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20年中考化学3月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0-05-08 浏览次数:20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 1. 下列操作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 用玉米酿酒 B . 用浓硫酸干燥氧气 C . 用稀盐酸除水垢 D . 用铁矿石冶炼生铁
  • 2. 某同学在油菜地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痛痒,在蜇伤处涂抹的物质是(  )
    A . 牛奶(pH≈6) B . 苹果汁(pH≈3) C . 牙膏(pH≈9) D . 矿泉水(pH≈7)
  • 3. 固体NaOH因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含有杂质,现要配制纯净的NaOH溶液,其实验操作的主要过程应是(  )
    A . 溶解→加适量盐酸并加热 B . 溶解→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C . 溶解→加适量CaCl2溶液→过滤 D . 溶解→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
  • 4. 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 B . 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 C .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 D .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 5. 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是(  )
    A . 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 B . 盐和氧化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 . 碱和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D . 酸和盐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 6.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说法中,不正确是(  )
    A . 用稀硫酸清除钢铁表面的铁锈 B . 用碳酸氢钠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C . 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 . 用硫酸铜和熟石灰制波尔多液
  • 7. 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
    A .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 . 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C . 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D . 对皮肤有强烈的腐独作用
  • 8. 某工业盐酸中因含有少量FeCl3(不含其它杂质)而显黄色,测知该盐酸中H+和Cl的个数比为88:97,则其中Fe3+和Cl的个数比为(  )
    A . 1:97 B . 1:3 C . 3:1 D . 3:97
  • 9. 锌与金属M的硫酸盐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MSO4═ZnSO4+M,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金属M的活动性比Zn强 B . 金属M可能是Cu C .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
  • 10. 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下列操作或结论正确是(  )
    A . 先用pH试纸直接蘸取待测溶液 B . 先用水润湿pH试纸再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C . 用pH试纸测得石灰水的pH=8.5 D . 用pH试纸测得盐酸的pH=1
  • 11.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H+、Na+、NO3 B . K+、Ca2+、OH C . Ba2+、Cl、SO42 D . Na+、Cl、CO32
  • 12. 下列有关生活中化学物质的说法正确是(  )
    A . 在一些食品的包装袋内,常装有干燥剂,主要成分可能是生石灰 B .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C . 做胃镜时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 D . 为使农作物高产,鼓励农民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 13. (2019·双台子模拟) 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 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 . 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C . 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D . 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
  • 14.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K2MnO4、KMnO4、MnO2三者中Mn元素的化合价逐渐升高 B . NaCl、Na2CO3、NaOH三者饱和溶液的pH逐渐变大 C . NH4NO3、NaCl、CaO 三者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 D . 金、银、铜金属活动性顺序逐渐减弱
  • 15. 下列选项中物质间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Cu CuSO4 Cu(OH)2 B . S SO2 H2SO4 C . Fe FeCl3 AgCl D . C CO2 CaCO3
  • 16. 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是(  )
    A . 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K2SO4 ,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 . 制备Cu(OH)2 , 可将Ba(OH)2溶液和适量CuSO4溶液混合,过滤 C . 鉴别NaOH、NaCl、CuSO4和稀盐酸四种溶液,不需添加任何试剂就可完成 D . 分离NaCl和MgCl2的固体,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过滤,向滤渣滴加适量稀盐酸
  • 17. 利用无色酚酞试液可以鉴别的一组溶液是(  )
    A . BaCl2、H2SO4、HCl B . NaCl、NaOH、HCl C . K2CO3、Na2CO3、HCl D . NaOH、KOH、HCl
  • 18.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 CaCO3、HCl B . KNO3、NaCl C . Cu(OH)2、HCl D . FeCl3、NaOH
  • 19. (2011·南宁) 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完全吻合的是(   )

    A . ①往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B . ②将一定量的不饱和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 C . ③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 . ④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甲加少量MnO2
  • 20. 如图以稀硫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 . X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 B . 图中涉及到置换、复分解二种基本反应类型 C . 图中能生成盐的反应包括②③④⑤ D . 若X溶液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
二、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60分)
  • 21. (2019·苏州模拟) 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相邻两行间的点(每个点只能连接1次)。

