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2020年中考地理试卷

更新时间:2020-08-15 浏览次数:812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
  • 1. 小鹤随父母前往某小区看房。图一为北京某小区平面示意图,图二为1号楼某户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小区东门在公交车站的(   )
      A . 西北 B . 东北 C . 西南 D . 东南
    2. (2) 小区中(   )
      A . 1号楼紧邻中心喷泉 B . 医院在小区中心 C . 居委会距离北门最近 D . 幼儿园靠近超市
    3. (3) 他们看中了1号楼中的图2户型,小鹤建议奶奶住卧室1的理由是(   )
      A . 面积约24m2 B . 采光最好 C . 离客厅最近 D . 可见中心喷泉
  • 2. 国际上将年龄在15~59岁的人口划定为劳动年龄人口。我国2016年1月起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将影响未来劳动人口数量,下图下列小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预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政策实施后的10年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   )
      A . 持续增加 B . 保持不变 C . 先降后增 D . 持续下降
    2. (2) 政策实施后将使我国(   )
      A . 人口总数保持不变 B . 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C . 劳动年龄人口降到8亿的时间延迟 D . 人口分布不均的格局发生明显改变
    3. (3) 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才强国”,需(   )

      ①宣传“全面二孩”政策      ②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③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④倡导全民终身学习理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沧桑巨变七十载,民族复兴铸辉煌”。高速铁路承担客运服务,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名片。图一为中国高速铁路分布图,图二为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及占比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我国高速铁路(   )
      A . 在东北地区分布最稀疏 B . 在地势第一级阶梯上集中分布 C . 在平原地区分布均匀 D . 稠密区与城市密集区分布一致
    2. (2) 2009~2018年间,我国高铁(   )
      A . 运营里程持续增长 B . 运营里程匀速增长 C . 占比2013年最低 D . 占比2017年后增长最快
    3. (3) 我国发展高铁可以(   )

      ①加快矿产外运,发挥资源大国优势

      ②推动技术研发,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

      ③加强城乡联系,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④促进对外联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 浙江省宁波某口罩厂从大连购买5万吨聚丙烯颗粒,用于生产医用外科口罩。下图为口罩产销过程示意及我国部分工业基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石油是(   )
      A . 可再生的森林资源 B . 可再生的淡水资源 C . 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 D . 非可再生的生物资源
    2. (2) 运输聚丙烯颗粒和快递口罩分别选择(   )
      A . 航空运输、公路运输 B . 铁路运输、水路运输 C . 水路运输、公路运输 D . 水路运输、铁路运输
    3. (3) 口罩厂所在的沪宁杭工业基地(   )
      A . 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 B . 江海联运的交通优势显著 C . 比辽中南工业基地水资源少 D . 与京津唐工业基地同临渤海
    4. (4) 健康人使用后的一次性口罩属于(   )
      A . 可回收物 B . 厨余垃圾 C . 有害垃圾 D . 其他垃圾
  • 5.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的秋分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下图为农业生产场景及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景观图可能拍摄于(   )
      A . 甲-④地 B . 乙-③地 C . 丙-②地 D . 丁-①地
    2. (2) 图中①②两地所在地理区域(   )
      A . ①-年降水量少于800mm,旱地为主 B . ①-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C . ②-1月均温低于0℃,油菜种植广泛 D . ②-海拔较高,粮食作物喜温凉
    3. (3)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   )

