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第四协作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0-10-26 浏览次数:16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退(kuì)     黑(yòu)          挟着(jiǎ)          不(xùn) B . 发(bān)     迁(xǐ)          然(qiāo)   空(líng) C . 首(qiáo)    屏息(bǐng)    教(huì)    灭(jiān) D . 责(jié)      刻(juàn)     红(fēi)     chéng)
  •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诚惶诚恐    深恶痛疾    抵赖    要塞 B . 眼花瞭乱    一丝不苟    度江    咆哮 C . 锐不可挡    正襟危坐    喝彩    通迅 D . 振耳欲聋    殚精竭虑    泄气    躁热
  • 3.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他自小家里贫困,全靠自己努力白手起家建立起自己的事业。 B . 王明学习一丝不苟 ,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C .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D . 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B . 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 . 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学生的近视比例已超过50%以上。 D . 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当代中国工匠传奇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
  • 5.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B .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瑞典3个,挪威1个)机构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颁发。 C .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 D . 什么?就是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 6. 下列关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必须暗含在主体中)。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导语一般是文章的第一句。 B .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详细地报道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是比消息更详细地报道具有新闻意义的事件、经验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文体。 C .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题材。简要和迅速的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特点所在。二者的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事件中的片段。 D . 回忆性散文和传记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文体,但是有许多共同点,如讲究真实,记录典型事例,适当发挥想象,用一些传神的细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等。
  •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A .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B .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C . 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打了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D .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 8. 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B . 《回忆我的母亲》以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典型的事例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C . 《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描写了托尔斯泰的肖像,不仅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而且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 D . 《美丽的颜色》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我们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科学发展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 9. (2020八下·北海月考)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赵老师找小华到办公室谈话,小华说:“找我有什么事?有话快说,我还得写作业呢!” B . 明明晨练时遇到一位舞剑的白发老人,问道:“爷爷,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C . 张强遇到困难求助领导时,他说:“请您务必帮忙,一定要帮我渡过难关。” D . 芳芳送给婷婷一件生日礼物,婷婷说:“我非常喜欢这个礼物,我就笑纳了。”
二、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选段)

    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中已经饱尝艰辛,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旅生活和革 命生活中再没有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有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 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上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 (1) 对上面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记叙、议论 B . 记叙、抒情 C . 议论、抒情 D . 抒情、描写
    2. (2) 对文中划线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一员。 B . 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他虽然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却和他们共同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C . 母亲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中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而她就是其中的一员。 D . 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3. (3) 对选文第3段中“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一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它从上句对母亲的高度评价过渡到下句对母亲的报答. B . 用设问形式表示强调:我要报答母亲,让母亲过上快乐的生活. C . 它与下句构成一个设问句,表达了“我”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 D . 它用问句引起作者感情的升华:从报答母亲到尽忠于党和人民。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生最大的勇敢都来自母亲

    余秋雨

    ①九旬老母病情突然危重,我立即从北京返回上海。

    ②妈妈已经失去意识。我俯下身去叫她,她的眉毛轻轻一抖,没有其他反应。保姆说曾问她想吃什么,她回答:“红烧虾。”医生再问,她回答:“橘红糕。”说完,她突然觉得不好意思,咧嘴大笑起来,之后就再也不说话了。橘红糕是家乡的一种食物,妈妈儿时吃过。

    ③生命的终点和起点,在这一刻重合。

    ④在我牙牙学语的那些年,妈妈在乡办识字班、记账、读信、写信,包括后来全村的会计工作,都由她包办。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总是带着我。至今我仍记得,妈妈坐在床沿上,告诉我什么是文言文,什么是白话文。她不喜欢现代文言文,说那是在好好的头上扣了一个老式瓜皮帽。妈妈在文化上实在太孤独,所以把我当成了谈心对象。我7岁那年,她又把扫盲、记账、读信、写信这些事全都交给了我。

    ⑤我到上海考中学,妈妈心情有点儿紧张,害怕因独自在乡下的“育儿试验”失败而对不起爸爸。我很快让他们宽了心,但他们都只是轻轻一笑,没有时间想原因。只有我知道,获得上海市作文比赛第一名,是因为已经替乡亲写了几百封信;数学竞赛获大奖,是因为已经为乡亲记了太多的账。

    ⑥医生问我妻子,妈妈一旦出现结束生命的信号,要不要切开器官来抢救,包括电击?妻子问:“抢救之后能恢复意识吗?”医生说:“那不可能了,只能延续一两个星期。”我们决定:让妈妈走得体面和干净。

    ⑦我们知道,妈妈太要求体面了,即便在最艰难的那些日子,服装永远干净,表情永远优雅,语言永远平和。到晚年,她走出来还是个“漂亮老太”。为了体面,她宁可少活几年,哪里会在乎一两个星期?

