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版 /(必修3)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 传统文化的继承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三2.4.1《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0-08-30 浏览次数:14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0·天津) 徜徉古镇杨柳青,声声古琴音从青砖灰瓦间溢出,沿运河两岸流淌,一幅隽永的文化长卷就此舒展。石家大院等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孕育了大院文化;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声名远扬的木版年画,滋养着吉祥文化。杨柳青古镇独具特色的文化(    )

    ①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③借助传统建筑和传统工艺得以传承

    ④在世代相传中从未改变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 (2020·山东模拟) 一些社会学专家认为,目前年轻一代对传统民族节日缺乏感性认识和深层了解,造成了对民族节日的淡漠。传统民族节日要深入人心,需要各界重视,加大宣传力度,让年轻人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之所以要重视民族节日是因为(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

    ②传统文化始终能推动社会进步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 3. (2020·南京模拟) “君子”最初用以指称人的社会身份与地位,一般指统治者和贵族男子。但自孔子始,“君子”更多地被赋予了道德的意义,德行出众者被称为“君子”,反之为“小人”。这说明传统文化(    )
    A .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 是民族身份的标识 C . 其内涵会因时而变 D .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4. (2020·深圳模拟) 图6是相隔百余年的两张照片,定格了相似的瞬间。两个鞠躬,看似穿越时空的巧合,背后流淌的,是医患之间互信互敬、携手并肩的真情。从穿越时空的巧合中,我们可以感悟出( )

    ①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未曾中断的文明

    ②中华传统美德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得以传承发扬

    ③保留传统文化是化解医患关系的最好的润滑剂

    ④)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自身的基本特征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5. (2020高二下·泸县月考)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不可移动文物76.67万处,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全国以文物和各类遗址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博物馆、纪念馆4873家。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之所以要加强文物保护,是基于(   )

    ①文物由人所创造、为人类所特有    ②文物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③文物是民族文化的独特标识和集中展示    ④文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6. (2020高二下·鸡东月考)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中国传统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

    ①以古代文化、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

    ②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③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④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②④
  • 7. (2020高二下·鸡东月考) 由中宣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创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进而追根溯源,同时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该节目从文化角度阐释和传播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思想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③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8. (2020高二下·吉林月考) 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布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在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   )
    A . 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B . 对待传统习俗应加以改造剔除 C .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D .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9. (2020高二下·吉林月考) 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并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
    A . 鲜明的民族性 B . 相对的稳定性 C . 时代的先进性 D . 强大的包容性
  • 10. (2020高二下·吉林期中) 商业广告的目的是传达厂家理念,销售商品。当前,越来越多的广告设计者开始在广告语、广告图案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取得了很好的广告效果。比如,运用脍炙人口的诗句,让演员衣着中国传统服饰,搭配中国水墨画的背景等。这表明(   )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附属品、衍生品    ②传统文化能够与现代经济融合发展

    ③传统文化总是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④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有强烈认同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20高二下·天津月考)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   )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2. (2020高二下·南充开学考) “有一种孝顺,是带老人跟上这个信息时代。”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子女孝顺不仅仅是物质赡养,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事实证明,从绘制图文并茂的“微信操作说明书”,到教父母熟练使用各种出行软件,来自后辈的“文化反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边缘化,也能大大减缓其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这表明(   )

    ①对“孝顺”的判断和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孝顺”的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

    ③“孝”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④情感、知识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3. (2020高二下·南阳月考) 位于山东龙口诸由观镇的百年古村落,村中的哈瓦房已有百余年历史。“哈瓦房”——用诸由观石垒砌主体,屋顶覆盖整齐的黑色瓦片,俯仰结合,此外,瓦片图案极具胶东乡村的吉祥文化特色。哈瓦房呈庭院式组群布局,中轴对称,排列整齐有序,严格遵循封建礼制,蕴含封建社会宗法,反映当时社会意识和文化观念,透露出浓郁的传统建筑文化气息。下列对“哈瓦房”的正确认识有( )

    ①作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对待“哈瓦房”中的封建礼制,需要“移风易俗”
    ③作为传统思想,对当今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让我们领略不同民族文化韵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2020高二下·新乡月考)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的治国理政核心理念。今天,我们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站在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创新性发展。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石和源泉②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③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民本思想是新时代人民观的传统文化基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2020高二下·大庆月考)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嫦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以“嫦娥”命名登月探测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③海外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     ④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博大精深的特点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二、问答题
  • 16. (2018高二下·黑龙江期中) 中秋节是浓缩了几千年儒家文化现代非物质遗产的活化石,它以独特的血亲团圆为基础,将民族团结和国家一统融合于儒家“团圆文化”之中,造就了东方式强大的“思亲”、“思乡”文化流。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中秋节似乎只剩下吃月饼,而且喜欢吃的人也越来越少。文化研究专家指出:要让中秋节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情感;不要害怕商业介入,与文化相结合节日消费也是让中秋更接地气的途径;为中秋赏月找到适合现代生活的仪式,让年轻人觉得更有趣……

    从传统文化特点分析弘扬中秋文化的现实意义。

  • 17. (2017高二下·吉林期中) 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回答:你是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观念的?

三、辨析题
  • 18.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正在悄然 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面对城镇化的浪潮,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四、材料分析题
  • 19. (2020高二下·南充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强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近几年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活动遍地开花。但如何把好事办好,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站稳脚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当前,有极少数学校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一阵风”现象。要想避免这类现象,就必须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传统文化不仅要常驻校园、更要扎根于心。某校利用有限的空间,建了几个朗读亭。学生在朗读亭里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传承经典。让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童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须从小抓起,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树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但要使传统文化真正入脑入心,必须有规有序地科学而行。拔苗助长、盲目跟风、聚众扎堆都不是明智之举,需要针对性地循序渐进而为,把传统文化教育创造性地纳入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传统文化不仅要常驻校园,更要扎根于心,这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弘扬”的合理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