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0-05-31 浏览次数:17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 .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 . 内环境中各项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D .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 2. 人体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 3.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 .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 .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C .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D . 免疫细胞合成免疫活性物质
  • 4. (2018高二上·双鸭山期末) 下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B . 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 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 D .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起反馈调节的作用
  • 5. 在相邻两个神经元的神经纤维表面连接电流表,静息状态下的指针方向如图所示。在A点施加一定的刺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刺激时,A点细胞膜外变成正电荷 B . 电流表不会发生偏转 C . 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 D . 电流表会发生两次偏转
  • 6. 肉毒杆菌霉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毒蛋白,它能阻遏神经递质的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这种毒素可以影响兴奋传递中的结构是( )
    A . 突触前膜 B . 突触间隙 C . 突触后膜 D . 受体
  • 7. 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不符合关系的是(    )

    A . 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 B . 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 C . 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 D . Ⅰ生态系统的结构、Ⅱ生态系统成分、Ⅲ营养结构、Ⅳ生产者
  • 8.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 . 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 . 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 . 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9.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吞噬细胞可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其抗原,但不属于免疫细胞 B . 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缩短 C . 同一人体内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D . 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 .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 .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 .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 .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 11. 某课题组以南瓜为实验材料,应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南瓜突变体为上述激素合成缺陷型 B . 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 C . 生长素和赤霉素生理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 D . 赤霉素对南瓜突变体生理作用明显
  • 12. (2017高二下·哈尔滨期中) 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 .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 .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 .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 .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 13. 关于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 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B . 当人体从零下20℃到零上20℃环境中,身体内酶的活性提高 C . 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会使机体对脂肪的利用比例增加 D . 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 14.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或物种丰富度调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若对不认识的物种不统计,将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B . 可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草地中某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 . 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取样前没有振荡可能使结果偏小 D . 动物被捕获一次后较难觅新捕获,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偏大
  • 15. 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A . 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 . 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 . 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 . 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 16.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 B . 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 . 群落演替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草本阶段的植物种类 D .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
  • 17. 羊草是素色异爪蝗的主要食物,为研究放牧牛、羊对素色异爪蝗种群数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某草原开展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放牧方式

    无牧

    羊单牧

    牛单牧

    素色异爪蝗多度(%)

    10

    15

    5

    羊草盖度(%)

    45

    55

    25

    注:1.多度与调查样地上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2.盖度是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与羊草的生长状况呈正相关

    A . 调查素色异爪蝗的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 . 实验结果表明,牛单牧能抑制素色异爪蝗灾害的爆发 C . 适度放牧有利于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 . 草原上成群采食的牛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特征
  • 18. 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B .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 . 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 . 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 19. 据图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 图中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C . 图示食物链中,蛇处于第四营养级 D . 图示生物可以形成的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细菌
  • 20.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 . 烟草释放挥发性物质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它们的关系是竞争 C . 小麦种群因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不可以避免小麦减产 D . 物种的形成过程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过程
  • 21. 在漫长的历史中,祖先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生态学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 22. 某生物制品公司用如图方法生产干扰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能产生干扰素的酵母菌是基因工程创造的新物种 B . 干扰素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所以只有淋巴细胞中才有干扰素基因 C . 该过程所运用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D . 若要获得更耐储存的干扰素则利用蛋白质工程来直接改造蛋白质
  • 23. 基因工程为花卉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如图为花卉育种的过程(字母代表相应的物质或结构,数字代表过程或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过程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B . 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C . ③、④过程为分化和再分化,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 . 转基因生物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
  • 24.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正确的是( )

