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

更新时间:2020-12-05 浏览次数:16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共60分)
  • 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中反映的农民生存状况的根源是(   )
    A .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B . 封建土地所有制 C . 封建官僚等级制度的确立 D . 封建迷信思想的散布
  •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 . 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 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协调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协调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3. 某校开展了一次有关“原始社会生存状况”的研讨,假如你参加此次研讨活动,你认为在原始社会早中期能够见到的生活状况有( )

    ①人们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相关劳作

    ②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生活资料

    ③个体劳动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④氏族长拥有高度集中的管理权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我国经济发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目前,我国面临的更加突出的问题是(   )
    A .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B . 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C . 行业发展的不协调 D .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 5. 古人云:“辨方位而正刚。”党的十九大顺应时代前进潮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精辟概括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阶段性特征,庄严宣告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   )
    A . 我国已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C . 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 我国已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
  • 6.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一被奉为金句的“心灵鸡汤”中,“远方”可以指人们的心中的梦想,如果它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中国梦”,应该是(   )
    A . 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 . 维护国家安全 C . 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D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7.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 . 毛泽东思想 B . 邓小平理论 C . 科学发展观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8. (2020高一下·海淀月考) 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是(   )
    A .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 . 十月革命的胜利 C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 9. 全面抓好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事关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深化。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其初心和使命是(   )

    ①确保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领导    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④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该( )
    A . 努力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 B . 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C . 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D . 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 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___。( )
    A . 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B . 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 C .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D .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 1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经济总量增长超170倍,工业增加值增长超970倍,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不足100元、50元增加到约4万元、超1.4万元,国人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延长到77岁……新中国虽低位起步,但用70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种种事实表明(   )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只是表现在经济建设方面

    ③中国人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中国道路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

    ④中国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3. 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

    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②为中国人民谋和平
    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④为中华民族谋未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1917年11月7日,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③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思想    ④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   )

    ①唯物史观    ②剩余价值学说
    ③《资本论》   ④《共产党宣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6.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 . 与时俱进 B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17.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
    A . 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B . 改革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 改革改变了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 . 改革改变了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 18.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于1956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起始于1978年,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
    A . 毛泽东思想  B . 邓小平理论 C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 科学发展观
  • 19.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 .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B . 为人民谋幸福 C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 为人类谋和平
  •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   )
    A .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B . “八个明确”“八个坚持” C . “十四个明确”“八个坚持” D . “十四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 21.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 新政协的召开 D .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 2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状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始于(   )
    A . 鸦片战争 B . 甲午海战 C . 辛亥革命 D . 戊戌变法
  • 23.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国梦离不开每个中国人的梦,更离不开少年的梦。只有把少年梦融入中国梦,一个个“小梦”才能汇成“大梦”,少年梦才能托起中国梦。这说明(   )
    A . 少年的梦想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相连 B . 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C . 少年的梦想就是中国人的梦想 D . 少年的梦想就是中国梦
  • 24. 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顺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 . ①→④→②→③ B . ③→①→④→⑨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③→②→①
  • 25. 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 人民日益増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 .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C .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 26.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 . 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B .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 C . 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27. 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小明同学搜集了1984年的一些资料信息,如下表所示。由这些资料可以推断出( )

    1月

    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①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②农村开始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③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④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 28.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 气候变化 B . 自然环境 C . 劳动 D . 食物
  • 29. 有学者说:“资本家发财致富是由于节约和对于劳役所得作出的牺牲的储蓄,再加上大胆的、富于想象力的聪明狡黠的投资”“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人的工资不是越来越高了吗?工人的待遇不是越来越好了吗?”上述观点(   )

    ①企图掩盖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②力图美化资本主义制度

    ③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④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30. 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意义在于(    )
    A . 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B . 国营经济一统天下 C . 集体经济发挥主导作用 D . 公私合营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二、简答题(共20分)
  • 3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
  • 32.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1. (1) 道路自信——请写出这条道路的全称。
    2. (2) 理论自信——改革开放以来,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 33. 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万英镑。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1825~1826年间,英国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 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爆发了经济危机。
    1. (1) 结合材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2.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 34. 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习近平主席在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谈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有希望。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 (1) 你认为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追求的梦想是什么?
    2. (2) 请结合材料谈一谈如何共圆中国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