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

更新时间:2017-11-16 浏览次数:1187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2015高二下·茂名期中) 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组织液增多 B . 组织液与血浆的成分差异主要在于蛋白质 C .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D . 细胞外液是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2.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 . 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 .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 . 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 3. (2016高二上·溆浦期中) 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 B . 代谢废物完全由③过程排出 C . O2从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部位要经过4层生物膜 D . 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 4. 如图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A,B分别是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B . C可表示体温,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C . 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 .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 5. 如图是某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其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摄食后1 h内,分泌物甲增多可以促进体内血糖合成糖原等物质 B . 分泌物乙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的结果又可影响分泌物甲的分泌 C . 2~2.5 h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转化成葡萄糖 D . 从图中可看出,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 6.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如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 . ③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B . ①属于血浆,②属于组织液,二者间可相互转化 C . 肝细胞中的CO2经协助扩散到达① D . ②与③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7. 下列对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若在c点切断,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B . 乙图人体物质交换中体内细胞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体内细胞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C . 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点对应的浓度 D . 图丁中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
  • 8. 超细大气颗粒物(PM)引发的呼吸道疾病与细胞自噬有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各种囊泡的膜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B . 图中各种囊泡的融合都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C . 细胞对PM的自噬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过程 D . PM可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
  • 9. 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一种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当某人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中时,①的分泌减少,③的分泌增加 B . 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 C . 给某人注射③,反馈调节会使①和②的分泌增加 D . 当人体缺碘时,①和②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 10. 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 . 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 . 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 .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 11.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提取和处理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B . 浆细胞需先识别抗原再分泌特异性抗体 C . 细胞免疫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细胞和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D . 记忆B细胞群,一旦遇到同一类型抗原便快速增殖分化,分泌抗体
  • 12. 如图所示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代表物质,下列各项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

    A . ①为前一神经元、②为后一神经元、A为神经递质 B . ①为垂体细胞、②为甲状腺细胞、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 ①为下丘脑细胞、②为肾小管细胞、A为抗利尿激素 D . ①为甲状腺细胞、②为下丘脑细胞、A为甲状腺激素
  • 13.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依赖五大类激素完成,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当植物的特定部位感受到外界的刺激时,会引起该部位激素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B . 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可能是因为其诱导了乙烯的合成 C . 植物激素可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但在运输方向上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D . 同一部位的细胞可能含有多种不同的植物激素,共同配合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 14. 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乙最可能代表脱落酸和赤霉素 B . 丙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C . 甲、乙、丙均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D . 丙的极性运输受重力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 15. 将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迎春花插条等分为n组,其中一组浸入清水中,其它组分别浸入不同浓度梯度的萘乙酸(NAA)溶液中.浸泡24小时后同时取出,分别转入不同的烧杯中进行水培,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插条生根数目,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曲线A代表不同浓度梯度的NAA溶液中插条生根数目变化,曲线B代表浸入清水中的插条生根数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说明NAA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 . c浓度的NAA溶液对插条生根无影响 C . a~b浓度的NAA溶液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 . b~d浓度的NAA溶液抑制插条生根
  • 16. 玉米植株的高度达到1.5m以上时,遇到大风雨天气,很容易造成倒伏.某玉米品种种群密度、茎直径、倒伏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玉米倒伏后的状况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合理密植可有效地降低玉米在大风雨天气的倒伏率 B . 根据图1、图2可以推知,种群密度越大,玉米的倒伏率越高 C . 倒伏后的玉米茎背地竖直向上生长,其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 D . 与图3中倒伏玉米茎竖直向上生长的植物激素主要是生长素
  • 17.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在误差分析中,以下哪一项的实验结果会比实际值偏大(  )
    A .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 B . 在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实验中,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 . 标志重捕法调查某鸟类种群密度时,部分鸟类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D . 样方法调查某草地蒲公英种群密度时,未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
  • 18. 如图是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 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 C . 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D . a的含义是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 19. 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有如图的I、Ⅱ、Ⅲ三种可能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 B . a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C . 三种可能性中,曲线工说明该种群栖息地的受破坏程度较轻 D . 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应采取就地保护
  • 20.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B . 群落内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 . 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 . 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 21.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l表示第t+l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 . 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 .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 .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 22. 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 B . 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 C . 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开始一定呈“J”型增长 D . 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 23. 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 . B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 C . 在B到C的变化过程中,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 . 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 24. (2015高二上·集宁期末) 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
    A . a=b+c B . a<b+c C . c=a+b D . a>b+c
  • 25. 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 . 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C . 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 26. 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二孩政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一定会降低出生率 B . 动物种群密度减少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 C . 随着“421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 D . “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
  • 27. 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则应加上由丁到甲的箭头,并可确定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 若该图表示食物网,则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C . 若该图表示一个群落,则丁为分解者 D . 若甲为生产者,则甲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 28. 下列叙述与如图所示模型不相符的是(  )

    A . 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以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 B . 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C . 若x表示大气中的碳元素,则②可能代表光合作用 D . 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 29.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种群和群落是促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B . 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C . 群落的垂直结构能够显著提高对环境资源和空间的利用能力 D .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只是用时不同
  • 30. 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 . 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 .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D . 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 31. (2016高三下·武城月考) 老鼠是常见的动物,下列对老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老鼠在啃食农作物时,消耗的能量可由葡萄糖直接提供 B . 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农场老鼠的种群密度 C . 某农场老鼠主要分布在谷仓附近,这反映出群落的水平结构 D . 防止鼠害有助于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 32. (2016·湖北模拟)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 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 C . 太阳鱼遇仔鱼过多时,成鱼会吃掉部分幼鱼,属于捕食关系 D . 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灌木层逐渐失去优势地位
  • 33. 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下列有关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 . 据图可知:人类既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C . 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D .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序,三种模式的依次为Ⅰ、Ⅱ、Ⅲ
  • 34. (2016高二上·黑龙江期中) 对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

