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专题:02 蜡烛燃烧、吸入和...

更新时间:2020-10-22 浏览次数:216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九上·巢湖月考) 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所示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实验Ⅰ中c处最先变黑;

    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③实验Ⅱ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被熏黑;

    ④实验Ⅲ中,若用火柴点燃导管的另一端无火焰产生;

    ⑤实验Ⅳ中,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⑥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 2. (2020九上·桐城月考) 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 .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 .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 .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 3. (2020·扬州) 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对水的作用与荷叶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将玻璃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表面会沉积一层黑色物质(见下图),该方法可获得一种能用于手机触屏的超疏水性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黑色物质是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 B . 黑色物质是由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 C . 黑色物质不能与O2发生燃烧反应 D . 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锈蚀
  • 4. (2020·江州模拟) 我们深呼吸一下,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 氮气 B . 稀有气体 C . 氧气 D . 二氧化碳
  • 5. (2019九上·杏花岭月考) 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

    ①温度升高  ②水分增多  ③氧气含量升高  ④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填空题
  • 6. (2019九上·北京月考) 某同学用右图所示仪器和药品研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

    已知: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1. (1) 向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若要证明这一观点,还需要补充进行的实验是
    2. (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熄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
      A . 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说明空气中有氧气 B . 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C . 因为木条熄灭,所以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 7. (2020九上·陇县月考) 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 (1) 首先,由(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2. (2) 然后,由(填“A”或“B”)导管呼气约 20s,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3. (3) 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填“低”或“高”)。
  • 8. (2020九上·吉林月考)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 (1) 实验1收集气体的方法是 ;
    2. (2) 本实验的结论是人呼出的气体中和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多了。
三、实验探究题
  • 9. (2020·大连) 某同学用相同的两个玻璃罩探究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在其中的燃烧情况。

    实验Ⅰ:如图甲,将三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编号,并等距离定在铁丝上,在铁丝两侧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立即用玻璃罩扣上,使铁丝处于正中位置。三个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如表格所示。

    容器编号

    1

    2

    3

    时间/秒

    3.2

    5.0

    11.1

    实验Ⅱ:如图乙,将三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分别置于玻璃罩内的不同位置。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的示数明显增大,A、C示数增大不明显。

    1. (1)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实验Ⅰ中,先熄灭的是(填“高”或“低”)蜡烛。
    2. (2) 通过上述实验,解释1号容器内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的原因。
    3. (3) 结合实验及相关知识分析,高层楼房着火时,一般情况下,合理的做法有(可多选)。

      A排队乘电梯依次撤离

      B向着火楼层的上方撤离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跑离火场

      D若火势不大,可用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 10. (2020·石家庄模拟) 小雨发现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发现怎么也“吹不灭”,于是对这种蜡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请你和小雨一起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普通蜡烛由石蜡和烛芯制成,吹不灭的蜡烛在普通蜡烛的烛芯外包裹了一层打火石。打火石是在某种金属中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蜡烛燃烧时包裹在石蜡内的打火石并不燃烧,当吹“灭”蜡烛时,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问题与思考]

    1. (1) 蜡烛燃烧时,包裹在石蜡内的打火石并不燃烧,原因是:,如果将这种蜡烛熄灭,你应采用的方法是
    2. (2) 蜡烛芯外包裹的打火石中的金属是什么?

      [实验探究]

      吹不灭的蜡烛芯外的打火石含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他们决定继续探究。(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该打火石,用砂纸打磨后观察

      打火石呈

      打火石中的金属一定不是铜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溶液无色

      打火石中的金属一定不是

      将少量打磨后打火石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打火石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打火石中的金属一定是镁

       

    3. (3) [讨论交流]

      ①实验3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你认为实验3的方案是否合理(填“是”或“否”),如合理请说明理由,如不合理请设计一个方案进一步确认该金属是镁:

  • 11. (2020·青羊模拟) 用如图装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1. (1) 检查装置气密性:向集气瓶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末端。用止水夹加紧左侧橡胶管,手握集气瓶。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2. (2) 进行实验:向d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实验操作及现象如表。

      操作

      c处现象

      d处现象

      从a处缓缓吸气5次

      无明显现象

      石灰水不浑浊

      从b处缓缓吹气5次

      出现无色液滴

      石灰水变浑浊

      ①吸气、吹气时,c处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②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 12. (2020九上·芜湖月考) 小明通过学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最近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

    1. (1) 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酒精是,液化气是(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 (2) 点燃液化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

    3. (3) 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液化气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和蜡烛燃烧出现的现象相同:在最外层呈圆弧状黑斑,说明液化气燃烧的火焰也(填“是”或“不是”)分层的,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液化气灶上烧开水应用液化气的加热。
    4. (4) 为了探究液化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液化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液化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
    5. (5) 小明发现家用液化气燃烧有时在锅底会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产生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