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16 浏览次数:8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膜面积与磷脂分子层面积相等 B . 脂质中只有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 C . 真核细胞的生物膜上都含有丰富的糖类 D .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能组成核酸的糖有两种
  • 2.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在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B . 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C . 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D . 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 3. 下列关于酶的分布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催化ATP水解的酶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存在 B . 人体细胞中含有催化分解葡萄糖生成乙醇的酶 C . 高度分化的细胞内均不存在具有解旋功能的酶 D . 在组织液中不应含有降解激素或神经递质的酶
  • 4.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物质变化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 小麦萌发过程中,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升高 B . 人体细胞内O2与CO2的比值,细胞质基质内比线粒体中高 C . 月季花瓣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下降 D . 适宜光照下生长的黑藻,遮光后叶绿体中ATP/ADP的比值升高
  • 5. 近日,科学家发现细胞可以转变成一种侵人性、液体状的状态,以随时在身体的狭窄通道(血管样通道)内移动,这种转化是由溶血磷脂酸(LPA)化学信号触发的,阻断该信号可以阻止癌细胞的扩散,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形态的改变伴随着新蛋白质的合成 B . 癌细胞表面可能存在溶血磷脂酸(LPA)的受体 C . 正常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LPA受体的相关基因 D . 抑制LPA信号的触发可以从根本上抑制癌症的产生
  • 6. 下列关于精子的形成过程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 . 若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种配子,则该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B . 若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1种配子,则该过程中不应发生了交叉互换 C .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细胞内所有非等位基因都会进行自由组合 D .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
  • 7. 某动物的耳型有圆耳和长耳两种类型,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圆耳对长耳为显性。由于受雌性激素的影响,在雌性个体中都表现圆耳。已知该动物一窝能产生很多后代,且雌雄比例相等,成活率相同。现有一对均表现圆耳个体交配,后代圆耳和长耳之比不可能出现(   )
    A . 全表现圆耳 B . 7:1 C . 4: 1 D . 3:1
  • 8. 艾弗里及其同事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的实验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S型菌DNA的纯度越高,转化的效率就越高 B . 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菌DNA的作用 C . 添加S型菌DNA的培养基中只长S型菌落 D . S型菌的DNA可使R型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
  • 9. Qp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Qβ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不同 B . 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种蛋白质 C . 先进行QβRNA的翻译,后进行QβRNA的复制 D . Qβ噬菌体在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内可进行复制
  • 10. 植物基因D控制某蛋白质的合成。研究发现,在基因D中插入某小段DNA序列后,该蛋白质的结构出现变化,植物的性状也发生改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变异改变了染色体中基因的数目和次序 B . DNA序列的插入未改变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C . 基因均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D . 该变异导致种群基因库和生物进化方向发生改变
  • 11. 下图表示两种发生在生物体中的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所有病毒都只有①过程发生,没有②过程 B . 两种变异均发生了基因位置的改变 C . 两种变异中涉及的碱基对数目①比②少 D . 两者均可以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
  • 12. 地中海贫血症由常染色体上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其显隐性关系为A>A+>a,并且A和a均为致病基因。已知一对患病夫妇生有一正常儿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正常儿子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B . 夫妇中至少有一方的基因型为AA+ C . 复等位基因的出现是通过基因突变实现的 D . 该对夫妇生育正常儿子是通过基因重组实现的
  • 13.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太空诱变育种的热潮。太空育种一般要经过“诱变一自交—杂交”才能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纯合品种经诱变后代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 B . 自交的目的是获得单株具有优良性状的纯合植株 C . 杂交的目的是获得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品种 D .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
  • 14.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共同进化是不同种群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B . 只有形成生殖隔离才能阻止种群间进行基因交流 C . 进化一定能导致新物种产生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 D . 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可以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 15. 如图表示某海城中海葵的进化模式,其中圆圈表示海葵,箭头表示沟葵的变异,箭头的短线表示被淘汰的变异个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海奏的进化方向一定取决于海葵发生变异的方向 B . 海葵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 . 海葵1进化到2,说明环境对生物选择对象是基因型 D . 只要海葵的基因库发生改变,海葵就产生了生殖隔离
  • 16.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无子番茄的无子性状不能遗传,无子西瓜不可育但无子性状可遗传 B .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 C . 转基因技术是通过直接导入外源基因,使转基因生物获得新性状 D . 家庭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若几代人中都出现过才是遗传病
二、多选题
  • 17. 如图a~e表示某动物(2n)体内某器官中处于不同分裂阶段的五个细胞,图中表示核DNA或染色体的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五个细胞定都在进行减数分裂 B . 图中只有两个细胞内的染色体具有染色单体 C . 图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 D . c细胞取自精巢,该细胞的名称定为精原细胞
