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0-08-27 浏览次数:29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
  • 1. 下列物体在水中下沉的是( )
    A . 蜡烛 B . 橡皮擦 C . 小木块
  • 2. 把三个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球放入水中,它们的浮沉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1号最轻 B . 1号最重 C . 1号和3号可能一样重
  • 3. 鱼鳔变大时,鱼肚子会被鱼鳔撑大,鱼就能上浮;反之,鱼则能下沉。可见,鱼是通过( )来控制沉浮的。
    A . 改变自身的体积 B . 改变自身的重量 C . 拼命往下游或往上游
  • 4. 一艘货船从淡水河驶入海洋中,船身会( )。
    A . 上浮 B . 下沉 C . 不变
  • 5.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 )。
    A . 向下 B . 向上 C . 四面八方
  • 6. 如图三个小球中,重力大于浮力的是( )。

    A . A B . B C . C
  • 7. 有一些植物的果子掉落后会沉到水底,沉在水底的果子( )。
    A . 没有受到浮力 B . 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C . 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 8. 要使沉在液体中的马铃薯浮起来,可以往液体中( )。
    A . 加食用油 B . 加沙子 C . 加盐
  • 9. 浮在盐水上的马铃薯,让它沉下去的方法是( )。
    A . 加浓糖水 B . 加浓盐水 C . 加清水
  • 10. 用小塑料袋密封装着冷水,将它放入热水里,将会看到它( )。
    A . 下沉 B . 上浮 C . 在热水中间部分停留
  • 11. 将装着冷水的密封小塑料袋浸没在热水里加热的过程中,塑料袋中的水( )发生变化。
    A . 颜色 B . 体积 C . 重量
  • 12. 煮熟的汤圆会浮起来,这是因为汤圆的体积( )了。
    A . 变大 B . 变小 C . 不变
  • 13. 空气的热胀冷缩和液体的热胀冷缩相比( )。
    A . 没什么区别 B . 体积变化更明显 C . 体积变化更不明显
  • 14. 如图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将空烧瓶A放入热水中,仔细观察,我们将会观察到(    )。

    A . B杯中有气泡冒出 B . B杯中玻璃细管中水柱上升 C . 没有任何现象
  • 15. (2019五下·龙华期末) 我们在用热水壶煮水的时候,要留意瓶内的最高水位线,一定不可以将水装得太满,这里面的科学道理是( )。
    A . 热水壶的热胀冷缩 B . 水的热胀冷缩 C . 空气的热胀冷缩
  • 16. 在坐火车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车下传来轰隆轰隆的声音,是火车轮子经过钢轨连接处碰撞发出的声音。原来在铁路施工时,会在每节铁轨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是因为( )。
    A . 钢轨也会热胀冷缩 B . 节省钢材 C . 有节奏的声音帮助判断车速
  • 17. (2019五下·龙华期末) 生活中哪些例子用到了热胀冷缩的原理( )
    A . 压瘪的乒乓球浸入热水中能重新鼓起来。 B . 夏天时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冒着“白烟” C . 摇晃汽水,气体冒出
  • 18. 妈妈怎么也拧不开新买的酱油的瓶盖,( )就可以轻松拧开了。
    A . 把瓶子放进冰箱冻一下 B . 用热水把瓶盖烫一下 C . 往瓶盖上抹点食用油
  • 19. 刚买回来的果汁,瓶中并没有装满,这是因为( )。
    A . 老板为了赚钱,少装了 B . 果汁瓶盖没盖好 C . 为果汁受热后体积膨胀预留空间
  • 20. 几位同学想确定三瓶饮料中哪一瓶最酸。下面是他们提出的各种想法,其中最有可能找到答案的是(    )。
    A . “我觉得其中一瓶饮料尝起来最酸,所以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B . “我觉得所有饮料尝起来都很酸,所以得不出答案。” C . “如果我们有一种测量饮料‘酸度’的方法,那将会很有帮助。” D . “我们可以投票,每个人给他认为最酸的饮料投票。”
  • 21. 如图所示,烧杯里放三把长度相同的勺子,一把不锈钢勺,一把塑料勺,一把陶瓷勺。在每把勺子的顶端用凡士林粘1颗绿豆,然后向烧杯里缓慢地倒热水,发现凡士林遇热熔化,绿豆先后掉落。这个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勺子材料的( )。

    A . 导电性 B . 软硬度 C . 导热性
  • 22. 有一根铝条(如图),用酒精灯进行加热,铝条上a、b、c各点上的蜡烛会先后融化,各点融化的先后顺序是( )。

