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版 /(必修3)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 体味文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三1.1.1《体味文化》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0-08-29 浏览次数:1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A . 美以俄罗斯操纵美大选为由不给俄参加联大会议人员办理签证 B . 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C . 学校团委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演讲 D .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微博问政
  • 2. (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村落,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英国议员竞选              ④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3. (2020高一下·诸暨期末)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2020年6月23日,北斗全球组网收官卫星成功发射

    ②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

    ③“品味端午传承文脉”绍兴2020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全面拉开

    ④各地政府研究部署,助力保障“地摊经济”发展工作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4. (2020·南京模拟)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对中小学生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这样做是基于(    )
    A . 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B . 教育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C .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智力支持 D .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 5. 什么是文化?著名作家龙应台说:“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体,……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这告诉我们(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

    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

    ③文化是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①② D . ②④
  • 6. (2020高二下·安徽月考) 博物馆连接了现代与历史,是汇聚多元文化的载体,也是一座城市的基因库。看一座城市的深度与厚度,古朴与繁华,就要看它的博物馆。这是因为(   )
    A .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B .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 . 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D . 一定的物质载体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 7. (2020高二下·吉林月考)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2018年11月1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唤醒曾经的辉煌记忆,很多参观者都满怀豪情地由衷感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A .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 .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 .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与生俱来的 D . 传递和创造文化是展览的特定功能
  • 8. (2020高二下·宜宾月考) “一镇一神韵,一镇一味道。”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于2017年1月2日在央视开播,集中展现中国古镇风貌,梳理中国古镇文化传承。下列关于“文化”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天生的

    ③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④文化就是文学艺术,是相声、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的总称。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9. (2020高二下·宜宾月考) 2019年的深圳文博会上,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紧贴潮流的工艺品。它们的内容和特点,既顺应了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或要求,又让观众们欣赏到了不同区域的文化风情。这说明(   )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文博会决定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④文化是对一定时代的经济的反映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0. (2020·广西模拟)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习近平总书记如此评价中国人民书写的壮丽史诗、高度赞扬中华民族葆有的伟大精神。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话语,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是一往无前的必胜信念,也是继续冲锋的豪迈宣言。习总书记的上述评价(   )

    ①是基于文化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旨在强调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结果

    ③是对聪明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所展示的创造精神的充分肯定

    ④是中国人民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的梦想精神的真实写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 掏粪工人时传祥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赢得人们的普遍尊敬。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 ( )

    ①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③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④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2. (2020高二下·安达期中) 某中学校园里有许多形状各异的石头,石头上雕刻着“奋发有为”、“尚德”、“静”等文字,这些石头和文字吸引了很多师生驻足深思。这种“石头文化”表明( )
    A . 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B .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 . 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无关 D .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13. (2020高二下·吉林期中) 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2020高二下·吉林期中) 闽南古民居,以红砖为主色调,砖石结合,“出砖入石”,形成了“红砖文化”独特建筑特色,引起人们对这一建筑文化的广泛关注。“红砖文化”体现了(   )
    A .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B . 文化就是体现在建筑上的历史遗产 C . 文化内涵是建筑业发展的基础 D .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 15. (2020高二下·天津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当时诸子峰起、百家争鸣,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仍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A .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所决定 B . 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 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集中体现 D .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0高二下·绥化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中国人历来重视阅读,书籍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是进步的阶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从读书开始。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尊崇书香门第。譬如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更有孙康映雪、车胤囊萤、李密挂角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而当今社会,读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日渐成为一种奢望。远离了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能量。可以说,一个缺乏阅读精神和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利、浮躁的社会,也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

    “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继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书香社会”。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用好氛围为书香社会添活力,让书香为社会存正气,为发展增底蕴,为时代聚精神。

    1. (1) 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倡导“建设书香社会”的理由。
    2. (2) 请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写两条宣传语,要求每条宣传语不得超过20字,言简意赅、主题鲜明、朗朗上口。
  • 17. (2020高二下·新乡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贯彻精准脱贫方略,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要及时予以帮扶。

    “扶贫先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文化教育,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志气和信心;“扶贫必扶智”,要加大教育扶贫和科技扶贫力度,在扶智上下功夫,使贫困户不仅有脱贫的意愿,而且有脱贫的能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由。

  • 18. (2019高二下·齐齐哈尔期末) 2018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推广全民阅读。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最重要也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阅读。阅读是一种力量,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请运用“文化对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全民阅读的重要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