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更新时间:2017-09-07 浏览次数:4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浩瀚的宇宙,蕴藏着无穷的奥秘.人类在不懈的探索中,正逐步认识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据此回答下题.

    1. (1) 太阳活动(  )

      A . 是有规律可循的,但尚无法预报 B . 发生在太阳的内部 C . 与地球上的旱涝灾害有一定的关系 D . 指太阳绕银河系中心的不匀速公转运动
    2. (2)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

      A . 黑子和耀斑 B . 黑子和光球 C . 耀斑和色球 D . 色球和光球
    3. (3) 目前地球的赤道平面与公转的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  )

      A . 10° B . 23°26′ C . 30°34′ D . 66°34′
  • 2. (2015高一上·山东期末)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

    A . 产生磁暴和极光 B . 维持地表温度 C . 增强大气逆辐射 D . 减少旱涝灾害
  • 3. 下列四辐示意图,能够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13高一上·商南月考) 在下列地理纬度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

    A . 南北极点 B . 南北纬60° C . 赤道 D . 南北纬30°
  • 5. (2013高一上·大庆期中) 地球自转产生了(  )

    A . 昼夜交替现象 B . 昼夜现象 C . 昼夜长短变化 D . 极昼极夜现象
  • 6. (2013高一上·大庆期中) 甲乙两物体分别在南北半球中纬地区进行长距离水平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物体都自西向东运动,运动方向都向低纬度偏 B . 甲乙两物体都自南向北运动,运动方向都向西偏 C . 甲乙两物体都自东向西运动,运动方向都向北偏 D . 甲乙两物体都自北向南运动,运动方向都向东偏
  • 7. (2013高一上·大庆期中) 下列各地中,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是(  )

    A . 20°N   30°E B . 25°N  25°E C . 23.5°S   60°W D . 40°S   120°W
  • 8. (2013高一上·大庆期中) 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传播速度快 B . 横波能穿过固态 C . 纵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D . 纵波传播速度随通过物质不同而变化,横波不变
  • 9. 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则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 太阳终年直射地球赤道 B . 地球上无大气环流现象 C . 地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D . 地球全年四季变化明显
  • 10.

      2011年12月22日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和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开展测定当地经纬度的活动(如图).当手表显示12时16分时,β角最小,为63°26′.读图完成下题.

    1. (1) 在测定经纬度的活动中,运用到的地理知识有(  )

      ①地方时的计算 ②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⑤日期的变更 ⑥四季的更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⑤ D . ④⑤⑥
    2. (2) 对该中学所在地的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该中学所在地的地理坐标为(50°N,116°E) B . 该日手表上时间为18时16分时,学校教学楼的影子朝东北 C . 过一个月后的同样时间再次测定时,发现β角变小 D . 该日的前后一段时间内校园中红旗朝向西北飘扬
  • 11.

    如图为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城市昼夜长短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题.

    1. (1) 四城市位于南半球的是(  )

      A . 甲城市 B . 乙城市 C . 丙城市 D . 丁城市
    2. (2) 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  )

      A . 赤道地区 B .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C .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 D . 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3. (3) 关于四个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城市只有春秋分是昼夜等长 B . 乙城市可能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C . 线速度乙>丁>甲>丙 D . 角速度甲>乙>丙=丁
  • 12.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7日16点18分,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 地核 B . 上地幔 C . 下地幔 D . 地壳
  • 13. (2013高一上·浙江期中)

    如图表示岩石圈循环模式,图中序号表示风化与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岩浆.读图,回答下题.

    1. (1) 图中有可能找到煤、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是(  )

      A . B . C . D .
    2. (2) 能反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成因的序号是(  )

      A . B . C . D .
  • 14. 学校放暑假时(约7月10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行将移动的方向是(  )

    A . 在北半球,将向南移动 B . 在南半球,将向南移动 C . 在南半球,将向北移动 D . 在北半球,将向北移动
  • 15.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题.

    1. (1) 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 . 吃月饼,共庆团圆 B . 放鞭炮,守岁迎春 C . 荡秋千,踏青插柳 D . 望双星,鹊桥相会
    2. (2) 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 . 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 . 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C . 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 . 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 16.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9日4时16分中国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研制的“火卫﹣﹣土壤”卫星一同发射升空,飞行10个月于2012年9月到达火星轨道.进入火星轨道运行的“萤火一号”属于(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总星系  ④银河系  ⑤河外星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③④⑤
  • 17.

    如图为“全球气旋和反气旋图”联系课本知识回答下题.

    1. (1) 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  )

      A . B . C . D .
    2. (2) 我国北方地区在秋季常出现的“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在哪一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

      A . B . C . D .
    3. (3) 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

      A . 连续性降水 B . 沙尘暴天气 C . 狂风暴雨 D . 晴朗天气
  • 18. (2013高一上·大庆期中)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7日16时18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7.3级地震,东京方面有强烈的震感,建筑物剧烈晃动.回答下题.

    1. (1) 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

      A . 受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挤压 B .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 C . 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 D .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
    2. (2) 地震发生时,东京时间(东九区)是(  )

      A . 12月7日16时18分 B . 12月7日17时18分 C . 12月8日17时18分 D . 12月7日16时19分
  • 19.

    在等压面示意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④
二、<b >综合题</b>
  • 20.

    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A处的经度为

    2. (2) A、B、C三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A点线速度约为D点线速度的

    3. (3) 图中从C转到D需用小时.

    4. (4) 图中D点位于E点的什么方向?

  • 21.

    读材料地球公转位置(二分二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0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南非比勒陀利亚(南纬25°43′,东经28°11′),开始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1. (1) 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南非期间,地球位置接近图中①、②、③、④中的附近,A、B、C、D中最接近远日点的是

    2. (2)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比勒陀利亚时,为北半球的日(冬至、夏至),此日赤道昼长是小时.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北)移动.

    3. (3) 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是,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增大或降低),北京昼长将变(长、短).

  • 22. (2013高一上·浙江期中)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A图表示的是在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2. (2) B图是地貌,往往形成于地区;近年由于人类等不合理的活动,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

    3. (3) C图为 地貌一般分布在,一般是在作用形成的.

  • 23. (2013高一上·浙江期中)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此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判断的依据是

    2. (2) 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并用字母M标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 (3) 位于B点的物体向东作水平运动,其方向向(南或北)偏移.

    4. (4) 图中A、B、C、D、E五地中,地方时相同的是(填字母).同一天日出地方是相同的是(填字母).

    5. (5) 这一天,图中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写度数).

    6. (6) 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

    7. (7) A点的昼长小时,此后的三个月C点及其以北地区的极昼极夜范围变化状况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