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1-02-24 浏览次数:1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O2 ③葡萄糖 ④Ca2+ ⑤血浆蛋白 ⑥胃蛋白酶

    A . 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⑥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 2. (2020高二上·南昌期末) 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 B . 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 .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 . 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 3. (2016高二上·芒市期中) 如果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用针刺指尖,正确的判断是(    )
    A . 能缩手,感觉疼痛 B . 不能缩手,感觉疼痛 C . 能缩手,无感觉 D . 不能缩手,无感觉
  • 4. 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
    A .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 .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 C . 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D . 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 5. 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1mg甲状腺激素能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微量、高效 B . 成人补充甲状腺激素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 C . 激素分子虽然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但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 D . 食物中缺碘,可能导致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 6. (2017高二上·西安期末)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

    A . 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 B .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 .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 D .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 7. 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
    A . 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尖端下面的一段 B . 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 . 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 . 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 8.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B . 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组的调节,又影响基因组的表达 C . 细胞分裂素主要是由根尖合成的,对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D . 脱落酸主要是由幼嫩的芽、叶合成的,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 9. 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 .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B . 某森林中每平方千米猞猁的数量 C . 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D . 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的个体数
  • 10. 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 . 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 . 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 . 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 11. 如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生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B . 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 . 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e点时进行 D .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 12.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 温度、食物 B . 温度、光照 C . 温度、温度 D . 光照、食物
  • 13. 森林中生物防治松毛虫的常用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投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与松毛虫、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分别为(   )
    A . 竞争和互利共生 B . 捕食和互利共生 C . 寄生和捕食 D . 捕食和寄生
  • 14.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
    A . 影响因素不同 B . 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C . 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D . 起始条件不同
  • 15. (2015高二上·太和期末) 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
    A . 消费者和分解者 B . 生产者和消费者 C .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 生产者和人
  • 16.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 B .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 C .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食草动物一定是第二营养级 D . 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 17.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   )
    A . 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B . 所具有的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C .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 D . 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 18. (2017高二下·辽宁期中)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 . 心猿意马 B . 飞蛾扑火 C . 花香引蝶 D . 老马识途
  • 19.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哪个选项体现了间接价值(   )
    A . 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 . 研究人员利用野生水稻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C . 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 . 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
  • 20. (2015高二上·安阳期末) 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  )
    A . 建立植物园和动物园 B . 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C . 建立自然保护区 D . 养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和习惯
二、综合题
  • 21. 下图(一)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图(二)是一个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一)中表示感受器的是编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图(一)的中枢中共有突触个。
    2. (2) 图(二)中的结构“1”表示,释放的物质“3”表示。其中“4”(突触后膜)是由形成的。
    3. (3) 图(二)中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由A到B,完成兴奋传递过程中信息转换模式为:;兴奋只能由A→B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 22. 下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内局部组织结构及其相关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三为甲状腺分泌活动调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甲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2. (2) 乙图中的抗体是由细胞产生的,其化学本质是
    3. (3) 图三中“激素Ⅰ”和“激素Ⅲ”分别是
    4. (4) 若“+”和“-”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请用“+”或“-”表示图三中A、B、C、D四处的作用性质:A,B,C,D
  • 23.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促进根、茎生长的最适浓度依次是
    2. (2) 分析10-8mol/L对根、芽、茎的作用,得出的结论是
    3. (3) 从三条曲线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
  • 24.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简化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食物网共有条食物链,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2. (2) 图中食虫鸟属于消费者、第营养级,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
    3. (3) 在“牧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兔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期内会引起的变化是
  • 25. 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通过上图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
    2. (2) ④表示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
    3. (3) 由上图可得:碳循环的特点是;同时,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