    ⑧一位与妈妈住在同一社区的退休教授很想邀我参加他们的一次考古发掘研讨会,三次上门未果,就异想天开地转邀我妈妈到场。妈妈真的就换衣梳发,准备出门,幸好被保姆阻止。妈妈去的理由是,人家满头白发来了三次,叫我做什么都应该答应。妈妈内心的体面,与单纯有关。

    ⑨妈妈如果去开会了,会是什么情形?她是明白人,知道自己只是来替儿子还一个人情,只能微笑,不该说话,除了“谢谢”。研讨会总会出现不少满口空话的人,相比之下,这个沉默而微笑的老人并不丢人。在妈妈眼里,职位、专业、学历、名气都可有可无,因此她穿行无羁。

    ⑩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大弟弟完全是在妈妈的手臂上死而复生的。年轻的妈妈抱着奄奄一息的婴儿,一遍遍在路边哭泣、求人。我和大弟弟都无数次命悬一线。由于一直只在乎生命的底线,所以妈妈对后来各种人为的人生灾难都不屑一顾。

    ⑪我从小就知道生命离不开灾难,因此从未害怕灾难。我历险4万公里被国际媒体评为“当今世界最勇敢的人文教授”,追根溯源,就与妈妈有关。妈妈,那4万公里的每一步,都有您的足迹。  

    ⑫妈妈,这次您真的要走了吗?乡下有些小路,只有您和我两人走过,您不在了,小路也湮灭了;童年的有些故事,只有您和我两人记得,您不在了,童年也破碎了;我的一笔一画,都是您亲手所教,您不在了,我的文字也就断流了。

    ⑬我和妻子在普陀山普济寺门口供养了一棵大树,愿它能够庇荫这位善良而非凡的老人,即便远行,也宁谧而安详。

    1. (1)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作者通过回忆母亲在乡下“育儿实验”、的往事,表达了

    2. (2)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
    3. (3)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品评赏析第⑦段画线句。

      即便在最艰难的那些日子,服装永远干净,表情永远优雅,语言永远平和。

      ②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只是用温热的手牵着我,再翻过那两座山岭回家。

    4. (4) 文章第(11)(12)段在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求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三、综合性学习
  • 12. 新闻阅读
    1. (1) 阅读下面的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018年12月14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因为迎接国家公祭仪式闭馆24天后重新开放,当日上午就迎来参观的客流高峰。很多市民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悼念活动,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默哀,祭奠。

    2. (2) 12月14日是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届时学校将举行纪念活动,请你为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
    3. (3) 小明同学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后,非常气愤地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说说:“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如果请你在小明的QQ说说下留言劝说他,你将怎么说?
四、句子默写
  • 13. 古诗默写
    1. (1) 树树皆秋色,
    2. (2) ?烟波江上使人愁。
    3. (3) ,   归雁入胡天。
    4. (4) 山随平野尽,
    5. (5) 乱花渐欲迷人眼,
    6. (6) ,长河落日圆。
    7. (7) ,路远莫致之。
    8. (8) ,志在千里
    9. (9) ,松柏有本性。
    10. (10) 柴门何萧条,
五、诗歌鉴赏
  • 14. 古诗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出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1) 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 (2) 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
六、对比阅读
  • 15. 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 , 予在儋州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 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 (1) 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就 B . 怀民亦未寝                  寝 :睡觉 C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过:经过 D . 归舍已三鼓矣              鼓:动词,击鼓
    2. (2) 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甲文“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B . 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C . 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的民风。 D . 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3. (3) 翻译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七、作文
  • 16. 根据下列提示和要求,写一篇作文。

    歌手林宥嘉的《你是我的眼》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其中有几句歌词:“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

    是啊,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总有一些人,给予我们帮助、启发、教育……他们或是亲人或是朋友或是师长……他们就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眼”》。

    请结合自身经历,以“你是我的眼”为题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