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0-12-25 浏览次数:18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 1. 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背景是(   )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的交融,经济的发展为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②隋朝的建立促进了隋朝统一全国的大势形成

    ③陈朝的腐朽加速了隋朝统一全国的步伐

    ④隋文帝采取编订户籍等发展经济的措施促进了隋朝的强盛,使隋朝统一全国的态势进一步形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唐朝建都在今(   )
    A . 河南洛阳 B . 河南开封 C . 陕西西安 D . 陕西咸阳
  • 3. 生产工具的发明与运用反映了生产发展的水平。下图所示生产工具能反映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③
  • 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李世民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B . 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C . 唐玄宗前期的年号为“开元” D . 唐太宗时期经济进一步发展,唐朝进入鼎盛期
  • 5. 下列有关李白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由于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

    ②作品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 了昂扬的进取精神

    ③作品具有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特点

    ④被人们称为“诗仙”。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6. 下列是某班四位同学学习了“鉴真东渡”一目后对鉴真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

    ①鉴真是中日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②鉴真为传播中国的文化不畏艰险,矢志不渝

    ③鉴真在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是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④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下列有关北宋科举制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表述准确的是(   )

    ①创立的殿试制度有利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②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③促进 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④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8. 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是(   )。
    A . 西汉 B . 隋朝 C . 唐朝 D . 宋朝
  • 9. 货币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我国的(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南宋
  • 10.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称为“天可汗”。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 现上述观念的是(   )
    A .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 平定葛尔丹叛乱 C . 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D .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 1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②成吉思汗率军灭亡了西夏和金

    ③金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 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④1276年,南宋灭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如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有关该朝代历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 B . 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C . 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 D .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 13.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 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 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 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
    A . “瓦子”中 B . “市”中 C . “坊”中 D . “夜市”中
  • 14.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   )
    A . 饱受流离失所,战乱之苦的煎熬 B . 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 C . 陶醉于清新自然的田园野外生活 D . 生活在国家统一,社会清新的环境
  • 15.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 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

    ①改进造纸术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16. “宋元以后,由于六部决策权和发令权发展,宰相的权力开始和皇帝的权力重合。”材料中 所述现象在历史上的表现是(   )
    A . 隋朝开始推行科举制 B .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C . 元朝强化中书省和六部的权力 D . 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 17. (2017七下·博兴期末) 某导游在介绍故宫内一景点时说:“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 . 清军机处 B . 秦丞相府 C . 唐尚书省 D . 明朝内阁
  • 18. “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该材料所述的事件发生在(   )
    A . 14 世纪 B . 15 世纪 C . 16 世纪 D . 17 世纪
  • 19. 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 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 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 . 民族矛盾尖锐 B . 工商业市镇繁荣 C . 皇权高度膨胀 D . 近代科学传入
  • 20. 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 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 . 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C . 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D . “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 21. 如图是古代某部小说的一个章节的画面。由此可见,这部小说(   )

    A . 善于利用爱情、市井故事情节,表现了明清时期社会生活的丰富与多彩 B . 情节虚构,故事动人委婉,富有生活节奏感 C . 折射出明清时代小农之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D . 通过旧社会的爱情、传统礼教及现实生活和矛盾, 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二、材料分析题(共33分)
  •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政治上看,开运河是为了巩固隋朝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了 东都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从经济上看……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 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须转运南方的物资。通过陆路转运运输量不大,费用又高,而利用旧河道开通运河,是最好的办法。从军事上看,由于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需要运输大量军队和物资, 利用运河转运比较便捷。当然开运河与隋炀帝本人巡游作乐,眷恋江南景色和物质繁华也有直接 关系。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这条运河开凿过程中无论通济渠、永济渠,都动员了上百万的民夫。通济渠在大业(隋炀帝年号)四年正月开凿,也不到几个月就通航了。这巨大的工程,是在官吏督役严急的情况下迅速完成的,不可避免地给人民带来了很多痛苦。掘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劳动,受冻挨饿,加上疾病侵袭,死亡的人数半数以上。

    ——王仲学《隋唐五代史·上册》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2. (2)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隋炀帝开运河。
  • 23.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我国 海外贸易发展的鼎盛阶段,南宋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在北宋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正如学者葛金芳在《南宋手工业史》一书中所说:“在宋室南渡、定都临安之后,南宋朝廷依赖外贸、面向海洋的发展 倾向表现得更为强烈。”

    材料三“郑和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柏杨先生

    材料四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 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1. (1) 根据材料一,请看图归纳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两点信息?列举两个唐朝对外交往的 具体事例。
    2. (2) 根据材料二说出“南宋朝廷依赖外贸、面向海洋”的科技原因?宋朝主要有哪些商港?
    3. (3) 材料三中所说他“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他最远到达的“天地” 是哪里?
    4. (4) 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材料四认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4.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材料二“……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有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在此上班的大臣品级不高,但都有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的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1. (1) 依据材料一,判断说这段话的皇帝是谁?
    2. (2) 在材料一中,找出他“罢丞相”的直接原因。(引用原文回答)结合所学回答,他告诫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的目的何在?
    3. (3) 材料二中的“机构”指的是什么?此机构设立于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4. (4)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秦朝至清朝我国封建社会中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