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教研合作体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0-11-02 浏览次数:25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
  • 1. 在历次发掘中,共发现分属四十多个男女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十多万件石器和石片,还有灰烬层厚达6米的用火遗迹。该遗迹可能是(    )
    A . 北京人遗址 B . 河姆渡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商代殷墟
  • 2. 下列文物中,能够印证中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有(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2020·南京) 某遗址考古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稻作生产工具是骨耜。该遗址可能是(    )
    A . 北京人遗址 B . 山顶洞人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半坡遗址
  • 4. 下列不属于半坡与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生活方式的是(    )
    A . 种植农作物 B . 饲养家畜 C . 聚落生活 D . 打制工具
  • 5.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农业技术(工具):(    )

    ①骨耜   ②铁农具和牛耕  ③采用“刀耕火种”  ④耒耜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①④② D . ④③①②
  • 6. 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
    A . 炎帝和黄帝 B . C . D .
  • 7.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开垦耕种”“黄帝的妻子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 农耕文明 B .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 神话传说 D .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 8. 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    )
    A . 黄帝 B . C . D . 炎帝
  • 9.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列示意图中①②对应的朝代是(    )

    ①→商朝→②→春秋→战国

    A . 夏朝、东周 B . 夏朝、西周 C . 秦朝、西周 D . 秦朝、东周
  • 10. (2019·菏泽) 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 . 禅让制的推行 B . 世袭制的出现 C . 分封制的实行 D . 郡县制的推广
  • 11. 《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记载:“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材料不能说明(    )
    A . 分封功臣和亲属 B . 当时实行分封制 C . 诸侯向天子进贡 D . 建立一些诸侯国
  • 12. 《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据引文,夏、商灭亡共同原因是(    )
    A . 洪水泛滥 B . 战乱频繁 C . 分封诸侯 D . 丧失民心
  • 13. 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
    A . 陶器 B . 青铜器 C . 活字字模 D . 瓷器
  • 14. 某次考古发现大量的铜器、玉器、石器,而最著名的当属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这次考古现场可能是在(    )
    A . 北京人遗址 B . 河姆渡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商代殷墟
  • 15. (2019·南京)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    )
    A . 20万年前 B . 距今10000年左右 C . 春秋战国时期 D . 北朝时期
  • 16. 孔子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书,名叫《春秋》。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前期成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 . 国人暴动 B . 周平王东迁洛邑 C . 齐桓公成为霸主 D . 韩赵魏三家分晋
  • 17.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 18. 齐桓公采纳他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
    A . 管仲 B . 商鞅 C . 韩非 D . 姜子牙
  • 19. 蒲松龄在自勉联中写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的下联主要讲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齐国称霸 B . 晋国称霸 C . 楚国称霸 D . 越国称霸
  • 20. (2020·东营) 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 周王室衰微 B . 分封制崩溃 C . 兼并战争不断 D . 注重兴修水利
  • 21. 战国时期的显著特征是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下列战役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 . 城濮之战 B . 阪泉之战 C . 牧野之战 D . 长平之战
  • 22. 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 .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 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 . 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
  • 23.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读右图,该变法发生在何处(    )

    A . B . C . D .
  • 24. (2018·滨州)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 . 国家产生 B . 文明起源 C . 政权分立 D . 社会转型
  • 25.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主要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
    A . 都江堰 B . 驰道 C . 灵渠 D . 大运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填空。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农作物

    ⑴根据图片,史前时期居民能够种植:__________。

    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利簋

    ⑵该文物反应了________(朝代)建立的历史信息。

                                                                           

    河南殷墟遗址出土的卜辞

    ⑶卜辞上的文字刻写在________。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________的重要阶段。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重的青铜器

    ⑷该文物是________。它的出土展示了____朝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春秋古墓出土的金属货币

    ⑸该文物出土数量增多反映________(行业)逐渐活跃。

    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

    ⑹该文物反映了在农业上________(材质的)工具和________技术逐步推广。

    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古代历史?

    1. (1) 根据图片,史前时期居民能够种植:
    2. (2) 该文物反应了(朝代)建立的历史信息。
    3. (3) 卜辞上的文字刻写在。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的重要阶段。
    4. (4) 该文物是。它的出土展示了朝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5. (5) 该文物出土数量增多反映(行业)逐渐活跃。
    6. (6) 该文物反映了在农业上(材质的)工具和技术逐步推广。
    7. (7)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古代历史?
  •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图一王朝的建立者是谁?写出该王朝的历史地位。该王朝开创的哪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2. (2) 从图一到图二,早期国家的地域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巩固疆土,图二王朝建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例商周时期典型的文明成果。
    3. (3) 材料二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据材料,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举一例规模最大的兼并战争。
    4. (4) 综上所述,概括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 28.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图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1. (1) 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请将下面示意图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A      B     C     D

    2. (2) 材料一中,商鞅代表的是哪个阶级?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这些“守旧群臣”利益损害最大的是哪一项?
    3. (3) 材料二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材料认为其产生怎样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和作用是什么?
    5. (5)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谈谈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