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太和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01-21 浏览次数:1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 1. “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下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正确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它与以往旧哲学的区别是(   )

    ①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的改造世界

    ②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③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

    ④旧哲学从没有过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 1935年,无产阶级斗士方志敏曾描绘过令他心驰神往的“理想中国”:“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富裕将代替了贫穷……”祖国今天的繁荣富强印证了方志敏的预言。下列名句与方志敏的“理想中国”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
    A .   你把周围的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B . 人性最深切的需求也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 C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 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人民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让“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愈加闪耀。这表明(    )
    A . 新中国70年的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的过程 B . 新中国70年的发展是客观实在性依赖于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C . “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承载着新中国70年的伟大奋斗历程 D . “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来源于新中国70年的伟大奋斗历程
  • 5. (2020高二上·绥化期末)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l1月4日发布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指出,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平等保护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和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全面保护物权、债权、股权,及知识产权和其他各种无形财产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强化法律实施.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之所以出台《意见》保护各种产权,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A . 产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 B . 产权的调整和完善决定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C . 生产关系的变革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 D . 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更合适的生产方式
  • 6. (2020高三上·大庆月考) 阿里巴巴达摩院联合阿里云针对新冠炎临床诊断研发了一套全新AI(人工智能)诊断技术,可以在20秒内准确地对新冠肺炎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判读,分析结果准确率达到96%,大幅提升了诊断效率。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AI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②AI基于数据处理能力使自身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AI在实践中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AI是人类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了现实的东西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2019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新年贺词引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习主席在贺词中提到:“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下列古语,这句话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
    A .   千钧之力,聚于涓埃 B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 .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 D .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 8. (2020高二上·余姚月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普治之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上述乡村治理体系体现的系统优化方法的是(   )
    A . 系统具有有序性,乡村治理要坚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B . 系统具有客观性,乡村治理要发挥创新思维改造世界的作用 C . 系统具有整体性,乡村治理要注重发挥要素对系统的决定作用 D . 系统内部结构具有优化趋向,整体功能必然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 9. “小康指数”包括11个关键词:休闲指数、点饮食指数、公共服务指数、居住指数、生命指数、生态指数、教育指数、消费指数、平安指数、信用指数和快乐指数。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其中某一指数明显改进,在提升生活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如果某一指数的下降却往往会给生活幸福感带来崩塌效应。这表明(    )

    ①系统优化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关键②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③工作中要着眼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功能

    ④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0. (2020高二上·佳木斯期中) 毛泽东说:做好了一切准备,即使发生最困难的情况,也不会离原来的估计相差太远。所以,根本的就是这两条:一是争取最有利的局面;二是准备应付最坏的情况。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①未雨绸缪,提高认识事物的预见性    ②防微杜渐,防止事物性质发生变化

    ③勇往直前,改变自在事物固有联系    ④居安思危,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在《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冯谖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此即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来历。由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①“狡兔”居安思危的智慧是实践历练的成果②高枕无忧者往往忽略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 

    ③“狡兔”行为启示我们要抓住时机促质变④故事启迪我们应未雨绸缪,做到有备无患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 12. 2020年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此次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旨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创新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根源于实践的社会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

    ③银企间既对立又统一,有利于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④坚持了与时俱进,有利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是浙江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从所含哲理看,下列观点与材料最接近的是(    )
    A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 .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C .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D .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 14. 温馨惬意的旅馆型书店、舒适方便的餐厅型书店、科技感十足的VR书店……虽然近年来实体书店备受网络书店的冲击,但还是有很多实体书店因个性突出、匠心独运,契合了读者需求,成为城市的新名片。由此可以看出(      )
    A . 建立与现代生活的新联系是实体书店发展的重要途径 B . 创意和个性是影响实体书店经营成败的决定因素 C . 实体书店在对自身的全盘否定中焕发活力 D . 实体书店的创新发展必须依靠现代科技
  • 15. 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有时只在举手之劳间;换用节能灯、使用再生纸、自带购物袋……我们能否逃脱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灾难?答案由你我的行动决定。”这段话启示我们(     )