  • 18. R -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 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的非模板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下列关于R- loop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与R-loop结构相比,正常DNA片段不存在A与U的配对 B . R- loop 结构的三条链中相邻核苷酸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C . R- loop 结构的形成导致相关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量降低 D . R- loop 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一定相等
  • 19. 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甲、乙两病分别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若II7为纯合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病、乙病致病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B . II5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C . II8与II4生下健康孩子的概率是1/4 D . III10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
  • 20. 四倍体的巨蜂葡萄比较:四倍体葡萄更高产、优质,抗病。受到广泛推广已有取代二倍体葡萄的趋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二倍体葡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四个染色休组 B . 四倍体葡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 . 确认葡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好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D . 将二倍体葡萄细胞低温诱导后置于显微镜下.可看到三倍体细胞
三、综合题
  • 21. 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利用溶酶体选择性清除自身受损、衰老的细胞器,或降解过剩的生物大分子,供细胞回收利用的正常生命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真核细胞中,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错误折叠,可能成为细胞自噬的对象,这种蛋白质的错误折叠过程可能发生在(填细胞器)中。通常,细胞中具有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需要有正确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
    2. (2) 自噬过程主要依赖于溶酶体内水解酶的作用,水解酶的最适pH为5,若少量溶酶体破裂,水解酶溢出一般不会损伤细胞结构,其原因是
    3. (3) 研究发现,细胞内的介导分子可结合过剩的蛋白质进入溶酶体,而过剩的蛋白质不与介导分子结合很难进入溶酶体,该现象说明介导分子与溶酶体膜受体蛋白之间存在。哺乳动物在冬眠时细胞内介导分子明显增多,从细胞内物质利用的角度分析,合理的解释是
  • 22. 将某绿色盆栽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暗处理后,测得容器内CO2和O2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如图所示),在天气晴朗时的早6时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继续测量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图甲所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CO2的吸收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8时比6时CO2含量增加的原因是。8时,该绿色盆栽植物的叶肉细胞内产生[H]的场所有
    2. (2) 图中20时之后,曲线不再沿水平虚线上下对称,分析原因可能是
    3. (3) 图乙中,光照下该绿色盆裁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快的温度是,假设每天光照12小时,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
  • 23. 下图所示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合成③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作为原料,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一般合成蛋白质的第一步是③与核糖体结合,随后携带氨基酸的tRNA进入P位与起始密码子(填图中序号)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2. (2) 合成蛋白质的第二步是能与第二个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的tRNA携带氨基酸进入位。第三步是在合成蛋白质相关酶的作用下。P位的氨基酸通过的形成而转移到A位的tRNA上。
    3. (3) 第四步是核精体沿③从5'端向3'端移动一个密码子的距离,使A位的“肽链一tRNA”进入位。 循环进行上述的第三、四步,直到遇到为止。
    4. (4) 若该真核细胞的DNA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Q)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分别为U-A、A-T、G- C、C-G,推测“Q”可能是
  • 24. 蜀山黑鸡是二倍体生物:含78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黑鸡羽毛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Ⅱ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黑鸡具有独特的营养、滋补、滋阴、补肾、添精、抗癌等独特药用功效和观赏价值。于是,科学家采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新品种限性班纹雌性黑鸡。产量和营养价值更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黑鸡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条染色体。
    2. (2) 黑鸡的B基因可编码某种蛋白,转录时,刚转录出来的mRNA所含的碱基数大约是组成该蛋白的氨基酸数的90倍,最可能的原因是;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到结束约10秒钟,而实际上合成60个该蛋白只需要1分钟,其原因是
    3. (3) 图中变异黑鸡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由变异黑鸡培育出限性斑纹雌性黑鸡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图中的限性斑纹雌性黑鸡的基因型为
    4. (4) 在生产中,可利用限性斑纹雌性黑鸡和无斑纹雄性黑鸡培育出可根据体色醉别幼鸡性别的后代。请用遗传图解和适当的文字,描述选育过程。
四、实验题
  • 25. 某植物秸秆利用价值较高,已知高秆、矮秆和抗病、感病是该植物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A-a和B- b控制且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 (1) 现有矮秆抗病植株和高秆感病植株,可采用育种的方法短时间内培育出人们所需要的纯合植株。
    2. (2) 矮秆抗病植株(甲)和高秆感病植株(乙)杂交.F1均为高杆感病植株,由此推导出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F1与甲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高轩感病:矮秆感病:高秆抗病:矮秆抗病=1:1:2:2。推测出现该比值的可能的两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F1产生含有基因的配子50%致死。

      第二种原因:植株幼苗期有50%死亡。

      ①为检测具体原因,让F2中矮秆感病自交,若所得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符合第一种原因;若所得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符合第二种原因。

      ②该植物的一个种群中有高秆感病、矮秆感病、高秆抗病、矮杆抗病四种表现型,对应比例为1 :1:1: 1,该植物种群随机受粉,如此繁殖下去.该物种(填“是”或“否”)发生了进化.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