩壁;我看见穿条纹外套的老獾正在抱怨配不到合适的眼镜……

    ⑧我知道,又想念我的爷爷了,他说话总是和声细气,在山路上遇见蛇,他总让我们绕着走,他说:“见蛇不打三分义。”我也想念奶奶,她跟我讲过黄麂报恩的故事,讲过夜里豺狗变化成小伙子到村里来找姑娘的故事……人和自然之间,我们和山林之间,应该有另外的篇章吧?

    (选文有改动)

    1. (1) 仔细阅读文章,完成下表相关内容。

      时间

      小时候

      两年前

      今年清明

      事件

      家乡未曾搜寻出一只穿山甲

      我远望青山想像穿山甲与其它动物一起生活

      情感

      期盼

    2. (2) 选文以“一只未曾谋面的穿山甲”为题,有什么作用?
    3. (3) 结合选文第①段和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爷爷”的形象特点。

      “你少作孽!” “见蛇不打三分义。”

    4. (4) 选文第⑤段画波浪线句子中加点的“跳”用得好,试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那只未曾谋面的穿山甲又从我的记忆里了出来。

  • 1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消失在餐桌上的它们

    ①当前,人类对很多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就使无数物种消失在了餐桌上。不信?请看——

    ②蓝鳍金枪鱼是金枪鱼类中最大的鱼种,也是几种生活在不同水域的具有蓝色鱼鳍的金枪鱼类统称。它们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温带及热带海域,是海洋食物链顶层物种,除了大白鲨之外,在海洋中罕有敌手。

    ③然而蓝鳍金枪鱼并没有称霸海洋。这些大鱼的自然寿命约为50年,其自身生长繁殖却非常缓慢,半数以上的蓝鳍金枪鱼自出生4年以后才能成熟,成熟后才能繁育后代,其中大西洋和南方蓝鳍金枪鱼甚至需要8~12年才能成熟。而惨痛的现实是:因为人类,97%以上的蓝鳍金枪鱼在3岁前便被捕捞,进而被端上餐桌,成为人类追捧的美食。

    ④如果草原没有狼,许多食草动物便失去了天敌,它们会大量繁殖啃食植被,海洋也是如此。一方面,蓝鳍金枪鱼凭借速度和体形优势,可以捕食小鱼还有甲壳类的动物,避免这些底层物种繁殖过快从而危及海洋生态平衡;另一方面,这种顶端物种的灭绝不仅会让一些鱼类无休止灾害性增长,还会进一步引起海洋酸化,进而可能形成海洋荒漠化。

    ⑤禾花雀的学名叫做黄胸鹀(wú),胸前一小片鲜艳的黄色羽毛,让它们虽然体形与麻雀相近,但更具辨识度。它们喜欢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在非繁殖季的迁徙期间和冬季,好热闹的它们也喜欢聚群,甚至可以形成3500~7000只的“大部队”。它们主要以小虫子和植物果实为食,性格警惕而胆小。

    ⑥不过,这些体形小巧的家伙,却是农田小卫士。据观察统计,1只禾花雀1年觅食的害虫数量等于5个农民1年灭虫数量的总和。然而,曾经像麻雀一样遍布各地的它们,如今已经踪迹难寻。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巨大改变?

    ⑦一个字:吃。因为“食野”陋习的影响,以及被强行套上的“天上人参”的噱头,使得禾花雀成为人类大量捕杀食用的对象。据报道,仅2001年就有逾百万只禾花雀成为餐桌上的佳肴。

    ⑧短短十几年间,人类的大量捕食使禾花雀的数量下降了99%,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物种名录中,其濒危等级从无危到易危,再到濒危,现在变成了极危,以罕见的速度完成了夺命“四级跳”,震惊世界。而这种情况如果继续恶化下去,下一步等待它们的就是野外灭绝和最终的全面灭绝。

