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

更新时间:2020-09-25 浏览次数:18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5七上·逐鹿月考) 下列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是(  )

    A . 小草 B . 篮球 C . 蘑菇 D . 小狗
  • 2. 红柳(如图)能顽强地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耐高温、耐干旱。它的根扎得很深,能从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开花结果。这主要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 生物能繁殖后代 C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D . 生物能适应环境
  • 3. (2017·东营)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这主要体现了(   )

    A .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 . 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C . 物种的多样性 D . 遗传的多样性
  • 4. (2019七上·云安月考) 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
    A . 大气圈的上层 B . 大气圈的下层 C . 整个水圈 D . 岩石圈的上层
  • 5. 首先发现血液循环的科学家是(   )

    A . 林奈 B . 达尔文 C . 虎克 D . 哈维
  • 6. 历史上汉武帝修筑扶荔宫,把本来应该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的荔枝移植到长安,结果没有栽种成功。荔枝没有栽活的原因是(  )
    A . 阳光不充足 B . 水土不适 C . 人工养护不当 D . 温度不适宜
  • 7. (2018·中山模拟) 我市某些学校不重视对学生用眼卫生的科学指导,导致在校学生近视率大幅上升。为有效保护学生的眼睛,首先要准确了解学生近视的原因,你认为应选用( )
    A . 观察法 B . 测量法 C . 调查法 D . 实验法
  • 8. 如图,可以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是(  )
    A . B . C . D .
  • 9. (2017·潍坊) 下列对教材中“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法 B . 实验目的是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C . 该实验能够说明草履虫具有应激性 D . 将实验动物换成“水蚤”,一样能达到实验目的
  • 10. 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获得知识的程序或过程。科学探究中经常应用“假设﹣检验”“实践﹣认识”的认知模式。下列认知过程不需要假设的是(  )
    A . 观察番茄果肉细胞 B . 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 C . 检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D . 米勒的模拟实验
  • 11. (2017七上·海淀期中) 如图所示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③①④②
  • 12.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标本放于清水中,目的是(  )
    A . 防止标本干燥 B . 增加标本透明度 C . 染色 D . 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 13. 下列说法,最为确切的是(  )
    A . 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 . 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 . 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 . 细胞核内贮存着生物体全部的遗传物质
  • 14.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和团队研究的青蒿素是消灭疟原虫最有效的药物,疟原虫与下列哪种生物的结构最相近?(  )
    A . 流感病毒 B . 乳酸菌 C . 草履虫 D . 酵母菌
  • 15. (2019·天水) 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 . 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 C . 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D .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 16. (2015七上·郑州月考) 以下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 . 农田 B . 草原 C . 城市 D . 森林
  • 17. (2017七上·普宁期末) 下列农产品属于果实的是(  )

    A . 莲藕 B . 花生 C . 白萝卜 D . 荸荠
  • 18. 下列关于玫瑰和喜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 . 玫瑰的花、喜鹊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C . 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 D . 它们都可以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
  • 19. 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肱二头肌属于肌肉组织 B . 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C . 茎的形成层中有分生组织 D . 葡萄的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 20. (2019·山西) 壁虎受到攻击时,尾巴会自行折断,以后还会再长出来,这与细胞分裂关系密切。假设壁虎尾部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其分裂形成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
    A . 4n B . 2n C . n D . 12n
  • 21. (2018六上·杜尔伯特期末) 甲、乙图分别表示枝芽(叶芽)的纵剖结构和该植物的一段枝条,甲图相应结构将来发育成乙图相应结构的连线错误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22. 用豌豆做遗传学实验时,豌豆花未开放前即进行套袋处理,依然可以结出豌豆,说明豌豆花的类型和传粉方式分别为(  )

    A . 单性花 自花传粉 B . 单性花 异花传粉 C . 两性花 自花传粉 D . 两性花 异花传粉
  • 23. (2019·河南) 如图为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花的主要结构是④和⑤ B . 雌蕊由②和③组成 C . 花粉落在②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D . 受精后将⑧发育成种子
  • 24. (2020七上·越秀期末) 用黄豆做黄豆芽,1kg黄豆约可做出5kg黄豆芽。这个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将(      )
    A . 变多 B . 变少 C . 不变 D . 先少后多
  • 25. 萝卜的根地上部分绿色,地下部分白色.由此可推测,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的是( )

