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漳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7-09-23 浏览次数:1174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构成基因的基本单位是(  )
    A . 核酸 B . 核糖核苷酸 C . 脱氧核糖核酸 D . 脱氧核糖核苷酸
  • 2.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以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 B . 可在核糖体上进行 C .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D . 仅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 3. 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
    A . DNA B . RNA C . DNA 和 RNA D . DNA 或RNA
  • 4. 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从氢键连接处分开的碱基是(  )
    A . 鸟嘌呤与尿嘧啶 B . 鸟嘌呤与胞嘧啶 C . 腺嘌呤与尿嘧啶 D . 鸟嘌呤与胸腺嘧啶
  • 5. 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时为8条 B . 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次形成的极体 C . 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若1为Y染色体,则2一般不为X染色体 D . 若1上有一个A基因,则在3的相同位置一定是A基因
  • 6. 人类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的方式是基因内(  )
    A . 碱基发生改变(替换) B . 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 C . 增添一小段DNA D . 缺失一小段DNA
  • 7. (2016高一下·启东期末)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  )
    A . 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 . 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C . 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不利 D . 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有利
  • 8. 如图所示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可能发生的是(  )
    A . ④⑤ B . ③④ C . ①②⑤ D . ①②④
  • 9. (2015高一下·广州期中) 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
    A . 白♀×白♂ B . 杂合红♀×红♂ C . 白♀×红♂ D . 杂合红♀×白♂
  • 10. 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和a,B和b分别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AaBb初级精母细胞(不考虑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
    A . Ab,Ab,ab,ab B . aB,Ab,AB,AB C . Ab,aB,Ab,aB D . AB,Ab,ab,aB
  • 11. 有对正常夫妇生一对“龙凤胎”(即一男一女),男孩是红绿色盲,女孩色觉正常,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 XbY、XBXB B . XBY、XBXb C . XBY、XbXb D . XbY、XBXb
  • 12. (2016高一下·邢台期末) 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有少数R型菌能转化为S型细菌.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是(  )
    A . R型细菌DNA B . S型细菌的RNA C . S型细菌蛋白质 D . S型细菌DNA
  • 13. 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 .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 B . 脱氧核糖和憐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C . 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 .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 14. 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  )
    A . DNA的碱基对种类很多 B . DNA的碱基对有很多不同的排列顺序 C . 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D . DNA的分子量很大
  • 15. 在双链DNA分子中,下列哪种比例因生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
    A . B . C . D .
  • 16. 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三次,则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及含15N的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依次是(  )
    A . B . C . D .
  • 17. 如图是一个血友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遗传系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患者7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中的(  )

    A . 1 B . 4 C . 1和3 D . 1和4
  • 18. 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 B . 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 C . 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基因改变,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必定改变 D .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
  • 19. 孟德尔豌豆实验中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基因的说法 B .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 .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D .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20. (2015高二上·黔南期末) 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 . 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C . 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 . 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 21. 关于显性性状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杂种F1显现的那个亲本性状是显性性状 B . 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体 C . 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会产生性状分离 D . 显性性状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
  • 22. (2016高一下·汪清月考) 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是如何提出的(  )
    A . 通过做实验研究得出的 B . 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的 C . 运用类比推理提出的 D . 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的
  • 23. (2016高二上·万州开学考)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

    ①F1产生配子的分离比

    ②F2性状分离比

    ③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④亲本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⑤F2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⑤ D . ①③
  • 24. DNA分子复制过程的特点是(  )
    A .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B . 由ATP提供能量 C . 需要DNA模板 D . 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 25. (2017高一下·武邑期中) 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只有一种基因型的是(  )
    A . Aabb×aabb B . AABb×aabb C . AaBb×AaBb D . AAbb×aaBB
  • 26. (2016高二上·铜仁期中)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 . 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 .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 . 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 27. 如图是某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果蝇为雌性果蝇 B . 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 . 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 D . 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 28.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不会岀现的基因型是(  )

    A . AaBb   B . aabb  C . AABb D . aaBb
  • 29.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B . 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前期 C . 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 . ③过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 30. 分析某生物的双链DNA,发现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64%,其中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30%,则对应链中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
    A . 17% B . 32% C . 34% D . 50%
  • 31.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工作是测定基因组的整体序列,其序列是指(  )
    A . DNA的碱基排列顺序 B . 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C . t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D . 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 32. 近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I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说明(   )

