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龙岩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高考二模考试...

更新时间:2017-09-23 浏览次数:562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关于菠菜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的相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 都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 . 都含有磷脂、蛋白质和葡萄糖 C . 都能在其中合成三磷酸腺苷 D . 都需要用活体染料染色后观察
  • 2. 调查是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有关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调查某块草地中的某单子叶植物种群密度,可采用抽样调查法 B . 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 . 研究外耳道多毛症的遗传方式应调查患者的性别情况 D . 调查某森林中一种雄鸟的求偶行为,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 3. 美国科学家发现,可以通过将纳米颗粒靶向富集在癌细胞上来促进癌细胞的凋亡,且不会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未衰老的个体中可以同时存在 B .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 C . 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同步进行 D .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现象
  • 4. 有一种类型的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这种类型糖尿病属于免疫病中的自身免疫疾病 B . 该患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会相应降低 C . 该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 D . 患者可通过口服胰岛素来治疗该种类型的糖尿病
  • 5. 2015年,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小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成功评估出美国大盆地地区生态系统从12800年前更新世时代末期到20世纪早期的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物质和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态系统是信息、物质和能量的统一体 B . 信息、物质、能量都可能来源于无机环境 C . 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一样都是循环、流动的 D . 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转化和能量的消耗
  • 6. 下列关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如果亲代正常而子代出现了遗传病,则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 如果亲代患病且子代都患病,则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 . 如果这种病只在男性身上表现,则该病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D . 某女性及其外祖父均患病,其他人均正常,则该病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
二、<b >非选择题:</b>
  • 7. 克汀病是一种由于外环境较严重缺碘引起的以脑发育障碍和体格发育落后为主要特征的地方病.为研究克汀病的发病机理,科学家进行了如下研究.
    1. (1) 为模拟克汀病,研究者用含一定浓度的次氯酸钠饲喂模型组大鼠,用饲喂对照组大鼠,其他的饲养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相关指标,如表所示.

      表 次氯酸钠处理后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相关指标比较

      体重(g)

      甲状腺相对质量(mg/g)

      甲状腺含碘量(mg/g)

      甲状腺激素(nmol/L)

      促甲状腺激素(mU/L)

      模型组

      103.24

      31.48

      1.18

      15.97

      8.69

      对照组

      246.63

      13.57

      1.53

      84.48

      4.56

      ①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模型组大鼠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的(抑制/促进),且表现为行动迟缓,对拍击声反应呆滞.

      ②模型组大鼠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降低,可能的原因是;而甲状腺激素含量的降低对于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是.综上可以看出,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

    2. (2) 5﹣羟色胺是可以作用于下丘脑的一种神经递质.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5﹣羟色胺含量有明显的上升.由此推断5﹣羟色胺对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有作用.
    3. (3) 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出,大鼠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是一种调节.
  • 8. 研究者将低温抗体P导入拟南芥中,研究该基因在植物抵御不良环境中的作用.将野生型和转P基因的拟南芥经过﹣8℃低温处理30分钟后,放在21℃条件下光照16小时,取拟南芥叶片细胞进行观察.图中a为野生型拟南芥细胞,b为转P基因的拟南芥细胞,c和d分别是虚线框中结构的进一步放大,白色箭头所示的白色亮斑为淀粉颗粒.

    1. (1) 虚线框中的细胞器为,转P基因导致其形状发生的变化是.不论形状有何变化,其在细胞中的如图所示的分布情况有利于,从而促进光合作用.
    2. (2) 淀粉产生于光合作用阶段,该阶段发生的场所是
    3. (3) 转P基因的拟南芥,淀粉颗粒,这也是P基因能提高植物抵御不良环境的证据之一.
  • 9. 20世纪中叶,人们用DDD(二二氯二苯氯乙烷,一种高效杀虫剂,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来防治蚊子在某湖泊中大量繁殖(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中).一段时间后,测得该湖中的水和各种生物中均含有DDD,数据如表和图.

