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百色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10 浏览次数:17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在太阳系中,属于恒星的是(   )
    A . 月球 B . 地球 C . 太阳 D . 彗星
  • 2. (2020·大连模拟)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
    A . 饭香扑鼻 B . 雪花飘飘 C . 尘土飞扬 D . 雾气腾腾
  • 3. 1911年,卢瑟福在a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间 B .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 C . 电子静止在原子核周围 D . 原子核带负电
  • 4. 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   )
    A . 跳远时助跑 B . 远距离投篮 C . 抖落衣服上的灰尘 D . 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 5. 如图所示,下列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   )
    A . B . C . D .
  • 6.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 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 B . 活塞式抽水机 C . 自制喷雾器 D . 自制气压计
  • 7. 如图所示,为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图,下列操作能使玻璃中内外液面高度差发生改变的是(   )

    A . 将玻璃换成更粗或更细的 B . 将玻璃管稍微倾斜 C . 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一点(管口未离开液面) D . 将该装置从山下移到山上
  • 8.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A . 遨游的“天宫二号” B . 下潜的“蛟龙号” C . 升空的热气球 D . 航行的“辽宁号”
  • 9. 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一定深度的木块,从开始上浮到最后漂浮静止在水面上一段时间。这一过程浮力的变化是(   )

    A . 先减少,后不变 B . 先不变,后减少 C . 先不变,后减少,再保持不变 D . 先不变,后增大,再保持不变
  • 10. 如图所示,潜水艇悬浮在水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5

    A . 要使潜水艇上浮,应向水舱充水 B . 要使潜水艇下沉,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 C .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和受到的浮力来实现浮沉的 D . 当潜水艇悬浮在水中时,潜水艇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
  • 11. 如图所示的器具,在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 镊子 B . 钢丝钳 C . 食物夹 D . 筷子
  • 12. 盘山公路是在高山上修建的公路,弯弯曲曲,如图所示。要研究汽车在它上面运动时的做功和受力情况,物理学中把它抽象为一种模型,此模型是(   )

    图片_x0020_925297311

    A . 杠杆 B . 斜面 C . 定滑轮 D . 动滑轮
  • 13. 下列各种情况中,做功的是(   )
    A . 用竖直向上的力提水桶沿水平方向前进了2m B . 用水平方向的力推物体在水平方向前进了2m C . 马用100N的拉车,没有拉动 D . 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通过2m
  • 14. 以下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A . 雨滴落地之前在空中匀速下落 B . 飞船搭乘火箭加速上升 C . 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 D . 汽车刹车后在水平路面上滑行
  • 15. 某人用70牛的力提起了230牛的重物,那么他可能使用了(   )
    A . 一根杠杆 B . 一个定滑轮 C . 一个动滑轮 D .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二、填空题
  • 16. 在探索更小的微粒历程中,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就是 ,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 ”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 17. 将一定量的酒精和水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金属块相互按压,它们会贴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选填“引力”或“斥力”)。
  • 18. 吊车以2m/s的速度将1000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 N;若吊车改为4m/s的速度使此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 N。
  • 19. 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将重为250N的购物车沿水平地面以0.3m/s的速度匀速向前推动10m,在此过程中,推力对购物车做功 J,推力的功率为W。
  • 20.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将茅草卷起来,这是因为屋顶空气流动速度 屋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屋外空气的压强 屋内空气的压强,产生一个压力差将茅草吸上去。(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1. 如图是所示,在玻璃杯中盛满水,用一张纸片盖着,再倒过来,结果发现纸片将(选填“会”或“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的作用。

  • 22. 如图所示,A、B都浸没于液体中,A与容器侧壁紧密接触,B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则:A浮力,B浮力。(选填“受到”或者“不受到”)

  • 23. 甲、乙两相同的烧杯中装有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静止。将同种材料制作的实心物体A、B分别放入两容器中,静止时两烧杯的液面等高,如图所示。则A、B两球受到的浮力FA FB , 两烧杯对桌面的压强pA PB。(选填“ ”“ ”或“ ”)

三、实验题
  • 24.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小明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液体的密度;②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③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用弹簧测力计、物块、装有水的烧杯进行探究,其操作方法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

    1. (1) 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可选用 两图的来操作进行对比;
    2. (2) 分析图甲、乙、丙、丁的操作,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选填猜想代号)。
  • 25. 在做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活动中,小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在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
    2. (2) 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表面滑行距离如图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的结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滑动的距离就越
    3. (3) 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 26. 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每小格均等长)、铁架台、刻度尺、细线和若干个重为1N的钩码。

    1. (1) 实验前,没有挂钩码,静止时,杠杆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往 (选填“左”或“右”)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2. (2) 杠杆调节好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情景如图乙、丙、丁所示,以两边钩码的重力分别为动力F1和阻力F2 , 对应的力臂为l1和l2 , 由此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选填“A”或“B”)

      A.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B.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3. (3) 将如图丁所示的杠杆两边钩码各撤掉1个,则杠杆   (选填“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 27.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小明是根据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 (2) 观察比较图甲、乙所示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 (3) 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较两图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 (4) 小明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则图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
    5. (5) 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增大 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
四、作图题
五、计算题
  • 30. 如图所示,一个金属球在空气中称得重为8N,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有50g水从溢水杯流入量筒,(g=10N/kg),求:

    1. (1) 金属球所受的浮力;
    2. (2) 金属球的体积。
  • 31. 如图所示,一个薄壁铁桶重为15N,桶的底面积为0.01m2 , 往桶里倒入5kg的水,水的深度为0.15m,平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台面上,不计桶壁的厚度,g取10N/kg。求:

    1. (1) 水对桶底的压强;
    2. (2) 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3. (3) 台面受到桶的压强。
  • 3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s内把重为400N的重物竖直匀速提高2m,已知动滑轮重100N,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 (1) 滑轮组的有用功;
    2. (2) 人拉绳子做的总功;
    3. (3)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