    ①价值观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②必须重视局部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④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2020高二上·江苏开学考) “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价格,如果与大闸蟹绑在一起就是大闸蟹的价格。”“一个人与不一样的人在一起会出现不一样的价值,一个人在不一样的平台中价值也不一样。”这两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

    ③物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一定客观条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7.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离开劳动,不可能一个快乐的失败者,本身就是另一个胜利者有真正的教育。”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这表明(    )
    A . 美好生活在劳动中创造 B . 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 . 育人是劳动的根本目的 D . 劳动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18. (2020高二下·郸城月考) 每到岁末年初,中国国家主席都会对全国人民发表新年贺词,以下是网友总结的近五年新年贺词中的“金句”,这些贺词(   )

    年份

    金句

    2014

    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

    2015

    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

    2016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2017

    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8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019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2020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①可以直接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物质力量

    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④表明拼搏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9. (2020·石景山模拟) 在“汉语盘点2019”揭晓仪式上,“稳”“我和我的祖国”“难”“贸易摩擦”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所谓“微言大义”,这些热词(   )

    ①直接展现出社会心理和情绪          ②在对现实反思的基础上,超越于时代

    ③勾勒出我国文化的多彩与进步        ④是感知社会发展最为敏感的神经末梢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0. “十二岁陡崖”和“高一最强”,这两种现象道出了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症结。

    解决以上问题,需要(    )

    ①注重关键阶段,提升高一和初一学生的身体素质②重视客观条件,加大体育场馆建设力度

    ③做到统筹兼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坚持价值引领,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对于人终身发展的作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21. 简单生活,从而获得最大的精神自由。人民日报曾连续发文倡导简单生活。倡导简单生活,这是基于(    )
    A .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 . 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C .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D .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
  • 22. 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    )

    A . 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 B . 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 C . 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 D . 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
  • 23. 如今,因为工作、社交、学习等各种需要,很多人都加入或者被加入数个或者数十个微信群。交流信息、沟通联络,微信群很方便;而一些微信群内消息全天不断,无用信息多、甚至还有人在群里卖起了东西,让人不厌其烦。这说明(    )
    A . 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提高 B .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D . 新事物成长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 24. (2019高二上·安徽期中)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的这首《杨柳枝词》借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因而不能得到欣赏的境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从枝条着手描写柳树的美态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②荒园孤柳等景观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

    ③一株垂柳荒凉冷落的处境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世界

    ④诗人大胆突破固有诗词创作规律使该诗艺术力量感人至深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5.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却假装知道;很多事情我们知道,却假装不知道;很多时候我们不开心,却假装很开心。”这意味着(    )

    ①“开心”和“不开心”之间的差异性是存在的,客观绝对

    ②“知道”和“不知道”之间不存在任何统一性,无法相容

    ③“假装开心”不是真的“开心”,假象难以表现事物本质

    ④“假装知道”以非正面的形式表达出“不知道”的真情况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该工程集桥、岛、隧为一体,全长55公里,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跨海集群工程,被外媒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自2009年12月动工以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面对重重考验,运用多项尖端科技,攻坚克难推进工程建设,取得了500多项专利技术。在解决最长沉管隧道、外海人工岛、超大规模外海钢桥等世界性难题中,建设者们独创的一系列新成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港珠澳大桥联通了天堑,跨越了制度差异,联通了人心。两种制度,三地共建,利益共享,这种模式举世无双。

    港珠澳大桥折射出中国的发展思路。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港珠澳大桥拉近了港澳与内地的距离,香港到珠海、澳门的陆路车程从3个多小时缩减到了半个小时,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由此成型。港珠澳大桥像一条海上巨龙,连通香港、珠海、澳门,不仅惠及三地,还将对整个珠三角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体现了中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点?
    2. (2)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3. (3) 有人说:“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表明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进行简要评析。
  • 27.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判断,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听取与会专家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强调要以辨证思维看持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还要善于解决问题,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知识,说明我国如何以辩证思维迎接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 28. (2020·天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事异时移,法随时变。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