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4 坡向与植被(1)

更新时间:2020-04-30 浏览次数:18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图为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水系(图甲)及植被带(图乙)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关于该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阴坡为迎风坡,阳坡为背风坡 B . 阳坡坡度大于阴坡 C . 阴坡植被总量大于阳坡 D . 阳坡面积大于阴坡
    2. (2) 该自然区位于( )
      A . 南岭 B . 秦岭 C . 天山 D . 长白山
  • 2.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林带的植被具有喜阴、喜湿的生长习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该山地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海拔范围(m)是(     )
      A . 1800~1900 B . 1900~2000 C . 2000~2100 D . 2100~2200
    2. (2) 甲坡最可能是(    )
      A . 阳坡、迎风坡 B . 阴坡、背风坡 C . 阳坡、背风坡 D . 阴坡、迎风坡
  • 3. 读祁连山区某小流域不同海拔植被分布状况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该流域( )
      A . 植被分布体现了经度地带性的分异规律 B . 海拔越低荒漠所占面积比值越大,反之越小 C . 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D . 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
    2. (2) 该流域内阴坡林地明显多于阳坡林地,主要原因可能是阴坡( )
      A . 降水多,蒸发少 B . 温度高,热量充足 C . 气温低,蒸发少 D . 坡度大,排水条件好
  • 4. 读“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该山地南坡属于(    )
      A . 阴坡和背风坡 B . 阴坡和迎风坡 C . 阳坡和背风坡 D . 阳坡和迎风坡
    2. (2) 图中①②之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
      A . 针阔混交林 B . 高山灌木 C . 高山荒漠 D . 高山针叶林
  • 5.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图,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该山地南坡属于:(   )
      A . 阳坡和迎风坡 B . 阴坡和背风坡 C . 阳坡和背风坡 D . 阴坡和迎风坡
    2. (2) 实际调查发现,该山地北坡植被生长状况优于南坡,可能是由于北坡:(    )
      A . 降水丰富 B . 热量充足 C . 土层深厚 D . 蒸发量小
  • 6. 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该山脉南坡为(  )
      A . 背风坡、阳坡 B . 迎风坡、阴坡 C . 迎风坡、阳坡 D . 背风坡、阴坡
    2. (2) 该山(  )
      A . 山麓自然植被根系浅,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 B . 山麓自然植被在欧洲西部广泛分布 C . 山麓的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 南坡林线上限比北坡高
  • 7.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夏季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图中等温线的数值最可能为(    )
      A . 1℃ B . 4℃ C . 7℃ D . -2℃
    2. (2) 甲地位于(    )
      A . 阳坡 迎风坡 B . 阴坡 迎风坡 C . 阴坡 背风坡 D . 阳坡 背风坡
    3. (3) 图中甲、乙之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
      A . 高山荒漠 B . 针阔混交林 C . 高寒草甸 D . 高山针叶林
  • 8. 下图为某山地各地理要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图中甲处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
      A . 高山草甸 B . 针阔混交林 C . 高寒荒漠 D . 高山针叶林
    2. (2) 该山地北坡属于(  )
      A . 阳坡和迎风坡 B . 阴坡和背风坡 C . 阴坡和迎风坡 D . 阳坡和背风坡
  • 9. 在低山地区,植物的分布并不是完全一样,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阴阳坡的不同。某地理实习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低山区(海拔500米,年降水量490毫米)进行了植被自然生长与分布状况的实地调查,结果如下表。据此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 (1) 据提供信息可断定,甲坡为(    )
      A . 灌木植物为主的阳坡 B . 阔叶树种为主的阳坡 C . 草本植物为主的阴坡 D . 针叶树种为主的阴坡
    2. (2) 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   )
      A . 热量适宜 B . 植物种类优势 C . 水分条件较好 D . 土壤肥沃
  • 10. 植被生长季是指植被一年内开始返青(生长季始期)到落叶(生长季末期)之间的时段。下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某东西走向山脉各时段(从1月1日开始的天数)植被进入生长季始期和生长季末期的面积比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该山地植被出现多个不同时段的生长季始期,主要是因为该山(   )
      A . 跨纬度大 B . 跨经度大 C . 地势起伏较大 D . 水热充足
    2. (2) 甲时段进入生长季始期的植被,可能分布在(   )
      A . 海拔较高的阳坡 B . 海拔较高的阴坡 C . 海拔较低的阳坡 D . 海拔较低的阴坡
  • 11. 读我国某山地丘陵区土壤材料,该地全年降水量在600~700mm之间,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读下图回答题。

    1. (1) 该山地丘陵区最可能位于(    )
      A . 四川盆地 B . 珠江三角洲 C .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 华北平原
    2. (2) 影响该地土壤厚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与坡度呈正相关 B . 与植被呈正相关 C . 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D . 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3. (3) 造成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是(    )
      A . 阴坡的水分蒸发量较少 B . 阳坡植被生长状况好 C . 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 D . 阴坡坡度更大
  • 12. 贺兰山地处我国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的植被受气候的影响尤为敏感。下图示意贺兰山位置及其中段植被类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
      A . 草原化荒漠、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荒漠化草原 B . 草原化荒漠、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荒漠化草原 C . 荒漠化草原、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原化荒漠 D . 荒漠化草原、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原化荒漠
    2. (2) 野外调查发现,旱生灌丛大多分布于沟谷及阴坡地段。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 光照 B . 降水 C . 热量 D . 水分
  • 13. (2020高一上·西安期末)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第一高山,植被垂直差异显著。有位诗人写道“也许是过于执拗了(身躯矮小扭曲)/所以怎么也不能长得高大/但,却默默地结成一带长城/透迄数百里,绵延到天涯……下图是长白山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诗人所描述的植被位于(    )
      A . B . C . D .
    2. (2) 丙处植被分布的上界阳坡远高于阴坡,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热量 B . 人类活动 C . 降雪量 D . 地形坡度
  • 14. 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
      A . 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 B . 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C . 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 D . 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
    2. (2) 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
      A . 阴坡   缓坡 B . 阳坡   陡坡 C . 阴坡   陡坡 D . 阳坡   缓坡
二、综合题
  •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东部湿润环境下的典型丹霞地貌区,山块拄往具有强烈的离散性·即山块之闻是分离的,四壁陡立,没有山脊相连,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由于山体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较小,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但其小环境差异导致的自然分异却十分明显,与一般山地显著不同,具有独特的微观自然分异图谱。

    1. (1) 说出丹霞地貌四壁陡立的主要地质作用。
    2. (2) 描述坡顶植被分布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3. (3) 同一个山顶同类环带的植被稀疏程度存在阴坡与阳坡的差别,推测其差别并筒述理由。
    4. (4) 与山坡顶部植被不同,山谷坡麓地带往往形成高大茂密的沟谷雨林,简述其主要原因。
  •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1. (1) 分析确定该苔原带在(阳或北阴)坡遭受干扰显著,其海拔高度主要在之间;归纳总结其干扰强度垂直分布的特征是:
    2. (2) 根据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 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

      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是:阴坡(大于或小于)阳坡,并说明判断依据。

    3. (3) 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较(高或低),湿度较(高或低);其主要原因是
    4. (4) 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