      ①增加农民生活幸福感      ②体现春播的生产环节

      ③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      ④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为了解浙江省安吉县昔日污染严重的余村,转变为绿水青山美丽乡村的过程,某校师生开展了研学考察。下图为余村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   )
      A . ①地海拔约300米 B . ②地比③地海拔低、坡度更缓 C . ③地位于山脊、坡度陡 D . ④地位于山谷,可见余村全貌
    2. (2) 余村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过程中,合理的做法是(   )
      A . 村北山区开辟采石场 B . 村东南兴建水泥厂 C . 村西北发展生态旅游 D . 鼓励村民外出务工
    3. (3) 与杭州相比,余村(   )
      A . 规模较大,高楼林立 B . 公路纵横,车流不息 C . 港口众多,商贸发达 D . 农田片片,竹林满山
  • 7.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以下记载:“诸越(泛指两广地区)则桃李冬实,朔漠(泛指西北地区)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于定月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这段文字表明(   )
      A . 同种作物,各地同时收获 B . 不同地域,收获季节不同 C . 增施水肥,改变作物种类 D . 适当晚播,提前收获作物
    2. (2) 由此可见,我国古人已经认识到(   )
      A . 一切不拘农时,获得更大效益 B . 通过改良品种,实施多种经营 C . 提高农业技术,改变自然环境 D . 顺应自然条件,兼顾人力作用
  • 8. 北回归线标志塔是标志地理学上北回归线经过地的建筑物。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某中学计划在校园设立北回归线标志杆,该学校可能位于(   )
      A . B . C . D .
    2. (2) 同学们手绘了我国地势沿北回归线剖面示意图,其中最接近实际的一幅是(   )
      A . B . C . D .
    3. (3) 台湾省北回归线标志塔会出现“立杆不见影”现象(   )
      A . 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B . 此后影子出现在偏北方向 C . 一年中会出现两次 D . 最适合在冬季观察
    4. (4) 能够反映台湾与祖国大陆文化同根同源的节假日是(   )
      A . 劳动节 B . 端午节 C . 世界地球日 D . 世界环境日
  • 9. 下图中阴影区域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区。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该区域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区域(   )
      A . 地处中高纬度地区 B . 属于我国西北地区 C . 包含了青海省全境 D . 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2. (2) 该区域东南部山区完成从“穷山沟”到“致富村”的转变,主要措施有(   )

      ①守山护山,发展生态旅游      ②靠山吃山,加大陡坡开荒

      ③保持水土,留住绿水青山      ④升级电网,完善基础设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 (3) 该区域四条旅游线特色为(   )
      A . ①-越峻岭跨深谷,乐山悦水观大佛 B . ②-攀珠峰望冰川,携氧克艰破极限 C . ③-登阶梯渡大江,重走茶路游古城 D . ④-走大漠迎风沙,千年敦煌探宝窟
  • 10.     2019年12月,联合国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茶叶已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下图为某年世界主要产茶国茶产量比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据图可知(   )
      A . 主要产茶国多为发展中国家 B . 非洲的茶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C . 发展中国家中印度茶产量最多 D . 南美洲中的阿根廷茶产量最少
    2. (2) 联合国设定“国际茶日”是为了(   )
      A . 积极鼓励发达国家种植茶树,增加出口创汇 B . 提高发展中国家收入,促进茶文化广泛传播 C . 扩大世界茶树种植面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 . 改变茶树生长习性,增加世界各国茶叶产量
    3. (3) 作为传播茶文化的小使者,同学们可以(   )

      ①参观茶博物馆      ②了解制茶过程

      ③学习茶艺      ④掌握烹饪技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2020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红树林生长在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下图为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   )
      A . 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增加 B . 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气温高 C . 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D . 南纬30°-60°之间海洋面积最小
    2. (2) 红树林(   )
      A . 分布区域北界的纬度高于南界 B . 集中分布于等温线密集的海岸地区 C . 多分布在年均温20℃以上的海岸地区 D . 广泛分布于大陆东岸的海岸地区
    3. (3) 红树林被称为“消浪先锋”,其作用是(   )
      A . 保护海岸 B . 吸烟滞尘 C . 淡化海水 D . 涵养水源
  • 12.     1996年至今,袁隆平团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向非洲一些国家示范、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下图为非洲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水稻试验基地多分布在(   )
      A . 北半球的热带地区 B . 地中海气候区 C . 高原、高山气候区 D . 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
    2. (2) 在不同气候区设立试验基地,可研究杂交水稻(   )
      A . 在雨林区的抗寒性 B . 在草原区的耐热性 C . 在沙漠区的抗旱性 D . 在高原区的节水性
    3. (3) 非洲国家引进杂交水稻技术,主要是为了(   )
      A . 增加水稻品种 B .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 . 提高粮食产量 D . 抵御当地自然灾害
  • 13. 近年来,极地海冰范围的变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图为1979-2013年间北极9月海冰范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北极地区有大范围的海冰体现了该区域(   )
      A . 纬度高,气温低 B . 海拔高,光照强 C . 陆地广,风力大 D . 海域小,降水足
    2. (2) 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   )
      A . 淡水资源增多 B . 海域面积减小 C . 陆地植物减少 D . 适航范围扩大
    3. (3) 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   )
      A .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 B . 改变极地生态环境 C . 大量捕捞海洋生物 D . 开采极地矿产资源
二、非选择题
  • 14. 某校地理小组借鉴《航拍中国》的形式,以(张)北京的文化带为主题开展了“云航拍”活动。下图为北京文化带分布及部分景观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航拍主题一:长城文化带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段长城在历史上拱卫着京城,是长城文化带的重要组成。

