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2020年高三理综生物高考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8-07 浏览次数:111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肝脏在人体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肝细胞内糖原含量保持不变 B . 肝细胞能分解新陈代谢产生的H2O2 C . 肝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蛋白质 D . 肝细胞膜受损后一些特有的酶会出现在血浆中
  • 2. 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
    A . 剪取洋葱根尖2-3mm,放入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中解离 B . 统计视野中各时期细胞,含有染色质形态的细胞更多 C . 应低温下培养根尖,以利于根的生长和缩短细胞周期 D . 按压制片前,在盖玻片上加盖载玻片有利细胞分散均匀
  • 3. 我国科学家在染色体合成技术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率先将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拼接为一条巨型染色体,其空间结构与原染色体都不同,这种人工酿酒酵母在培养基中能正常增殖生长。图示为染色体拼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每个端粒编码一种生命活动必需的酶 B . 人工酿酒酵母的核DNA碱基数目保持不变 C . 图示两条染色体拼接成一条时去掉了一个着丝点和一个端粒 D . 该成果不支持“染色体的空间结构决定基因的表达”的观点
  • 4. 乙酰胆碱在神经—骨骼肌突触中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烟碱能够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钠通道开放;某种箭毒竞争性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但不能使钠通道开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烟碱可导致肌肉持续松弛 B . 箭毒可导致肌肉持续兴奋 C . 烟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后膜电位转化为内正外负 D . 箭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突触间隙大量的K+流入后膜
  • 5. 将豌豆黄化幼苗顶芽下段切成2cm长度,从中间纵剖开1cm,已知幼茎内部薄壁细胞吸水能力大于外侧表皮细胞。实验组顶芽下段用浓度为10ppm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对照组用清水处理,一段时间后,顶芽下段形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该浓度生长素对表皮细胞促进生长效果大于薄壁细胞 B . 实验证明该浓度是促进幼苗顶芽下段生长的最适浓度 C . 某种浓度生长素溶液处理可能产生与对照组相似结果 D . 同一组织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可能产生相同效果
  • 6. 雄蚕产丝量比雌蚕高。图示雄蚕两条Z染色体上分别带有一个致死基因(I´、Ⅱ´),利用该雄蚕与野生型雌蚕杂交,子代雌蚕均胚胎致死,雄蚕均可正常发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I´为隐性突变、Ⅱ´为显性致死突变 B . I´为显性突变、Ⅱ´为隐性致死突变 C . 所获的子代雄蚕基因型与亲代相同 D . I´、Ⅱ´所在区域没有发生交叉互换
二、非选择题
  • 7. 农业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在三种不同密度(6.7×104、8.2×104、9.7×104株/hm2)下种植玉米,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叶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而单位面积上群体光合总量逐渐升高。
    1. (1)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部分叶片相互遮挡,单位面积叶片吸收的减少,光反应速率下降,同时由于通风受阻,的吸收减少,导致作物单叶光合速率逐渐降低。一定范围内种植密度上升使总光合面积增大,因此提高,但种植密度过大时,上升的幅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上升的幅度,从而导致减产。
    2. (2) 有初步研究表明,通过采用灌浆期(玉米种子积累有机物的重要时期)去除顶部两张叶片的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种植密度,以达到增产的目的。请写出在原有实验基础上确定最佳种植密度的实验思路
  • 8. 近年,原产于南美洲的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危害玉米生长。
    1. (1) 可利用草地贪夜蛾成虫的趋光性,采用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植保工作人员解剖观察雌虫卵巢,发现雌虫已完成交配,随后在每个田块继续采用图示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该取样方法为,幼虫种群密度估计值可表示为只/株。(用N1、N2…N5表示被各调查地块中玉米植株上幼虫总数)。

