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云浮市榃滨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

更新时间:2021-02-25 浏览次数:1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5七上·河北期末) 自然界中,有的物体属于生物,有的物体属于非生物.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 机器人 B . 钟乳石 C . 蘑菇 D . 珊瑚礁
  • 2. 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
    A . 蝗虫体色与环境相近 B . 水稻缺氮时植株矮小 C . 旗形树树冠像一面旗帜 D . 荒漠生活的骆驼尿液极少
  • 3. 含羞草的叶受到触摸后就会合拢,这说明生物能(  )
    A . 从外界吸收营养 B . 生长和繁殖 C . 排出体内废物 D . 对刺激作出反应
  • 4. 玉米种子的主要部分(  )
    A . 胚乳 B . C . 胚芽 D . 胚根
  • 5. 许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污染起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

    ①枝叶茂盛,减小风速②叶片有茸毛,分泌黏性物质③分泌抗生素④吸收有毒气体⑤蒙尘植物经雨水冲洗后,又能迅速恢复阻挡尘埃的能力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①②⑤ D . ②③⑤
  • 6. (2020七上·肥城月考)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现象与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似的是(   )
    A . 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B . 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C . 温带的野兔能随季节换毛 D . 莲藕的茎和叶是中空的
  • 7. 根尖细胞中能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结构是(  )
    A . 细胞质 B . 细胞核 C . 线粒体 D . 叶绿体
  • 8. 在洋葱的内表皮细胞中,具有能量转换功能的细胞结构是(   )
    A . 细胞核 B . 叶绿体 C . 线粒体 D . 液泡
  • 9. 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如果所用目镜和物镜均为10倍,则对标本的放大倍数为20倍 B . 如果视野过暗,应用凹面镜反光并增大光圈 C . 如果视野模糊不清,应先调节细准焦螺旋,再略微调节粗准焦螺旋 D . 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上一个"“上”字,在视野中观察到的是一个“下”字
  • 10. (2015七上·澄迈月考) 为了尽快得到某种植物的幼苗,在选种时一般选(  )

    A . 刚采下的幼嫩种子 B . 已经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C . 正在进行休眠的种子 D . 刚采下的即将成熟的种子
  • 11. (2015七上·河北期末) 通常情况下,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这时根毛细胞液浓度与土壤溶液浓度的关系是(  )

    A . 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B . 细胞液浓度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C . 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D . 细胞液浓度大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 12. (2016七上·通许期末) 将来既能发育成枝和叶,又能发育成花的芽叫做(  )
    A . 花芽 B . 叶芽 C . 混合芽 D . 枝芽
  • 13. 从同一植株挑选长势相同、重量相等的三片叶片,编号①、②、③。将①烘干称重得a,②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适宜光照下,③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黑暗处。在适宜温度下,向水中通入空气,6小时后取出②和③叶片,烘干称重分别得b和c。叶片在6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的有机物量是(  )
    A . c-a B . a-c C . b-a D . b-c
  • 14. 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再缓缓地盖上目的是(  )
    A . 防止液体溢出污染装片 B . 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C . 避免实验材料移动 D . 增加视野的亮度
  • 15. (2015七上·平定期末) 小柳树遭破坏,茎的基部被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该柳树死亡,这是因为(  )

    A . 切断导管,根缺少无机盐 B . 切断导管,根缺少有机物 C . 切断筛管,根缺少无机盐 D . 切断筛管,根缺少有机物
  • 16. 在显微镜的结构中,用于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
    A . 遮光器和反光镜 B . 镜筒和通光孔 C . 目镜和物镜 D . 遮光器和镜筒
  • 17. (2020八上·兴庆期末) 下图表示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可能发生在夜间:(    )
    A . B . C . D .
  • 18. 农民老王采取的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 . 人工辅助授粉一提高植物的结果率 B . 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一增强光合作用 C . 给庄稼施肥一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D . 把种子播种在湿润土壤中一利于种子萌发
  • 19. 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下列哪一项不是树木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因( )
    A . 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 . 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C . 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D . 树叶表面生在大量的气孔
  • 20. 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 .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 . 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C .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D .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 21. 能发育成种子的结构是(  )
    A . 子房 B . 雄蕊 C . 雌蕊 D . 胚珠
  • 22. (2016八上·抚宁期中) 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 . 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B . 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C . 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 D . 选择阴雨天移栽植物
  • 23. 构成细胞的有机物有(   )
    A . 水、糖类、氧 B . 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C . 无机盐、维生素 D . 尿素、二氧化碳、糖类
  • 24. 实验探究表明,大豆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
    A . 成熟区 B . 伸长区 C . 分生区 D . 根冠
  • 25. (2017·玉林)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