    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②DNA合成③预期蛋白质功能④根据氨基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②①③ C . ③①④② D . ③④①②
  • 25.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个体或细胞产物 B . 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C . 一次给受体母羊植入多个胚胎,可增加多胞胎的比例 D . 一般用植物的叶肉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
  • 26. 下面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表示从已免疫的小鼠的脾脏中提取B淋巴细胞 B . ②过程常用灭活的病毒促进细胞融合,不可用聚乙二醇 C . ④中的筛选是通过抗原一抗体反应进行的 D . ⑤是经过筛选后,得到的既能无限增殖又产生特定抗体的细胞群
  • 27. 下列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
    A . 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 . 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 C . 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D . 克隆羊的诞生——细胞核的全能性
  • 28. 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B . 上述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诱导细胞和神经细胞 C . 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中基因组成相同,蛋白质完全不同 D . 与纤维母细胞相比,经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高
  • 29. 分割及移植技术可用于繁殖优质奶羊,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需用激素对受体母羊与供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 . 人工受精后的一定时间内收集供体原肠胚用于胚胎分割 C . 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两个基因型完全相同的胚胎 D . 可鉴定早期胚胎的性别满足生产上对性别的特定要求
  • 30. 下列关于高等哺乳动物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绝大多数精卵细胞的识别具有物种特异性 B . 卵裂期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增大 C . 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D . 细胞开始发生分化的胚胎时期是原肠胚
二、综合题
  • 31. 甲、乙、丙三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mmol/L餐后2h≥11.1 mmoll/L。请回答。

    1. (1) 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填减少或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人体血糖调节过程中相互,实现血糖浓度的平衡和稳定。
    2. (2) 据图初步判断是糖尿病患者,但仍需复查血糖。
    3. (3)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调节网络。
  • 32.    2019年8月10日台风“利奇马”在浙江省沿海登陆,造成了巨大灾情。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 (1) “利奇马”的出现引发人们的焦虑、紧张,甲图中②细胞活性下降会导致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④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
    2. (2) 图乙所示,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分子有
    3. (3) 图丙表示一个突触结构。当突触前膜释放的乙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时,细胞膜对 的通透性增加,膜内的电位变化是
    4. (4) 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图丙,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
  • 33. 图一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二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玉米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三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请回答。

    1. (1) 图一,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将生长。
    2. (2) 图二,一段时间后,玉米幼苗根向地生长,原因是(填数字)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生长受抑制。像这样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称之为生长素的
    3. (3) 图三,若此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根生长的关系,则在同一植株中用此图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的关系时,C点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4. (4) 若图二中茎2的生长素浓度对应图三中的D点,则茎1的生长素浓度对应图三的浓度范围是
  • 34. 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北大港湿地是天津面积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完整,常年有140余种水鸟在此迁徙、停歇、越冬和繁殖。

    某兴趣小组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了调研。请回答问题。

    1. (1) 对湿地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应采用法。
    2. (2) 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则碳在其内部的传递形式为
    3. (3) 兴趣小组根据调查到的生物类群绘制出碳循环示意图,图1所示:

      ①请写出图中的食物链:

      ②进入繁殖季节,图中E的雄性可以根据雌性散发的气味去追踪雌性,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够

      ③若F粪便中的能量为X,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Y,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Z,该动物的同化量可表示为

    4. (4) 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植食性鱼类的种群增长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由 时间段内,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
    5. (5) 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随着绿水青山工程的发展,人们加大了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在此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演替。
  • 35.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流程如图,请据图回答。

    1. (1) 图中X是,在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的两端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后,才能在的催化下形成X。
    2. (2) 若要培育能生产彩色羊毛的转基因羊,则一般用作受体细胞,常用法完成步骤③。
    3. (3) 在培育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时,可用离体金茶花叶组织经形成愈伤组织,再将愈伤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把外源基因导入其中,经筛选培养形成抗枯萎病植株。该过程中用到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
  • 36. DHA对脑神经发育至关重要。以 两种单细胞真核藻为亲本,利用细胞融合技术选育高产DHA融合藻。两种藻特性如下表。据表回答。

    亲本藻

    优势代谢类型

    生长速率( 天)

    固体培养基上藻落直径

    DHA含量(‰)

    A藻

    自养

    0.06

    0.7

    B藻

    异养

    0.14

    1. (1) 选育的融合藻应具有A藻与B藻的优点。
    2. (2) 诱导融合前需用纤维素酶处理两种藻,其目的是获得
    3. (3) 通过诱导融合及筛选,获得所需融合藻,以此为材料进行甲、乙、丙三组试验,结果如图。与甲、丙两组相比,乙组融合藻生长速率较快,原因是在该培养条件下。甲、乙两组DHA产量均较高,但实际生产中往往采用甲组的培养条件,其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