      景观图中,长城所处的地形部位是。历史上,长城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能作为该文化带的文化符号是(单项选择)。

      A.山间小路      B.连绵群山      C.兵营遗址      D.秦兵马俑

    2. (2) 航拍主题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西山是北京西部群山的总称,永定河自西山蜿蜒流淌而出,被称为北京的“母亲河”。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集合了皇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三山五园”是皇家文化的代表。

      同学们围绕“三山五园”选址的自然地理条件展开讨论。同学甲:从地形类型上看,这里位于的过渡带,景观丰富。同学乙:西山呈走向,冬挡西北风,防寒;夏迎东南风,丰富。同学丙:这里水源充足,植被茂密,空气清新。

    3. (3) 航拍主题三:大运河文化带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北京段沿线留存的丰富历史文化印记,是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内容。

      大运河流经北京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流,适合航运。历史上是沟通我国(南北/东西)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各地的人员和物资聚集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漕运文化。当时从杭州进京的漕船上运载的物品可能是(小麦/稻米),判断理由是(至少写出两点)。如今,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当地人口增加,应建设处理更多的生活污水,以保证大运河的水质。

    4. (4) 伴随着北京的建设与发展,古老的文化带焕发着新的生机。请在三个文化带中任选其一,从保护与开发的角度,提出你的具体建议。
  • 15. 为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的成就,地学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了以“黄河的沙”为主题的“云研学”活动。下图为黄河流域及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统计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与1989年以前相比,黄河干流1989~2015年的平均输沙量;1989~2015年的平均输沙量(单项选择)。

      A.上游的兰州站为0.94亿吨      B.中游的小浪底站为3.80亿吨

      C.下游的利津站最少      D.头道拐站比小浪底站少10.84亿吨

    2. (2) 黄河泥沙主要来自河段,某同学对其现象及形成原因做了如下总结。请找到其中三处错误。
    3. (3) 黄河在此穿行于晋陇峡谷,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缺乏、侵蚀严重、春季降雨多以暴雨出现,加上当地长期开垦梯田种植柑橘,开采煤炭、石油等能源,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了酸雨的形成。高原上的泥土大量进入黄河,使该段河床高于地面,从河水颜色看堪称真正的“黄”河。

      示例:错误:导致了酸雨的形成

      错误1: ;错误2:;错误3:

    4. (4) 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对下游产生了影响,请完成一一对应。

    5. (5) 依据“黄河流域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的思想,同学们绘制了黄河流域协同发展的框图。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分别与②、③对应的内容,填在相应位置。

      A.水土保持      B.节约用水      C.减少污染      D.水力发电

    6. (6) 在治理好各自河段的同时,也要考虑对其下游河段的贡献。参照框图中的乙,写出甲和丙处的内容。甲:。丙:
  • 16. 中欧班列是在各国原有铁路运输线路的基础上,形成横贯亚欧大陆、沟通两大洋的运输大动脉。下图为中欧班列主要路线图及两大经济地带相关资料。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区域比较是重要的地理学习方法。比较中欧班列连通的两大经济地带地理环境特征,完成表格。

      项目

      经济带

      位置

      主要河流名称

      主要地形区

      气候特征

      长江经济带

      (局部)

      东临太平洋

      长江

      长江中下游平原

      “蓝香蕉”地带

      通过比较,分析两地内河运输便利的原因。(至少写出三点)

    2. (2) 从欧洲返回的中欧班列常运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商品,这说明“蓝香蕉”地带。(至少写出两点)
    3. (3) 中欧班列使沿线各国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是沿线区际联系的重要纽带。

      中欧班列____________。(双向选择)

      A . 能够完全取代海洋运输 B . 加强了沿线各国贸易往来 C . 促使沿线城市均匀分布 D . 促进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 17. 阿根廷与中国距离遥远,是我国的友好国家。小鹤以“攀山赏水观壮美风景,游城登岛品异域文化”为主题进行了阿根廷旅游活动的推介。请你结合资料完成推介理由。

    阿根廷多样的自然环境,形成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给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10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