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17-09-16 浏览次数:891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万有引力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伽利略测定的 B . 万有引力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 C .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胡克测定的 D .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
  • 2. 一条河宽100米,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m/s,水流速度是5m/s,则(   )

    A . 该船不可能垂直河岸横渡到对岸 B . 过河所用的时间最短为20秒,且位移大于100米 C . 当船头垂直河岸渡河时,船的位移最小,是100米 D . 当船渡到对岸时,船沿河岸的最小位移是100米
  • 3.

    如图所示,两个物体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它们的质量也相等,在左图用力F1拉物体.在右图用力F2推物体.F1与F2跟水平面的夹角均为α.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同的位移.设F1和F2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1和W2 . 下面表示中正确的是(   )

    A . W1=W2 B . W1<W2 C . W1>W2 D . F1和F2大小关系不确定,所以无法判断
  • 4. 某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3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6倍.则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   )

    A . 4倍 B . 6倍 C . D . 12倍
  • 5.

    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C在地球的大气层外沿如图所示的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mA=mB>mC , 则三个卫星(   )

    A . 线速度大小的关系是vA>vB=vC B . 周期关系是TA>TB=TC C . 向心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是aA>aB>aC D . 向心力大小的关系是FA>FB=FC
  • 6.

    有一条捕鱼小船停靠在湖边码头,小船又窄又长,一位同学想用一个卷尺粗略测定它的质量,他进行了如下操作:首先将船平行码头自由停泊,然后他轻轻从船尾上船,走到船头后停下,而后轻轻下船,用卷尺测出船后退的距离d,然后用卷尺测出船长L.已知他自身的质量为m,则渔船的质量为(   )

    A . B . C . D .
  • 7.

    A、B是竖直墙壁,现从A墙某处以垂直于墙面的初速度v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下落过程中与A、B进行了多次碰撞,不计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下面四个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下落过程中小球的水平速度vx和竖直速度vy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8. (2017高一下·天心期末) 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人静止在小车A上,两车静止,如图所示.当这个人从A车跳到B车上,接着又从B车跳回A车并与A车保持相对静止,则A车的速率(   )

    A . 等于零 B . 大于B车的速率 C . 小于B车的速率 D . 等于B车的速率
  • 9. 一起重机的钢绳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提起质量为m的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v1时,起重机的有用功率达到最大值P,以后起重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继续提升重物,直到以最大速度v2匀速上升为止,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则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重物的最大速度大于 B . 钢绳的最大拉力为 C . 重物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g D . 重物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 10.

    如图所示,用长为L的细绳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所受向心力一定为重力 B . 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不可能为零 C . 若小球刚好能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则其在最高点速率是 D . 小球在圆周最低点时拉力一定大于重力
  • 11.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个小球向右沿同一直线运动,取向右为正,两球的动量分别是pA=5kgm/s,pB=7kgm/s,如图所示,若能发生正碰,则碰后两球的动量增量△pA、△pB=不可能是(   )

    A . △pA=﹣3kgm/s;△pB=3kgm/s B . △pA=3kgm/s;△pB=3kgm/s C . △pA=﹣10kgm/s;△pB=10kgm/s D . △pA=3kgm/s;△pB=﹣3kgm/s
  • 12.

    如图所示,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相同的木块A和B放在转盘上,两者用长为L的细绳连接,木块与转盘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各自重力的K倍,A放在距离转轴L处,整个装置能绕通过转盘中心的转轴O1O2转动.开始时,绳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现让该装置从静止开始转动,使角速度缓慢增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时,A,B相对于转盘会滑动 B . 时,绳子一定有弹力 C . 范围内增大时,B所受摩擦力变大 D . 范围内增大时,A所受摩擦力一直变大
二、<b >实验题</b>
  • 13.

    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 (1) 实验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有:

      A 、斜槽末端的切线要水平,使两球发生对心碰撞

      B 、同一实验,在重复操作寻找落点时,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

      C 、实验中不需要测量时间,也不需要测量桌面的高度

      D 、实验中需要测量桌面的高度H

      E 、入射小球m1的质量需要大于被碰小球m2的质量

    2. (2) 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撞,并多次重复.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用刻度尺测量出平抛射程OM、ON,用天平测量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 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 14.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下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

    1. (1)

      比较这两种方案,(填“甲”或“乙”)方案好些,理由是

    2. (2) 如图(丙)是该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该纸带是采用(填“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

    3. (3)

      图(丁)是采用(甲)方案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计算图中N点速度时,几位同学分别用下列不同的方法进行,其中正确的是:    

      A . vN=gnT B . vN= C . vN= D . vN=g(n﹣1)T
三、<b >计算题</b>
  • 15.

    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质量为M的长木板A(如图所示),长木板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B,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今在物体B上加一水平恒力F,B和A发生相对滑动,经过时间t,求

    1. (1) 摩擦力对A所做的功;

    2. (2) 摩擦力对B所做的功;

    3. (3) 若长木板A固定,B对A的摩擦力对A做的功.

  • 16.

    滑板运动是青少年喜爱的一项活动.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水平离开h=0.8m高的平台,运动员(连同滑板)恰好能无碰撞的从B点沿圆弧切线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然后经C点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至最高点D.圆弧轨道的半径为1m,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圆弧对应圆心角θ=106°,斜面与圆弧相切于C点.已知滑板与斜面问的动摩擦因数为μ= ,g=10m/s2 , sin37°=0.6,cos37°=0.8,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连同滑板)质量为50kg,可视为质点.试求:

    1. (1) 运动员(连同滑板)离开平台时的初速度v0

    2. (2) 运动员(连同滑板)通过圆弧轨道最底点对轨道的压力;

    3. (3) 运动员(连同滑板)在斜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