    A . B . 温度 C . 水分 D . 空气
  • 26. (2018·德阳) 没有晒干又放置过久的玉米堆会发热,那么与玉米细胞产热直接相关的生理作用是(     )
    A . 光合作用 B . 呼吸作用 C . 蒸腾作用 D . 运输作用
  • 27. (2017·益阳) 下面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幼苗带土移栽可降低蒸腾作用 B . 合理密植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C . 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D . 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可增强光合作用
  • 28. (2018·广东) 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依据是光合作用: ( )

    ①消耗二氧化碳  ②产生氧气   ③消耗水  ④产生有机物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29. 猪笼草是一种常绿半灌木,长有奇特的捕虫叶能捕食小虫。认定猪笼草为植物而不是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 猪笼草是绿色的 B . 猪笼草不会快速移动 C . 猪笼草没有神经系统 D . 猪笼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 30. (2019·江汉) 植物在生活中会不断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水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 . 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由导管自下而上运输 C . 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D . 植物蒸腾作用失水全部依靠叶片的气孔完成
二、非选择题
  • 31. 读图理解

    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海带细胞中碘离子的浓度远大于海水中碘离子的浓度,起直接作用的结构是[]
    2. (2) 克隆羊“多莉”的出生与三只母羊有关,其中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羊,那么“多莉”长得最像羊,说明遗传信息储存在如图所示的[]中,存在于该结构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叫,它由组成。
    3. (3) 动、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中。
    4. (4) 结构①对细胞起作用,与植物叶片呈现绿色有关的细胞结构是[],与花瓣呈现红色有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中。
  • 32. 资料分析

    如图是“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示意图。人们将蚕沙(蚕的粪便)、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或直接用蚕沙喂鱼,用塘泥施肥。

    1. (1) 该生态系统中,蚕与桑属于关系。蚕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发育时期。
    2. (2) 在利用蚕沙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它属于
    3. (3) 桑树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如果大部分桑叶被害虫吃掉了,必然影响桑树的作用,进一步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4) 该鱼塘的鱼出售市场,成为当地人餐桌上的的美味佳肴。如果因不当使用某种杀虫剂杀灭桑叶害虫,导致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那么,最终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应是,请写出有毒物质的传递路径
  • 33. (2019·丹东) 某小组同学想探究“玉米幼苗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他们准备了多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足量的蒸馏水及土壤浸出液,多支相同的试管。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以外影响玉米幼苗生长的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请根据准备的材料用具和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组别

    玉米幼苗所处的环境条件

    甲组

    将1株玉米幼苗放入盛有30毫升蒸馏水的试管中

    有光照

    乙组

    将1株玉米幼苗放入盛有_____的试管中

    有光照

    丙组

    将1株玉米幼苗放入盛有_____的试管中

    _____

    1. (1) 甲组、乙组为一组对照实验,请将方案中①空白处补充完整:。要探究的问题是
    2. (2) 方案中,该组同学将乙组、丙组也设为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玉米幼苗生长是否需要光照”请将方案中③空白处补充完整:,其中②空白处与①空白处所填内容是否相同?(填“相同”或“不同”)。你的理由是
    3. (3) 请写出本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4. (4) 完善实验方案后,他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发现两组对照实验中,都只有乙组的幼苗生长健壮,颜色鲜绿。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34. 综合应用

    请分析如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

    1. (1) 为验证绿叶能够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某班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前,同学们先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经过一系列操作,滴加碘液并冲洗后实验结果如甲图所示。请你判断,制造了有机物的是部分。
    2. (2)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乙图是盛夏晴朗的一天,某绿色植物单位时间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曲线。请你分析并解读:

      bc段:二氧化碳吸收量逐渐增大,是由于清晨随着太阳冉冉升起,光照逐渐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光合作用随之逐渐(选填“增强”或“减弱”);

      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逐渐降低,是由于随着光照强度和气温的进一步増高,部分气孔逐渐缩小或闭合,光合作用随之逐渐(选填“增强”或“减弱”);

      a点和g点:表明夜间植物在释放二氧化碳,请你解释其原因

    3. (3) 大力植树造林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4. (4) 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的基石”,除了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以及维持碳﹣氧平衡以外,还有很多作用,请你说出几个方面。(至少答出三方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