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2章 神经调节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 神经调节 章末检...

更新时间:2020-12-24 浏览次数:248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高二上·兰考月考) 如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包括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B . 刺激d 时,a 处不能测出局部电流 C . 在缩手反射中,b、c 位于大脑皮层 D . b 和c 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 e 处传到 f 处
  • 2. (2020高二上·洛南月考)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 .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 . 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 3. (2020高二上·林州开学考)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①小脑②脑干③大脑

    A . ①②③ B . ③②① C . ①③② D . ③①②
  • 4. (2020高二上·江阴期中) 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相应反射弧如图1所示。图2是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据图判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1中b是传入神经,d是传出神经 B . 图2中e处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C . 图3中物质f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 . f与g的结合可能使该处膜内外电位变成内正外负
  • 5. (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  )
    A .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 .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 .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 .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 6. (2020高二上·响水月考) 如图是某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若在a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结构①为效应器 B . ③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会被细胞体吸收 C . 在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在b处可能会测到电位变化 D . 若③处受到破坏,刺激b仍能引起②的反射活动
  • 7. (2020高二上·响水月考)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各中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身体平衡中枢位于小脑 B .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C . 若大脑皮层受损,则患者排尿反射丧失 D . 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将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 8. (2020高二上·响水月考)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在A点给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 9. (2020高二上·吉林月考) 图甲、乙均表示细胞的一部分,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甲、乙是同一个细胞的两个部分,则该细胞为神经元,图乙中a、c为兴奋区 B . 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兴奋在两者之间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 C . 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甲与乙之间应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且兴奋的传导方向应为甲→乙 D . 图甲在向外分泌物质,则甲可参与构成突触前膜,该物质的分泌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 10. (2020高二上·吉林月考) 如图所示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⑤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B . 结构③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C . 释放④的过程需要②提供能量,所以属于主动运输过程 D . 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由⑥⑦⑧构成的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 11. (2020高二上·兰考月考) 下图所示,如果a接受适宜刺激,则( )。

    A . 不会引起e收缩 B . 神经细胞b与d的兴奋是同步的 C . 在c处,兴奋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D . 一般情况下,e中细胞将消耗蛋白质分解释放的能量
  • 12. (2020高二上·兰考月考) 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   )
    A . 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 B . 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外流 C . 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内流 D . 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
  • 13. (2020高二上·兰考月考) 下列关于兴奋的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信息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 B . 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电位变化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导 C . 在突触上,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 D . 依靠形成局部电流回路进行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 14. (2020高二上·兰考月考) 下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B为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上动作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B中,药物对神经元的作用可能是阻断了部分Na通道 B . 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小 C . 图B中,药物对神经元的作用是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 D . 图A甲区域的膜电位是Na外流形成的
  • 15. (2020高二上·兰考月考) 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有(   )

    ①未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②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K+ 、Na+通透性增大

    ③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④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A . 一项 B . 两项 C . 三项 D . 四项
  • 16. (2020高二上·田阳月考) 下列有关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出神经 B . 根据脊髓灰质内容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C . 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前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狭窄部分(后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D . 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 17. (2020高二上·洛南月考) 下图为神经肌肉接点示意图。下列有关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兴奋传到①时,引起①处Na+通道打开,Na+涌出 B . 兴奋传到①时,乙酰胆碱以主动转运方式分泌 C . ②属于组织液,其中的O2含量不影响兴奋的传递 D . ②处的乙酰胆碱与③处的相应受体结合,可引起肌细胞膜产生电位变化
  • 18. (2020高二上·洛南月考) 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当a处受到刺激时,有3个电位计发生偏转 B . 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方向是B→C→D C . 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为0 D . 兴奋在神经元内和神经元间传导速度不同
  • 19. (2020高二上·大庆月考) 下图左图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右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图示中的横坐标表示距离刺激点的距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c段和①〜③段Na+通道开放,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增大 B . 若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增大,甲图中c点将上升 C . 静息电位是指图乙AB之间膜内的电位差 D . 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单向的
  • 20. (2020高二上·大庆月考) 神经细胞可以利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信息。下图a、b、c、d依次展示毒品分子使人上瘾的机理。据相关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 B . 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会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分子的重吸收 C . 据c图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 D . 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分解,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
  • 21. (2020高二上·林州开学考) 神经细胞膜上与Na+、K+运输相关的有钠–钾泵和离子通道,钠–钾泵每消耗1个ATP的同时运输3个Na+和2个K+。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根据图中ATP产生的位置可以确定B侧为细胞膜内侧 B . 根据图中Na+通道开启可确定该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 C . 该神经元兴奋一定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 D . 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使内部Na+数量少于外部
  • 22. (2020高二下·银川期末) 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从图中可以看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 B . 膜外局部电流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C . S点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的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D . S点受到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由Na+大量内流引起
  • 23. (2020高二下·银川期末) 关于反射活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 . 高等动物的反射需要脑或脊髓的参与 C .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 . 有的反射活动不需要神经递质参与
  • 24. (2020高二上·吉林月考)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两点分別为电表①和电表②两电极的中点,下列错误的是(  )

    A . 刺激a点,电表①不发生偏转 B . 刺激c点,电表①偏转一次,电表②偏转两次 C . 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 D . 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 25. (2017高二下·安庆期中)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 . 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使突触后膜电位差增加 C . γ﹣氨基丁酸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 D . 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一致,均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二、非选择题
  • 26. (2020高二上·田阳月考) 下图中甲所示为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乙所示为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

    1. (1) 图甲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电位。
    2. (2) 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性发生变化,钠离子大量流向膜,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乙中的段。
    3. (3) 如丙图,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 27. (2020高二上·兰考月考) 图甲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
    2. (2) 若刺激图甲中 b 点,则除 b 点外图中点可产生兴奋。甲图中共有个突触。
    3. (3) 图乙中突触后膜属于下一神经元的部分。
    4. (4) 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双向的);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双向的),原因是
    5. (5) 突触小体产生的神经递质是由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分泌,并通过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该过程属于细胞的作用。
    6. (6)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结合,会引起图乙中 B 细胞产生兴奋,使突触后膜上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 28. (2020高二上·洛南月考) 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兴奋在c点的传导方向与(填“膜外”或“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是
    2. (2) 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点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若刺激c点,图中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若刺激喷水管皮肤,c点处的兴奋传导是(填“双向”或“单向”)。
    3. (3) 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内流减少,导致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
    4. (4) 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29. (2020高二上·响水月考) 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    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填字母),由组成。
    2. (2) 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3. (3) 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填“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4. (4) 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是电位(填“动作”、“静息”)。

      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区段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