  • 22.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稀盐酸  B.氢氧化钙 C.氢氧化钠 D.干冰 E.浓硫酸  F.碳酸氢铵

    1. (1) 能做干燥剂的物质是
    2. (2) 能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的是
    3. (3) 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4. (4) 用做氮肥的是
    5. (5) 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6. (6)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23.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1. (1) 胃舒平主要成分氢氧化铝中和胃酸过多
    2. (2) 用火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3. (3) 碳酸钠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剂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反应完全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方程式
    4. (4) 用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加热制氨气
  • 24. (2019·乐陵模拟) 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 (1) 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
    2. (2) 实验I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填“a”或“b”)。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
    3. (3) 实验Ⅱ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X的名称是
    4. (4) 实验Ⅲ中,在仪器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5.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莉莉整理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如图。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要密封保存。实验室须密封保存的物质还有(填一种)。
    2. (2) 写出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X中的一种物质
  • 26. 波尔多液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的病害防治,是由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保护性杀菌剂。请回答:

    1. (1) 配制波尔多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配制过程中不能用铁制容器,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喷洒波尔多液后,不到采摘期的蔬果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一种难溶性喊),蓝色斑点的成分是(填化学式),不易用水清洗,可用厨房中的调味剂浸泡除去。
  • 27.           
    1. (1) 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填离子符号)和碱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填离子符号)结合成生成水分子的过程请根据以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2. (2) 【实验1】用酚酞试液,向一锥形瓶中倾倒20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稀硫酸,边滴加边振荡,直至溶液为止,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主要溶质是
    3. (3) 【实验2】用pH计,向一锥形瓶中倾倒20g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滴入稀盐酸,振荡,读出pH.当pH═,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4. (4) 【小结】除了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pH计等外,还可用(填方法)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5. (5) 【拓展】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实质是某些阴、阳离子,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或水。请你分析:

      ①硫酸铜溶液与烧碱溶液混合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填离子符号下同)

      ②碳酸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6. (6) 【计算】25℃时,10g 19.6%的稀硫酸恰好和60克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到0℃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求:

      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 (7) 反应后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考虑水蒸发,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8. (8) 求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 28. 如图A﹣E分别是铁、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之一,横线相连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C物质的溶液呈蓝色,A与E作用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1. (1) A物质的俗称是,E物质的用途是
    2. (2) E与D作用的基本类型是,B与C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 29. 科学实验中要研究纯净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等,常常需要把混合物进行除杂、分离和提纯等。
    1. (1)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可选用的试剂是(写名称)。
    2. (2) 为了将氯化钠和氯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分离,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②中加入过量Na2CO3的目的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甲同学认为,上述所得的NaCl固体不纯,要得到较纯净的NaCl固体,需增加一步实验,他的做法是

      ③为进一步探究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同学们分别提出了两个方案,方案1所选数据是称得混合物A的总质量还有沉淀B的质量;方案2所选数据是混合物A的总质量还有实验改进后所得的氯化钠固体的质量。试判断哪个方案所选的数据不合理并说明理由

  • 30. 小明发现家中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他和同学利用这枚戒指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真金在空气中不会生锈,生满铜绿的“金戒指”材质实际为铜锌合金;已知铜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1. (1) [实验探究]将该枚戒指加入过量稀盐酸中现象
    2. (2) 小明认为:气体中除了含有CO2 , 还可能含有少量
    3. (3) 小红认为蓝绿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锌。小华认为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氯化锌外,还应该含有。他取适量上述蓝绿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铁片,观察到了现象:①,②,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4. (4) 小明想进一步探究“金戒指”中铜元素的含量,取一枚同材质的“金戒指”,称得质量为3.8g。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金戒指”经浓硝酸氧化、碱化等步骤处理后,最终得到纯净的氧化铜,称得质量仍然为3.8g(实验过程中铜元素损失忽略不计)。则“金戒指”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