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1-01-04 浏览次数:18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 . 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 . 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 . 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 .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 2. 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物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
    A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 . 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 近代中国主动开放市场惠及乡村 D .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 3. 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在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帜才有生路吗?”你认为这件事最有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 4. “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反映了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它体现了工业革命后,半殖民地人民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抗争和对封建统治的质疑。”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 . 绝对否定传统农业文明 B . 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C . 体现了不同文明的交织 D . 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而失败
  • 5. “它(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人华北:使上国帝京(北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段文字描述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 . 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B . 维护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C .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 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 7. 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   )

    瓜分中国

    A . 背景 B . 目的 C . 性质 D . 影响
  • 8. 1895年以后,列强称中国为“正躺在死亡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将“分配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提上议程。这个“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
    A . 三国干涉“还辽” B . 黄海大战的爆发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 9.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 . 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 . 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C . 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D . 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 10. 某历史兴趣小组编排一幕反映1900年中国社会的历史课本剧,下列情境符合史实的是(   )
    A . 签订《辛丑条约》 B . 清军拆毁大沽炮台 C . 义和团战士中弹倒下 D . 慈禧太后作为“祸首”被惩办
  • 11.
    据下图可知,通商口岸的开设(   )

    中国近代开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A . 都是在我国沿海地区 B . 都为了进行鸦片贸易 C . 和侵华战争路线吻合 D . 由沿海地区深入内地
  • 12. (2018八上·垦利期中)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取而代之以共和国家”。他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

    A . 推翻清朝统治 B . 建立共和制 C . 推翻封建制度 D . 建立君主立宪制
  • 13.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

    ①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4. (2016·济宁)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 . 君主立宪时代 B . 民主科学时代 C . 民主共和时代 D . 尊孔复古时代
  • 15. (2020·贵港模拟)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   )
    A .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B .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 土地革命,分田地 D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16. 伍修权曾作《七律历史转折》一诗:“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革命“上新途”的转折点是指(   )
    A . 飞夺泸定桥 B . 四渡赤水河 C . 遵义会议召开 D . 三大主力会师
  • 17.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是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下列人民英雄属于这一阶段的是(   )
    A . 刘胡兰 B . 邓世昌 C . 陈化成 D . 杨靖宇
  • 18.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时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A . 戊戌变法的失败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双十协定”的签订 D . 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 19. “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史论”则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 . 辛亥革命后,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 B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 C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落后 D . 近代中国的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都建立了庞大家族企业
  • 20. (2017·兰陵模拟) 报纸是政策、新闻、广告宣传的重要媒介,下列哪一份是中国创办的最早的报纸(    )

    A . B . C . D .
二、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三、综合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他们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如下)

    年代

    哲学

    宗教

    自然

    应用科学

    社会

    科学

    历史

    地理

    文学

    艺术

    合计

    年平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2

     

    1896-1911

    38

    172

    366

    238

    136

    958

    63.86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救亡”成了近代历史的第一主题。虽然我们不得不向西方学习,但总感到“先生”很可恶,老欺侮“学生”。“救亡”与“启蒙”成了一对矛盾,不容易处理好。西方人常说要敢于同魔鬼打交道。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 (1) 材料一中“漂亮的拳击手套”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洋务派的“实际行动”。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1895年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走向近代过程的特点。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孙文(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单;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共产国际)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问题的解决》

    材料二: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筑梦中国》(第一集)

    材料三: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国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的“同盟”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其结成“同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过程。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共产党为解决此问题做了哪些努力?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认识。
  • 28. 历史图片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图说党的历史”为主题开展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党的创立)

    图—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

    图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

    (发展壮大)

    图三 1929-1932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图四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1937—1940)

    (走向胜利)

    图五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图六 三大战役形势图

    1. (1) 图一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具有怎样的特点?根据图一图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2. (2) 图三到图四反映了中国革命的中心和任务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 (3) 图五和图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4. (4) 通过参与“图说党的历史”活动,谈谈你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