    ③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植物的分层现象

    ④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⑤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玉米与大豆套种,充分利用分层现象

    ⑥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②④⑤⑥ C . ①②④⑤ D . ③⑥
  • 35. 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  )

    A . 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 . 消费者和有机物质 C . 生产者和消费者  D . 生产者和分解者
  • 36. (2017高一下·泰安期中)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 .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 .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 .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 37.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所有梨树为一个群落 B . 竹海中的湘妃竹长得高低错落有致,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 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均有分层现象,而水平方向呈镶嵌分布的只有植物 D . 影响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垂直结构的因素往往是不同的
  • 38. 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 . 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 C . 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 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 39.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下列研究对象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  )
    A . 洪水导致农田分黑线姬鼠外迁 B . 杜鹃在森林上层栖息和捕食 C . 线虫寄生在小麦叶片中 D . 稻田中水稻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
  • 40.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预测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性别比例 B . 使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水平,可获得最大捕捞量 C . 草原中,群落只存在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 D . 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衣等低等生物逐渐消失
  • 41.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B . 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C . 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 . 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 42. 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 (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B .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C . 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 D . 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种间关系
  • 43.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如图是用来描述各种生命现象的一个简易模型,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图中的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尿液减少 B . 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 C . 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物种减少 D . 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抗体和记忆细胞
  • 44. (2016·洛阳模拟) 对下列几种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酵母菌②乳酸菌③硝化细菌④蓝藻⑤烟草花叶病毒⑥噬菌体

    A . 从组成成分上看,所有生物都含有蛋白质和DNA B . 从结构上看,①为真核生物,②③④⑥为原核生物 C . 从同化作用类型上看,①②为异养型,③④为自养型 D .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①②③是分解者,④是生产者
  • 45.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B . 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C . 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 D . 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
二、<b >非选择题</b>
  • 46. 请回答下列与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
    1. (1) 科学家在研究植株激素的相互作用时发现:植物的生长物质SL与生长素共同调节着顶端优势的形成,研究者发现了一种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将R突变体与野生型(W)植株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如图甲,嫁接类型用 表示),并测定不同嫁接株的A,B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①图甲中,调节顶端优势形成的生长素由产生,运输到作用部位时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②分析图乙结果可知,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作用,其合成部位最可能在(填“A”“B”或“C”),合成后运输到特定的部位发挥作用.

      嫁接株中(填“含有”或“不含”)生长素.根据图乙可知其A、B枝条均未表现出顶端优势,这说明生长素抑制侧芽的生长需要的协助.

      ④研究者将 组合中A、B部位的顶芽都切除.侧芽表现明显生长现象.若只切除该组合中A部位的顶芽,其侧芽不会明显生长,其最可能的原因是B产生的生长素运至C处,促进,从而抑制A中侧芽的生长.

    2. (2) 神经传导的结果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但具体机理比较复杂.图甲为一种中枢抑制过程发生机理模式图,如图所示神经元A不与神经元C直接接触,神经元A单独兴奋时神经元C没有反应;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兴奋过程中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过程模式图.

      ①神经元B 受到适宜刺激后,可使神经元C兴奋,兴奋过程中可用图乙中(填字母)表示,此过程中神经元C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到方向.若将神经元浸浴在膜外Na+浓度/膜内Na+浓度的值小于正常值的溶液中,图示过程变化的幅度将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神经元B兴奋之前,先让神经元A兴奋,进而导致神经元B处于图乙中ab段时,若此时再次使神经元B兴奋,则会导致神经元B产生动作电位福度(填“增大”或“减小”),神经元B的神经递质释放量(填“增大”或“减小”),进而导致神经元C不易甚至不能兴奋.由此可以看出像神经元C这样出现抑制现象(填“一定”或“不一定”).都是由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的结果.

  • 47.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配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按如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A

    B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10

    10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温度(℃)

    5

    25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统计起始酵母菌数,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同一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
    2. (2) 在计数室,按以下顺序操作(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3. (3) 若在25×16规格的血球计数板中,统计到5个中方格(共80个小方格)对应的酵母菌为48个,则1mL混合样液中含有酵母菌约为个.
    4. (4) 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显微镜计数时,看到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则应当将样液适当后再计数.
    5. (5) 在理想环境中,即资源和空间充足、没有天敌和灾害等,酵母菌种群数量呈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呈型增长.
  • 48.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

    请回答问题:

    1. (1) 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
    2. (2) 若将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kg.
    3. (3) 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 (4) 由于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导致生物的下降,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先培养藻类,用于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选择的藻类是,理由是.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
    5. (5) 科研小组又单独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

      27.0

      1.5

      23.1

      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同化量为KJ/cm﹣2•a﹣1

  • 49. 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能量的单位为kJ.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2. (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黄雀位于食物链的第营养级.
    3. (3) 若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笫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4. (4) 分析图中能量关系可推知,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这其中包括第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
  • 50. 图甲表示单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图,乙表示该涝养结构中鸟的增长率A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狐可占个营养级,鸟粪便中的能量来自同化的能量;若草固定的能最为8×109kJ,昆虫同化的能量为1.0×108kJ,兔子同化的能量为 2.0×108kJ,则狐狸同化的能量最多为kJ.
    2. (2) 由图乙可知,鸟类种群数置在20〜30年中.在1﹣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年.
    3. (3) 该草原发生火灾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生物群落的,这种演替所用的时间(填“较短”或“较长“)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