    A . 基因在DNA上 B . 基因在染色体上 C .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D . DNA具有遗传效应
  • 3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 B .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性状分离 C .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D .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 34. 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②③过程称为自交 B . 由③可以判定白色是显性性状 C . 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D . P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
  • 35. 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 36. 如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的几个基因示意图,下列对图示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R,S,N,O在果蝇所有体细胞中都表达 B . R,S,N,O互为非等位基因 C . 果蝇的每个基因都是由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D . 基因R,S,N,O中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比值一般相同
  • 37. 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乙组成一种病毒丙,再以病毒丙感染宿主细胞,则细胞中的病毒具有(  )

    A . RNA甲和蛋白质乙 B . RNA甲和蛋白质甲 C . RNA乙和蛋白质甲 D . RNA乙和蛋白质乙
  • 38. 羊和牛吃同样的草料喝同质的水可羊肉和牛肉味道不同,其根本原因是羊和牛的(  )
    A . 蛋白质结构不同 B . 染色体数目不同 C . 消化能力不同 D . 不同的D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 39. 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 . 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C . EF所对应的时间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 BD对应的时间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
  • 40. (2016高二上·新疆期末) 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 . 4种,9:3:3:1 B . 2种,13:3   C . 3种,12:3:1  D . 3种,10:3:3
二、<b >非选择题</b>
  • 41. 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请写出图中4的中文名称
    2. (2) 若初步水解该DNA片段,则断裂的化学键位于之间,能获得个其组成单体.
    3. (3) DNA是的携带者,而每个个体DNA的序列各有特点,决定了生物个体的特异性.
    4. (4) 图中共有个游离的磷酸基.
  • 42.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表).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噬菌体

    细菌

    DNA或脱氧核糖核苷酸

    32P标记

    31P标记

    蛋白质或氨基酸

    35S标记

    32S标记

    1. (1) 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模板和酶的提供者分别是
    2. (2) 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元素,各个和个.
    3. (3)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元素,由此说明;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元素,这是因为
  • 43. 根据蛋白质合成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依表提示内容回答问题.

    DNA双链

    C

    A

    a链

    G

    b链

    mRNA

    A

    c链

    tRNA

    G

    A

    G

    d链

    氨基酸

    丙氨酸

    1. (1) 丙氨酸的密码子是,决定编码该氨基酸密码子的DNA碱基是
    2. (2) 第二个氨基酸应是.[半胱氨酸(UGC)、丝氨酸(UCC)、苏氨酸(ACC)、(精氧酸(AGG)]
    3. (3) 链为转录模板链,请写出该链的碱基序列;密码子位于链上.
    4. (4) 在控制合成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的基因中,至少含有个脱氧核苷酸.
  • 44. 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象.请分析并回答:

    1. (1) 图1中a﹣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表示DNA的是
    2. (2) 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图2中表示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
    3. (3) 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I变化为II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 由II变化为III,相当于图2中的过程.
    4. (4) 符合图1中IV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图1中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5. (5) 该动物的正常体细胞含有条染色体,图2甲中含有染色单体个.
  • 45. 四倍体大蒜比二倍体大蒜的产量高许多,为探究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佳低温,特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主要材料:大蒜、培养皿、恒温箱、卡诺氏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显微镜、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等.

    1. (1) 实验步骤:

      ①取5个培养皿,编号并分别加入纱布和适量的水;

      ②将培养皿分别放入﹣4℃、0℃、、8℃、12℃的恒温箱中lh;

      分别放入5个培养皿中诱导36h;

      ④分别取根尖cm,放入中固定0.5﹣lh,然后用冲洗2次;

      ⑤制作装片:解离→→制片;

      ⑥低倍镜检测,统计每组视野中的染色体加倍率,并记录结果.

    2. (2) 实验结果:染色体加倍率最高的一组为最佳低温.

      实验分析:

      ①设置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恒温处理lh是为了排除室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除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外还可以用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 46. 瑞典遗传学家尼尔逊•埃尔(Nilsson﹣Ehle H.)对小麦和燕麦的籽粒颜色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若干个红色籽粒与白色籽粒的纯合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

    结合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为(填显性或隐性)基因;该性状由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2. (2) 第Ⅰ、Ⅱ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组成有种,第Ⅲ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组成有种.
    3. (3) 第Ⅰ、Ⅱ、Ⅲ组F1测交后代的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依次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