    检测成分

    DDD的含量(质量分数)

    浮游植物

    1.3×106

    浮游动物

    4×106

    小鱼(杂食)

    10×106

    大鱼(杂食)

    1500×106

    鸊鹈

    1600×106


    回答问题:

    1. (1) 从如表中可以看出,DDD在生物体中的含量是沿着而逐渐得到积累的.为了抑制蚊子大量繁殖,同时考虑到保护水体环境,可以采取的比较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是增加的数量.
    2. (2) 人们在1949年至1954年间反复使用DDD,在上图的b点至c点之间,蚊子幼虫的数量出现了增加.从遗传与进化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3. (3) 假设人们在1949年至1954年之间没有使用DDD,其他条件也未做干预的情况下,请在图中画出该湖中最可能的蚊子幼虫的种群增长曲线.
    4. (4) 画出该湖泊中的食物网.
  • 10. 二倍体簇毛麦(2N=14)是一个小麦的野生近缘种,抗白粉病、秆锈病、叶锈病,且籽粒蛋白质含量高,是小麦遗传改良的优良基因源,染色体组型用VV表示.为使小麦获得这些优良性状,我国科研人员选用四倍体硬粒小麦(4N=28,染色体组型用AABB表示)、六倍体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6N=42,染色体组型用AABBDD表示)进行育种实验.簇毛麦与硬粒小麦的杂交后代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变异植株L,将植株L即将开花的穗子剪下,以6Co﹣γ射线照射,经照射后的新鲜花粉用于对普通小麦中国春进行授粉,收获植株M,M植株花粉不育,但可作母本,并且产生的雌配子包含完整的中国春小麦基因组;现以中国春小麦为父本,M为母本可以得到杂交后代G.
    1. (1) L植株的染色体组型为,染色体数量为,A、B、V代表一个
    2. (2) M植株的染色体组型为,其花粉不育的原因是
    3. (3) 植株G的染色体数目范围是
三、<b >选做题</b>
  • 11. 乳酸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广泛,为筛选出食品发酵中适宜的乳酸菌,科学家进行了如下研究.
    1. (1) 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与酵母菌相比,乳酸菌从细胞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2. (2) 研究者将从生物制品中获得的乳酸菌材料用进行连续的梯度稀释,然后利用(接种环/涂布器)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初步筛选出不同的乳酸菌菌株.
    3. (3) 研究者测定了不同乳酸菌菌株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曲线(图1)和pH变化(图2),如图所示.

      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会将葡萄糖分解为,造成环境中pH的,但是代谢产物的积累会抑制乳酸菌本身的生长.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繁殖最快、对自身代谢产物积累耐受性最好的两个乳酸菌菌株为

    4. (4) 乳酸菌素是某些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环境中的一类对其他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者对于筛选出的乳酸菌菌株进行了抑菌活性的实验,结果如表.

      表 乳酸菌素的抑菌活性

      各菌株的抑菌直径大小(mm)

      样品

      菌株1

      菌株2

      枯草芽孢杆菌

      大肠杆菌

      黄金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大肠杆菌

      黄金葡萄球菌

      发酵上清液原液

      23.0

      17.5

      22.2

      20.0

      18.0

      21.1

      胰蛋白酶处理后的上清液

      胃蛋白酶处理后的上清液

      注:﹣:无明显抑菌效果

      结果表明,两株乳酸菌对于的抑制作用较好.用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上清液后,两株菌株的抑菌圈均消失,这表明乳酸菌素的化学本质为

四、<b >选做题</b>
  • 12. 植物细胞杂交可以培养杂种植物,下列是某科研小组的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将甲、乙两个不同品种的植株进行杂交,首先要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采用的酶是,得到原生质体甲和原生质体乙,然后进行人工诱导形成细胞团,通常采用的促融剂是
    2. (2) 甲细胞的基因型为Gg,乙细胞的基因型为Hh(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两两融合后所形成细胞的基因型为
    3. (3) 经研究发现,在光照强度大于800lux时,只有同时存在G和H基因的细胞才能分化形成丛芽,可据此筛选出杂种细胞.丛芽进一步培养长大为植株,该植株自交后代中,继续在大于800lux的光照下培养,能长成植株个体的基因型为
    4. (4) 在进行分化培养时需要换瓶操作,换瓶的主要目的是
    5. (5)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点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