    2. (2) 杀虫剂具有高效杀虫的效果,但长期使用会产生环境污染、害虫抗药基因频率上升等问题。因此应采用生物防治的策略:利用诱杀雄虫,破坏种群的,以降低种群数量;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等,这些微生物与害虫种间关系是,可达到杀灭幼虫的目的。
  • 9. 人体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图示中A表示在不同体温时下丘脑冷敏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的频率,B表示热敏神经元相应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 (1) 体温调节过程的实质是在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下,人体保持产热和相对平衡的过程。
    2. (2) 图示中A、B实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可理解为正常情况下的体温值(体温调定点),如果体温低于该值,通过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汗腺分泌减少,以减缓散热速度,同时等激素(填出一种即可)分泌量增加。
    3.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会产生一些致热原。由图可知,致热原导致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的频率减弱、产生神经冲动的频率增强,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升高,最终导致人体出现“发热”现象。
    4. (4) 据图分析,人体“发热”前常常主观上感觉寒冷的原因是
  • 10. 实验室中培育有如下品系的纯种果蝇,各品系与野生型果蝇仅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这些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品系

    野生型

    白眼

    残翅

    黑檀体

    无眼

    基因所在染色体

    X

    1. (1) 为验证白眼基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可用上述为父本,野生型雌果蝇为母本杂交,则F1表现型为,F2表现型为
    2. (2) 果蝇的眼为复眼,现发现因一种隐性突变形成的复眼极小,称为无眼性状,现有Ⅳ号染色体单体野生型品系(Ⅳ号染色体缺失一条),育性正常。为了验证控制有眼/无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甲同学用无眼品系分别与黑檀体品系、白眼品系杂交,统计子二代性状比;乙同学用无眼品系与单体野生型品系杂交,统计子一代性状比。

      甲同学实验中,无眼品系与黑檀体品系杂交的子二代分离比是

      乙同学实验中,子一代性状及分离比是

      你认为哪位同学的实验,所获得的证据更具有说服力,理由是

  • 11. 为研究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的特性,预防和诊断肠道疾病,研究小组对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开展如下实验:
    1. (1) 为从大熊猫粪样中分离出大肠杆菌,可采用含有的培养基进行鉴别。统计在培养基上呈(颜色)的数目,计算出粪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2. (2) 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与稀释涂布平板法相比,此方法测得的细菌数偏,原因是
    3. (3) 选取大熊猫肠道的大肠杆菌进行药敏实验,将含有一定量的纸片平贴于培养基上,纸片周围会形成抑菌圈。根据,可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现测得大肠杆菌对磺胺类、四环素类、青霉素类三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86%、64%、77%,根据实验结果,当大熊猫因大肠杆菌属引发相关疾病时,建议使用类抗菌药物,以增强抗生素用药针对性。
  • 12. CRISPR/Cas9系统是由Cas9蛋白(一种核酸酶)和sgRNA(向导RNA)构成的RNA-蛋白复合体,可利用sgRNA识别并结合特定DNA序列,引导Cas9蛋白对目的基因进行编辑(如图所示)。RuBisCo是参与光合作用的关键酶,研究人员拟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大豆细胞RuBisCo基因进行定点编辑,以达到提高CO2利用率的目的,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基因编辑时,Cas9蛋白可催化(化学键名称)水解,剪切特定DNA片段,因此Cas9蛋白的这一功能与酶相似。
    2. (2) 用于编辑不同基因的CRISPR/Cas9复合物中sgRNA碱基序列不同,因此首先要确定RuBisCo基因中的待编辑序列,根据原则设计引物,通过技术扩增相应的基因序列,作为编码特定sgRNA的模板。该技术所需的Taq酶特点是,能使整个反应体系中DNA解链、退火、链的延伸都能快速进行。
    3. (3) 将扩增获得的DNA片段与基因共同导入到质粒载体,构建CRISPR/Cas9表达载体,将构建成功的表达载体通过方法,导入大豆细胞。若检测到受体细胞中组成RuBisCo酶的氨基酸发生了符合预期的改变,则表明基因编辑成功。
    4. (4) CRISPR/Cas9系统在定点编辑基因时仍存在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有很大概率会造成其他一些非目的基因序列的错误剪接和编辑,请尝试分析其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