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慈溪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6-08-12 浏览次数:10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 1. 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2.

    下边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  )

    A . “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 . 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C . 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 D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
  • 3.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

    A .   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 . 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 . 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 . 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 4.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  )

    A .   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 . 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 . 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 . 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 5.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

    ②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

    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

    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6.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  )

    A . 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 B . 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 C . 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 . 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
  • 7. 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利的是(  )

    A . 四国条约 B . 五国海军条约 C . 九国条约 D . 凡尔赛和约
  • 8. 关于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挑战,逐步崩溃 B . 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 C . 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 D . 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 9.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

    A . 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B . 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C . 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 D . 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 10. 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一事实

    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

    ③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            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④
  • 11.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实际起到的作用是(   )

    A . 维护凡尔赛体系 B .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 . 实施绥靖政策 D . 维护美国利益
  • 12. 有网友看了下面这幅政治漫画后,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

    A . 英法设计,美国造桥 B . 美国设计,英法造桥 C . 国会设计,总统造桥 D . 总统设计,国会造桥
  • 13.

    下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

    A . 美国、英国、法国 B . 英国、法国、苏联 C . 美国、英国、苏联 D . 美国、法国、苏联
  • 14. 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  )

    A . 吞并奥地利 B . 割占苏台德地区 C .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 . 进攻波兰
  • 15.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 . 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 . 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 . 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 . 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 16.

    下图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右边床上依次是: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下列各项是对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此图反映的时间可能在二战前夕或二战初期 B . 左边床上的人说的话反映了美国当时的心态 C . 此图反映了当时欧洲危机重重 D . 此图揭示了美国对当时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
  • 17.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下列关于二战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⑤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④⑤
  • 18.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 孔子 B . 墨子 C . 普罗塔戈拉 D . 亚里士多德
  • 19.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0.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

    A . 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 . 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 . 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 . 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 21.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国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2.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段记功石刻说的是(    )

    A . 周天子分封天下 B . 秦始皇统一六国 C . 汉武帝开拓疆土 D . 唐太宗贞观之治
  • 23. 唐太宗说过“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出(    )

    A . 民贵君轻的思想 B . 农业为本的思想 C . 君治为本的思想 D . 心存百姓的思想
  • 24. 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是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

    A . 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 . 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 . 民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 . 唐朝疆域大大超过以前朝代
  • 25. 下列孔子的言论,反映其“礼”的思想的是(    )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 “过犹不及” C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 . “有教无类”
  • 26. 在古代孔子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现在党和政府提倡“以德治国”,说明(    )

    A . 无论任何时代,我们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 . 对传统儒学我们应该批判性地加以继承 C . 从古至今孔子的思想始终是中国的主导思想 D . 治理国家的方法是德治胜过法治
  • 27. 亚里士多德与其弟子被称为“逍遥学派”,主要原因是(    )

    A . 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B . 与马其顿王室的关系密切 C . 他们勤奋思考努力研究 D . 其研究脱离社会实际
  • 28. 对古代西方三位著名学者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B .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C .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D .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柏拉图
  • 29. 都提倡“中庸”思想的东西方两位先哲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热衷于教育事业 ②都曾致力于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 ③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他们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学科(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30. 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1939 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 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的方针;会后英美联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5年 5月,美军攻占柏林,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性错误?(    )

    A . 1处错误 B . 2处错误 C . 3处错误 D . 4处错误
二、综合题
  • 31. 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陈登原《国史旧闻》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

    ——《汉书·食货志》

    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

    ——《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

    (唐太宗说)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 (2) 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3. (3) 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联系。

    4. (4) 据材料三、四,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5. (5) 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

  • 32. 有人称他是一位坐在轮椅上,带领美利坚合众国这艘巨轮渡过严重经济危机、走向繁荣、赢得战争的“船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3月4日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第一个任期终了的1936年,面对国民收入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

    ——《坐在轮椅上的“船长”》

    材料三、关于罗斯福总统,我们可以说,如果他当时没有采取他实际上采取的行动,如果他心中没有感受到自由的汹涌波涛,如果在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极端危难时刻,他没有下定决心援助英国和欧洲,那么人类就会陷于可怕的境地,在若干世纪之内人类的整个前途就将沉沦于屈辱和灾难之中。

    ——《丘吉尔回忆录》

    材料四、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发表演说:“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信赖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

    ——《罗斯福选集》

    1. (1) 材料二所反映的情况与材料一相比,美国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罗斯福政府为实现上述变化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支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的相关史实两例。

    3. (3)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为“赢得绝对的胜利”所做的一系列努力。

  •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材料二 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材料三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四 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带病去美国作了10000公里的旅行,到处演说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均摘自《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目的何在?

    2. (2) 材料二中的有关规定对哪国有利? 为什么?

    3. (3) 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