    ⑨不仅是蓝鳍金枪鱼和禾花雀的命运如此,根据联合国2019年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在科学家们所评估的动植物组别中,平均约有25%的物种受到威胁,这意味着有大约100万种物种已经濒临灭绝。如果不采取行动来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驱动因素的强度,其中许多物种将在几十年内灭绝。

    ⑩要知道,正是因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人类的吃穿住用行,甚至生命健康才能有所保障。所喜的是,我国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当前,广东、福建、天津等省市均已出台相关条例。此次国家从立法层面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并堵住非法盗猎盗捕野生动物进入市场的漏洞,是确保全国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必然选择。

    (选文有改动)

    1. (1) 根据第④段内容,说说蓝鳍金枪鱼的减少和消失会给海洋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2. (2) 第⑥段画横线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据观察统计,1只禾花雀1年觅食的害虫数量等于5个农民1年灭虫数量的总和。

    3. (3) 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B . 由于人类的大肆捕食,蓝鳍金枪鱼和禾花雀已经灭绝。 C . 第⑨段“这意味着有大约100万种物种已经濒临灭绝”中“大约”一词表估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D . 我国已经从立法层面对保护野生动物作出了相关规定。
  • 1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中国脊梁压不弯

    ①“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面对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国上下决心在关键阶段咬紧牙关、一鼓作气、顽强斗争,坚决夺取全面胜利。

    ②“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从1998年抗洪抢险,到2003年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在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国人民面对大灾大难,蓄积起巨大能量,化危为机、赢取进步。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的脊梁,永远是压不弯的。

    ③中国脊梁压不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作保障。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严格落实、守土尽责;依托制度体系激发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把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切实有效集中运用到疫情防控工作上;下好全国一盘棋,举全国之力对疫情严重的湖北省和武汉市予以支援……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障。中国采取的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的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

    ④中国脊梁压不弯,因为有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作支撑。疫情暴发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敢打硬仗,无不显示出忠诚担当、恪尽职守的崇高品格。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刻,“武汉加油”“湖北加油”成为全国人民由衷的呼唤。河南深度贫困县嵩县竹园沟村,村民们连续劳作多日,向武汉捐献10万斤大葱;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建档立卡贫困村石板寨村,群众开着摩托车,把22吨自产香蕉运出村装车转运湖北。各地群众识大体、顾大局,为抗击疫情不遗余力捐款捐物、献计献力,诠释了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人间大爱。

    ⑤中国脊梁压不弯,因为有雄厚基础、巨大潜力、强大动能作后盾。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但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从中长期来看,许多因为疫情冲击而蛰伏的大量消费潜力和生产动能,一经有序释放就可以对冲疫情造成的影响。应急处置能力和宏观调控体系稳健有力,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成长性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为中国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聚了深厚底气。

    ⑥上下同心,则无往而不胜。疫情压不弯中国的脊梁,更阻挡不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只要我们保持坚如磐石、不惧风浪的定力,把党中央各项要求落细落实,一定能早日迎来全面胜利。

    (选文有改动)

    1.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 (2) 选文第④段画横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4. (4) 下列不属于第⑤段画波浪线句子所讲的情况的一项是(   )
      A . 今年两会后,各地地摊经济蓬勃发展。 B . 小微企业部分税费被减免,产销两旺。 C . 夏季到来,空调热销。 D . 古隆中景区门票降价,六月旅游收入比往年同期增加20%。
九、作文
  • 14. 作文

    新冠疫情,凶猛来袭,为了健康平安,我们在家自我隔离,按下了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暂停键。翻开记忆的扉页,我们也曾有过主动按下暂停键的时刻,有意地停下匆忙前行的脚步,去休整、去反思、去蓄积力量,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请以“按下暂停键”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 15. 作文

    “底色”,现代汉语解释是“底子的颜色”,也比喻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阅读经典,学习先哲精神,为靓丽人生打上底色;遵纪守法,争做合格公民,为安全人生打上底色;讲究卫生,积极锻炼身体,为健康人生打上底色……

    请以“打好人生底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请自拟文章题目。

    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