    A . abc B . acb C . bca
  • 23. 冬天,我们在外面晒太阳觉得暖和,这种热主要是以( )方式传递的。
    A . 热对流 B . 热传导 C . 热辐射
  • 24. 刘丽想解释为什么厨房中的锅通常是由金属做成的。她提出了下列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A . 金属很难成形 B . 金属易熔化 C . 金属的导热性好
  • 25. 小明发现有些炒菜用的铁锅的手柄是木头做的。这主要是因为( )。
    A . 木头比较软 B . 木头不容易传热 C . 木头容易加工
  • 26. 冬天的时候杯中的水很容易冷掉,五年一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使杯中的热水冷得慢一些,设计并制作了三个保温杯,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记录:

    保温效果实验记录表(杯子材料、大小以及水量都相同)

    杯子序号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温度

    20分钟后温度

    1

    杯子加盖

    85℃

    62℃

    2

    杯子加盖且外包干毛巾

    85℃

    76℃

    70℃

    3

    杯子加盖且嵌在泡沫塑料里

    85℃

    79℃

    76℃

    1. (1) 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号杯。
      A . 1号 B . 2号 C . 3号
    2. (2) 保温效果最差的是( )号杯。
      A . 1号 B . 2号 C . 3号
    3. (3) 1号杯子?处的温度最可能是(    )℃。
      A . 50℃ B . 72℃ C . 90℃
    4. (4) 如果要研究杯子不同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会选择( )做对比。
      A . 1号和2号 B . 2号和3号 C . 1号和3号
  • 27. 下午三点,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2米,过1个小时再去测,小树的影子可能( )。
    A . 2米 B . 2.5米 C . 1.5米
  • 28. 古代人制作的利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
    A . 日晷 B . 傅科摆 C . 滴漏
  • 29. 古人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 )。
    A . 半小时 B . 一小时 C . 两小时
  • 30. 在做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的滴速比较,( )。
    A . 前10毫升水滴得快 B . 后10毫升水滴得快 C . 一样快
  • 31. 在5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滴前10毫升的水用时10秒,50毫升水全部滴完用时最可能是( )
    A . 30秒 B . 50秒 C . 70秒
  • 32. “傅科摆”可以证明( )。
    A . 地球自转 B . 地球公转 C . 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转
  • 33.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
    A . 24小时 B . 一个月 C . 一年 
  • 34. 关于“日心说”和“地心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两者的共同观点是“地球是球体” B . 两者的观点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C . “日心说”的核心观点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 35.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
    A . 头顶正上方 B . 北极星 C . 北斗七星
  • 36. 关于极昼和极夜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赤道地区有时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B . 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轴的倾斜有关 C . 极昼一般出现在北极,南极很少出现
  • 37.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夏季,北极会迎来( )。
    A . 冬季 B . 极昼 C . 极夜
  • 38. 深圳冬至前后,太阳的直射点在(    )。
    A . 南回归线 B . 北回归线 C . 赤道
  • 39. (2019五下·龙华期末) 一年中,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在( )。
    A . 赤道 B . 北回归线 C . 南回归线
  • 40. 冬至这一天深圳的昼夜分布是( )。
    A . 昼长夜短 B . 昼短夜长 C . 昼夜平分
  • 41. (2019五下·龙华期末) 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 )
    A . 1小时 B . 2小时 C . 0.5小时
  • 42. 深圳在东八区,乌鲁木齐在东六区,先迎来黎明的是( )。
    A . 乌鲁木齐 B . 深圳 C . 无法确定
  • 43. 今年的夏至(6月21日),我们在深圳可以看见( )。
    A . 日全食 B . 日环食 C . 日偏食
  • 44. 如图,数摆摆动次数时,观察到摆锤如何运动才算摆动一次?( )。

    A . 从A到B B . 从A到C C . 从A到C,再回到A
  • 45. 以下是班上两个小组关于摆的研究的实验记录表,请阅读记录表,回答问题。

    小组名称

    实验序号

    摆绳长度(厘米)

    摆锤重量(克)

    15秒内摆的摆动次数(次)

    牛顿小组

    1

    25

    30

    14

    14

    14

    2

    25

    60

    15

    14

    14

    3

    25

    90

    13

    14

    14

    傅科小组

    1

    10

    30

    19

    18

    18

    2

    25

    30

    14

    14

    14

    3

    50

    30

    11

    11

    10

    1. (1) 从牛顿小组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
      A . 摆锤重,摆动快 B . 摆绳长,摆动慢 C .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2. (2) 从傅科小组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
      A . 摆锤重,摆动快 B . 摆绳长,摆动慢 C .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3. (3) 现在有每分钟摆动50次的摆,想调整为每分钟摆动60次,可以( )。
      A . 将摆绳缩短一些 B . 将摆锤加重一些 C . 将摆绳伸长一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