    A . 光合作用 B . 呼吸作用 C . 蒸腾作用 D . 吸收作用
  • 26. (2016八上·台儿庄期中) 种子的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供小麦种子胚萌发的营养物质在(    )
    A . 种皮里 B . 子叶里 C . 胚乳里 D . 胚里
  • 27. (2018七上·蓬溪期末) 某生物实验小组对莴苣的增产实验中,发现每棵莴苣比原来增重不少。请问莴苣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
    A . 土壤中的无机盐 B . 土壤中的有机物 C . 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D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 28. 通过探究可以发现,大豆种子萌发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有(   )

    ①适宜的温度  ②充足的空气  ③明媚的阳光   ④肥沃的土壤   ⑤一定的水分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②⑤ C . ②③④ D . ②③④⑤
  • 29. 绿色植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表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B .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只有含氮、含磷和含钾的 C . 在花的结构中雌蕊比雄蕊重要,因为雌蕊才和果实的形成有关 D . 蒸腾作用散失了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
  • 30.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 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集中起来,统一处理 B . 植树造林,营造绿地 C . 多使用一次性饭盒、纸杯等制品 D . 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二、综合题
  • 31. (2017·兰州)

    如图为菜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结果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胚的组成包括(选填甲图中的序号),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其将发育成图乙的植株,在此过程中,营养物质来自图甲中的[].

    2. (2) 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③]

    3. (3) 结构[⑧]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它是由图甲中的[]发育而来的,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结构[⑦]中的向上运输.

    4. (4) 绿色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门户”是结构[⑥]中叶片上的

    5. (5) 结构[⑥]能进行作用,此过程能制造出有机物,同时吸收大气中的,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6. (6) 图甲所示的种子能吸入氧气分解,为其萌发提供能量.

  • 32. 资料分析

    显微镜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西。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上图中A是光学显微镜的结构,B、C是某同学在显微观察到的物像。

    1. (1) 当调节[3]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碰到玻片标本。
    2. (2) 该同学发现了一个理想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要想将该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他应向移动装片。
    3. (3) 该同学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污点仍然存在,你认为该污点的位置在
    4. (4) 假如B、C是口腔上皮细胞或根毛细胞,则B是细胞,C是细胞。
  • 33. 在下列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再将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

    (组别)

    场所

    阳光下

    阳光下

    黑暗中

    阳光下

    温度(℃)

    23

    23

    23

    5

    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潮湿

    发芽率

    98%

    0

    98%

    0

    1. (1) 如表的实验设计中共包含了组对照实验。
    2. (2) 设置甲组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可选用哪两组构成对照实验?。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可选用哪两组构成对照实验?
    3. (3) 每个培养皿中都放入一定量的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
    4. (4) 实验设计中,乙组和丙组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
    5. (5) 实验结果说明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6. (6) 甲、丙两组中均有1~2粒颗粒饱满完整的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
  • 34. 综合应用

    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养育了其他生物,成为生物圈的基石。请分析下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

    1. (1) 作为生物图中生产者的绿色植物,其细胞内有一座座“生产车间”,即(填“叶绿体”或线粒体”),为植物自身及人和动物提供了以生存的“产品”即有机物和
    2. (2) 为验证绿叶能够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某班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前,同学们先将盐载天竺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经过一系列操作,滴加璃液并冲洗后实验结果如甲图所示。请你判断,制造了有机物的是哪一部分?
    3. (3)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乙图是盛夏晴朗的一天,某绿色植物单位时间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曲线。请你分析并解读:

      bc段:二氧化碳吸收量逐渐增大,是由于清晨随着太阳再冉升起,光照逐渐增强,气温逐渐升高

      光合作用随之逐渐(填”“增强”或“减弱”);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逐渐降低,是由于随着光照强度和气温的进一步增高,部分气孔逐渐缩小或闭合,光合作用随之逐渐(填“增强”或“减弱”);a点和g点,表明夜间植物在释放二氧化碳,请你解释其原因:

    4. (4) 植树造林有利于维持碳一氧平衡,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5. (5) 绿色植物作为“生物的基石”,除了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以及推持碳一氧平衡以外,还有很多作用,请你说出几个方面(至少答出三方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